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範文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範文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常識性的文章,課文用“在漆黑的夜裡,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這個設問句開頭,引出一百年前科學家所作的試驗,從而揭示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根據文章的內容及寫作特點,我透過如下“三步”進行教學。
一、填一填
課文的四、五小節介紹了科學家做的試驗,是文章的難點部分,我設計了下邊的表格,要求學生填寫:
試驗次數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透過填表,學生們理解了蝙蝠飛行*的`是嘴和耳朵,突破文章的難點。
二、比一比
課文的第六自然段作者運用了比較的方法,揭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讀書並找出這些語句,再讀一讀,比一比。當堂黑板演示:
蝙蝠:嘴→發出超聲波→障礙物→耳朵→改變方向
雷達:天線→無線電波→障礙物→熒光屏→安全飛行
透過比較,學生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
三、拓一拓
本課第一次讓學生接觸到仿生學的知識,該科學領域是極其寬廣的,因此在教學本文內容後,我讓學生交流所收集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
例如,人們根據烏賊噴水的原理,發明了噴水船;根據海蜇的遊動,發明了風暴預測儀;根據蝴蝶的外表特徵,發明了迷彩偽裝……
這一環節將學生由課堂引申到課外,從語文課本引申到社會生活中眾多的資訊媒體,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這節課上,學生積極性很高,教學任務很快就完成了。由此我體會到老師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精心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法,就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