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永不凋謝的玫瑰》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永不凋謝的玫瑰》教學反思
《永不凋謝的玫瑰》是西師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祥和人生、熱愛生命。課文講述了蘇霍姆林斯基擔任一所學校的校長時發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校園裡盛開著美麗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摘下了最大的玫瑰花。蘇霍姆林斯基沒有訓斥她,而是親切地詢問小女孩摘花的原因,當得知是為了給重病的奶奶看而且看後她會還回來時,蘇霍姆林斯基沒有批評她,而是另外摘了兩朵玫瑰花分別送給她和她的媽媽。
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講述,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一位善良、純真、可愛的小女孩凸現在我們面前,同時蘇霍姆林斯基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也讓我們難以忘懷。
這篇課文優美的語言中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以“交流體會”為形式,透過創設情景讓學生自讀自悟。
在教學的開始,我播放漂亮的玫瑰花圖片,配以輕快舒緩的'音樂,把學生帶進一個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然後讓學生透過朗讀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層層深入。在學習第一段描寫這朵玫瑰花美麗的時,我讓學生透過朗讀來向大家展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兒,接著創設情境:如果這朵玫瑰花長在我們的校園裡,你會怎麼做?讓學生暢所欲言,談出自己對玫瑰花的愛護與喜愛,並從中引出課文中的新詞——讚不絕口,讓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
在體會小女孩子與校長美好心靈時,我引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美好感情。
當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入的學習之後,還要把這種感情昇華為人間的愛,讓學生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尋找生活中的“玫瑰花”,最後以一首“愛的人間”結束這節課,讓學生在音樂中提升自己的靈魂。
本節課回想起來,也有不足之處:
1、以“以讀代講”沒有落實到位,學生自己感悟得不夠,老師的點撥的多了一點。
2、學生之間的討論不僅限於同桌兩人,可以範圍再擴大一點。
總之,每節課都要認真地備課,才會有精心的教學設計,以後我會朝這方面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