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及反思

《三位數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及反思

  目標預設:

  1.經歷探索三位數退位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的豎式減法計算方法,進一步鞏固用差加減數驗算減法的方法。

  2.透過學習,能夠歸納出三位數減法的筆演算法則,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

  3.感受三位數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體會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三位數退位減法的算理,會算三位數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退位減法的算理,連續退位減法中十位是多少減多少。

  教學工具:

  小黑板、計數器圖片

  教學內容:

  一、情境匯入

  師:小朋友,喜歡看書吧!前兩天,老師作了一項調查,知道咱們班有很多同學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我們班誰讀得書最多?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我們班***讀了85本書,xxx讀了64本書。根據這兩個資訊,你們能提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一般會提出這樣四種問題:(1)兩人一共讀了多少本書?(2)***比xxx多讀了多少本書?(3)xxx比***少讀了多少本書?(4)xxx再讀幾本書就和***一樣多了?

  [由學生的學習生活內容匯入,激發學生興趣,積極性很快地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進入一個有趣的氛圍。]

  師:剛才我們有三個問題都是用減法做的,你會列式嗎?

  學生口頭列式,老師板書。

  獨立演算,集體核對。

  [這樣有利於突出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絡,有利於新舊知識的遷移,又為三位數退位減法計算中的退位做好準備。]

  二、自主探究

  1.探究例1。

  (1) 調查中,老師從圖書館的老師那裡瞭解到:咱們班去年借書185本,今年借書335本。根據這個資訊,你們能提出一個作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怎樣列式?(板書: 335-185=)

  [再次活用情境,讓學生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使他們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 (2) 學生們列豎式嘗試筆算。(學生彙報)

  (3) 用計數器演示,講解算理。

  個位上5減5得幾?十位上3減8不夠怎麼辦呢?(指名說說。)

  引導學生明白:十位上3減8不夠減,從百位上退l,十位上撥10是13,13減8得5,百位退l後是2減1得1)並說明:退1可以在上面點一點退位點。

  追問:十位上不夠減怎樣算?為什麼百位上是2減l,而不是3減 l?

  (4)我們算對了嗎?怎麼驗算?

  [透過嘗試計算、計數器演示、同桌互講等多種方式,逐步突破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從而更好地掌握方法。]

  2.教學例(連續退位)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三位數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三位數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1) 透過調查,老師還知道:咱們二年級借書最多的是二(1)班,今年借書410本。

  結合這條資訊,你又知道了什麼?二(1)班比咱們班多借多少本書,可以怎樣列式?先由學生們嘗試計算

  (2)指名依次說一說每個數位上的`演算法。

  提問:十位上是( )8,為什麼?

  用計數器來驗證

  3.歸納總結。

  (1)例題的兩個豎式用豎式怎樣算的?與上節課學習的筆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揭示: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筆算退位減法。

  (2)誰來說一說,我們該如何筆算三位數的減法?

  三、鞏固訓練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們練習,指名三人板演。可以在原來的豎式再算一遍的方法來檢查。

  (2)講評:第一題十位上是怎樣減的?百位上呢?百位上為什麼一個也沒有?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用小黑板出示。

  (2)分析錯誤原因

  第一題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指出:一般在退位時要點退位點,計算到這一位時,不要忘記已經退去的l,被減去要比原來少1。

  第二題錯在哪兒?怎樣算錯的? 指出:算到哪一位不夠減時,一定要從前一位退1,而不能用這一位上的減數被減減數。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第1組。

  學生們獨立解答、交流。

  [練習設計,緊緊圍繞本課重點,目的明確,層次清楚,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開放性,透過變式練習,讓學生真正明白: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是生活的需要。同時,也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知識?課上自己表現如何?哪位同學表現較好,好在哪兒?[透過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能夠肯定自己,學習他人,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作業

  反思:

  本課教案時,我為了較好地體現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側重了以下幾方面:

  1.注重創設生活情境。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興趣的事物引入,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

  2.加強知識間的對比。探索三位數退位減法之前,聯絡兩位數退位減法的方法。透過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透過比對使學生建立知識間聯絡,逐步形成知識系統。

  3.突出算理,重視方法。透過嘗試計算、計數器演示、同桌互講等多種方式,逐步突破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從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護了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4.在遊戲活動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活動設計體現了趣味性、知識鞏固性、活動的開放性。設計注重關注學生情感,體現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