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
九年級化學《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
1.由於微觀粒子看不見、摸不著,學生缺乏感性認識,課堂學習中應儘可能地運用圖片、動畫創設模擬情境,透過形象化描述、科學推理、史料佐證,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將原子的結構直觀而形象地展示出來。
2.引導學生進行設想、查閱資料、對比分析等活動,開展由宏觀到微觀完善思維的合作探究。因而,引領學生逐步由表及裡的綜合系列問題的設計,就顯得至關重要;為保證學生認識的順利發展,必要的運用實際問題情景,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題的教學內容設計,應以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鈉原子、氯原子的結構為基礎與重點,並以此為依據進行適當遷移與拓展。
3.在教學中,如果需要引導學生認識碳12是一種碳原子,必須補充“同類原子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可能不同;同種原子的質子數與中子數都相同”。教學實踐證明,不補充上述兩個概念,極易引起學習認識上的紊亂。做這樣的教學鋪墊後,對元素概念的建構與發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4.在認識相對原子質量概念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相對原子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近似值的區別,即: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二是相對原子質量雖然不是原子的真實質量,但可以透過相對原子質量對物質的質量進行比較,從而推斷出具體的物質質量。目前,這方面的認知銜接尚為教學的空白,因此,在後續的許多相關化學計算的學習過程中,導致學生出現眾多推理問題的認知障礙。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有相當的學生處於機械模仿,嚴重影響了學習能力與素養的提升和自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