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學《鐵生鏽了》優秀教學反思

教科版科學《鐵生鏽了》優秀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科學《鐵生鏽了》優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鐵生鏽了》是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物質的變化》單元中的內容。因為本課涉及變數控制實驗,所以我們課題組就把這課作為變數控制教學的一個研究載體。

  根據六年級學生的認知及思維發展特點和技能特點和教材對變數控制技能的要求,我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認識鐵生鏽變成鐵鏽是一種化學變化。

  2、透過觀察、實驗獲得證據,確定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物質。

  3、懂得運用控制變數的方法設計實驗探究鐵生鏽與哪些因素有關,在實驗中能確定自變數,並控制無關變數。這節課由兩個主要活動組成,第一,觀察鐵和鐵鏽。讓學生透過觀察和實驗確定鐵鏽是一種不同於鐵的.物質,從而認識鐵生鏽是一種化學變化;第二,小組互評並完善鐵生鏽的原因的實驗方案。

  為了讓學生正確運用控制變數的方法設計實驗探究鐵生鏽與哪些因素有關,在實驗中能確定自變數,並控制無關變數,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策略:

  1、課前讓小組自行設計實驗。考慮到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動手能力,而且本節課的實驗材料容易找到,所以讓學生課前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並按方案完成實驗。這樣做的好處有:第一,學生在課前嘗試進行實驗比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思考會更充分;第二,老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心中有數,在課堂上就可以針對學生在實驗設計上的不足組織有效的交流和引導;第三,實驗在課前完成,那課堂上就有更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交流,完善實驗設計。

  2、小組互評實驗的合理性。在探索鐵生鏽的原因的活動中,各個小組課前已經完成了驗證鐵生鏽的原因的猜想實驗,在課堂上我先讓各個小組看著他人的實驗來評價他人實驗的合理性,並提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組織全班交流,形成正確的實驗方法。直觀的實驗比文字更容易讓學生髮現自己組和其他組的異同,從而引發學生更多的思考,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交流,修正自身的錯誤想法和做法。

  3、從簡單到複雜逐一解決學生聚焦的問題。在學生設計的實驗中會出現很多個條件沒有控制好,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的讓學生先解決簡單的問題,再解決較複雜的問題,這樣學生會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變數控制方法。例如本課教學中,因為比較多小組研究水對鐵生鏽的影響,我就先選擇水組的實驗進行研討。研討時我先讓學生評價只做一組實驗的小組,並追問為什麼要做兩組實驗;解決了這個簡單的問題後,接著讓學生展示做兩組實驗(一個有水,一個沒水)但又沒控制好空氣的小組,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追問學生為什麼空氣量要一樣?解決了這一問題再讓學生想更復雜的問題:怎樣保持空氣量一樣?透過呈現簡單到複雜的問題,讓學生逐漸掌握“水對鐵生鏽影響”的變數控制實驗,再交流研究酸和空氣對鐵生鏽的影響學生就比較容易遷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