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真好》教學活動反思

《這兒真好》教學活動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讓學生進行生動地創造。”在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時,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閱讀需求,在尊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作了一些嘗試,下面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話故事《這兒真好》。課文透過講述了一隻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讓每個學生領悟到找朋友和種樹之間的聯絡,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知道要愛護周圍的一草一木,作一個環保小衛士。

  針對小學生特點,如果只是讓孩子讀課文,未必能對課文有什麼深刻的體會,於是我在教學中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畫有荒島背景的畫、有各種圖片素材(如:小熊、各種小動物、樹木等),同時也讓學生自己準備了許多的素材,等上課時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和改造書上的荒島。

  上課時,當講解完書上的內容,每個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來小島的美麗景色之後,我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背景畫,每個同學都自己進行設計,動手來改造荒島。老師這兒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這兒拿,把它貼在你的小島上。如果你還想到什麼新的東西,也可以用水彩筆畫在圖上,比一比,看看哪個小朋友的想象最豐富。”

  瞭解了要求後,學生們開始安安靜靜的創作了。

  可在我巡視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兩個小朋友嘴裡總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說些什麼,我走到他們身邊,仔細一聽,原來他們兩個小傢伙正在討論如何設計呢!

  我問他們:“為什麼要一起討論呢?自己設計不好嗎?”

  其中的一個同學看著我說:“兩個人設計出來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們還是一起動手做,這個荒島才能更美麗呀!”另一個也不住地點頭,表示同意。

  聽到這裡,我意識到原來小朋友們之間也是喜歡互相合作的,他們也認為互相交流、互相參謀、互相討論後,得到的效果會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讓小朋友們共同來創作呢,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於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請小朋友們結合成小組,每一組都拿出一張荒島的背景畫,小組集體討論,共同設計和改造小島。老師這兒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們需要的,就可以到這兒拿,把它貼在你們組的小島上。如果你還想到什麼新的東西,也可以用水彩筆畫在圖上,比一比,看看哪組的想象最豐富。”

  要求一改變,課堂氣氛立即活躍了起來,學生們幾個人為一組,熱烈的討論起來,有幾個孩子還這兒指指,那兒指指,一副小小設計家的樣子,真是的得意極了。討論完後,他們立刻動起手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長還對自己的組員進行了分工:設計小樹的,設計小花的,設計小動物的……每個學生都是那樣積極、主動,跟剛才自己設計時氣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見,只有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願意學習,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學效果才能更好。

  並且,孩子們在小組討論探究過程中,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都獲得不同的發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與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學會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還要學會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透過總結和設計,使自己在探究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得到理性昇華,深化了可持續發展意識。

  當孩子們完成製作時,我又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如果你們這一組的設計完成了,就可以貼在黑板上,我們來評一評,看看哪一組的小島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時,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既能強化小組的結構,又能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更認真、更投入地參與學習活動中去。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樂中學。於是,各小組的同學都爭先恐後地把設計好的圖畫貼在黑板上,準備評比。

  等各小組貼好後,我又請學生自己選代表來介紹自己組的設計,然後,由全體學生共同來評價各組的作品。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評出了:“最佳環境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合作獎”等幾項大獎,並給獲獎小組的成員頒發了“環保小衛士”的胸章,以示鼓勵。獲獎的小組興高采烈,都說要把胸章保護好,堅持盡到“小衛士”的職責,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沒獲獎的小組也毫不氣餒,紛紛表示要在以後的實際生活當中,把環境保護做得更好,爭取早日當上“環保小衛士”。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參與的意識,並且對小組合作的成果,進行了及時地、準確地評價,孩子們的學習勁頭更足了,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在本次教學中,我意識到,即使是低年級的小朋友,他們也喜歡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在合作小組中進行學習,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補充,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能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和競賽;同學之間透過提供幫助而滿足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透過互相關心而滿足歸屬的需要。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同學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學習就變得更加愉快。

  在我們以後的教學中,更應該把“合作活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讓每個學生都有自我展現的機會。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發展,又促使學生從小“學會與人正常交往,學會與人共同生活”,為今後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還能較好地處理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競爭與合作、班級授課與小組學習、特長生和潛能生之間的關係,為現代教學論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進行探究性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而不把教師的意見強加給學生。同時,加強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實施學科綜合滲透,增強實踐環節,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