五年級下冊新課標圓錐體積反思教學

五年級下冊新課標圓錐體積反思教學

  【1】

  我認為這節課的設計與教學具有下面的特點:

  一、在教學新課時,沒有像傳統教學那樣,直接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容器的教具,讓學生觀察倒水實驗,而是透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學生迫切希望透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就興趣盎然。

  二、在實驗時,讓學生小組合作親自動手實驗,以實驗要求為主線,既動手操作,又動腦思考,努力探索圓錐體制的計算方法。這樣的學習,學生學得活,記得牢,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並獲得了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但是,這節課學生是在教師預設引導中探究。為什麼要學的疑念,怎樣學的策略,可能還不夠突顯,與學生生活聯絡還不是很緊密的。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強,都有待探究。

  【2】

  六年級的學生對立體圖形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我藉助圓錐體和圓柱體的聯絡和區別,引出圓錐體的特徵,進而分散了難點。在講授體積公式時,我設計的實驗環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就可以既動手又動腦,透過自己的努力總結出圓錐體的體積公式,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的'單向知識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而是一個主動探究、發現知識的研究者。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很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透過動手製作圓錐體,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自主探究圓錐體的計算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活動,創設了引導學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境,把教師變成“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節課把學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線”,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思考問題,並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感知的矛盾和差異,把他們弄不懂的地方、錯誤的地方都擺在桌面上,再引導他們透過獨立思考,摒棄錯誤,發現真理,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這樣,透過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要學習的東西,能夠積極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整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操作,有獨立的思考,有小組的合作學習,有猜想,有驗證,有觀察,有分析,有想像,使學生在儘可能大的活動空間中切實體驗到數學對解決實際問題是有用的,讓學生在探究的氛圍中自主地學習知識,發現規律,實際應用,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