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個性差異的教學反思

歷史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個性差異的教學反思

  個性是指個體的整體精神和麵貌總和,個性差異是人性的基本內容。經人為本,強調尊重個性,發展個性教育,是素質教育大綱大潮下的一個重點問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品性不同,風格迥異。歷史階段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能力,為其主動適應未來打好基礎”。因此,教師只有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客觀評價,才會使學生在輕鬆自信的氛圍中獲得學習的樂趣,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學生自身既有共性又有巨大差異,品性、興趣、愛好不,,潛能各異。教師要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

  歷史學科博大精深,歷史教育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與環境的能力。在課堂內應以活動為主,改變師生互動方式,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自由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認知,主動創造。鼓勵學生大膽直言,對有不同見解的學生應給予讚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的教學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可以輔助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觀看愛國曆史影片、參觀歷史博物館、自編自演歷史劇,舉行紀念性活動等,給歷史課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廣闊的空間,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自感受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悠久歷史以及世界歷史的燦爛文明,眾多名人偉人的嘉言懿行足以寬闊他們的胸懷,給其更多的啟迪。這些活動,寓教於樂,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己某方面的潛能或不足,鍛鍊膽量,克服自卑,樹立信心,也增強了學習興趣。

  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生前進的動力,可使學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理、活躍積極的思維和拼搏向上的精神。近幾年來,學生心理不健康狀況呈上升趨勢,表現為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情緒波動大,人際關係不和諧等。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目的就是教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學生才會心情舒暢地學習。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分析、正確引導。對他們某些方面的能力或在學習上的點滴進步,都應大加讚揚,充分肯定,用自己的同情心、責任心和師德言傳身教,影響和感化他們。

  其次,教師應學會從細微之處關愛學生,以微笑面對學生,用真誠的愛感化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震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並給他們創造自由發展的機會。這樣,在教學中才會減少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與學生不經意的談笑間或師生共同活動中,在與學生爭論時,你會博取他們的尊重、信任、和愛戴,消除彼此心理的距離。你的平易近人,使學生有所願與你融洽相處;你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和獨特的教學風格,使學生把上歷史課當作一種享受。對於學生人格和權利的尊重,會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使他們在興趣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創新。同時也喚醒那些家庭分裂、缺少關愛的學生的良心和愛心,使他們由厭學、不合群而變得上進、活潑。反之,教師如果沒有豐富的教學情感,師生之間心理難以相融,也就無法實現教學的最最佳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