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幼兒一起尋求答案幼師教學活動分析與反思
與幼兒一起尋求答案幼師教學活動分析與反思
為固體膠而爭吵
“送貨員”遊戲中的“貨物牌”是將吸管粘在塑封圖片後面而製成的。遊戲玩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發現很多“貨物牌”上的吸管脫落了。大家議論開了:用什麼方法可以把吸管粘住呢?
幼兒a:“可以用固體膠把它粘住。”
幼兒b:“固體膠粘不牢的!我試過了,過一會兒又會掉下來的。”
幼兒c建議說:“可以用雙面膠!”
幼兒a有點不高興:“固體膠可以的,你們說的不對!”
三個人開始為“什麼東西可以把吸管粘住”而爭吵。
幼兒的爭吵焦點是:什麼東西可以把吸管粘在塑膠片上,用固體膠行不行?幼兒a堅持可以使用固體膠,因為固體膠是幼兒在幼兒園一直甚至是“唯一”使用的貼上工具,當幼兒需要貼上東西時,會很自然地想到使用固體膠。對於反對使用固體膠的幼兒b,我瞭解到他有使用固體膠貼上塑膠的直接經驗,經驗告訴他,使用固體膠不會成功。當問及幼兒c“為什麼使用雙面膠”時,他的回答是“看到爸爸用過”,他只是依靠間接經驗來猜測的。
幼兒的觀點分別反映出:認為固體膠是“萬能”的;對其他材料的貼上經驗較少;知道一些其他貼上工具,但沒有使用過。此時,我可以直接告訴幼兒用什麼材料粘住塑膠片比較合適,但是考慮到能吸引幼兒的興趣,我決定讓他們親自動手試一試,比較哪種“膠”能夠粘住吸管和塑膠片,以此獲得直接經驗,讓幼兒的問題成為探究活動的起點。
把個別幼兒的問題變為大家討論的問題
三個幼兒的經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把他們的問題帶到了集體中,我給大家提了兩個問題:你認為用什麼材料可以把吸管粘在塑膠片上(多選)?你認為哪一種材料粘得最牢?
討論後得出了以下結論:固體膠、雙面膠、熱膠槍、透明膠可以貼上塑膠片,而且大家對熱膠槍的黏性和牢固度比較認可。
討論中孩子們提出了透明膠和熱膠槍。雖然孩子們並沒有使用過熱膠槍,但是他們曾經看到老師在教室裡使用過,而且是粘體積較大的物品,所以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熱膠槍是最厲害的。
為此,我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如何證明哪一種工具最具黏性。經過討論,大家一致同意親自實驗一次,我們決定分三步來做:第一步“貼上操作”,請持不同觀點的孩子分別使用不同工具,將吸管粘在塑封圖片背後。第二步“驗證”,請2~3名孩子做“公證員”,檢驗操作的結果。第三步“得出結論”,請孩子觀察用不同工具貼上的塑膠牌,表述結論。
實驗反映
固體膠:“一點也不牢。”“馬上就掉了。”“幹了就粘不住了。”“粘住了,但是隻要拿起貨物牌就馬上掉下來了。”
雙面膠:“能粘住一點點。”“把貨物牌拿起來就壞了。”“輕輕一碰就會掉的。”
透明膠:“全包住了。”“很牢。”
熱膠槍:“很牢。”
探究需要孩子們自己動手,體驗過程、操作工具、觀察材料變化、表述結論等。這些環節都是教師不可替代的,探究的過程就是幼兒親歷尋找答案的過程。過程中幼兒分成了四組,按自己的觀點選擇認為粘得最牢的工具進行嘗試。這讓幼兒有機會驗證自己的想法,在此過程中強化正確的觀點,繼而形成新的經驗。
反思
◆鼓勵幼兒交流和討論
當發現幾個幼兒為了固體膠爭吵時,引導他們親自“找答案”,得出問題的結論。為此,我把個別幼兒的問題讓大家一起來討論。
三個好處:
第一,幼兒有機會確認和表達自己的想法。當討論開始後,幼兒就會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思考這個問題,直至有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可能是個理由充分的觀點,也可能是個假設或猜想。重要的是,討論讓每個幼兒有機會思考和梳理有關“貼上”的問題。
第二,幼兒有機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在不同想法的碰撞中擴充套件自己的思考。當幼兒有了自己的觀點後,別人的想法就是對自己觀點的支援、補充或反駁。這樣的碰撞能讓幼兒審視自己的'觀點,並且擴充套件思考。比如,一個沒有使用雙面膠經驗的幼兒,聽到別人說起雙面膠時可能會有興趣瞭解雙面膠是如何使用的。
第三,對於教師來說,幼兒的討論能夠讓教師知道他們對哪些貼上工具有了解,這些瞭解是直接的、正確的認識還是間接的經驗,或者是有錯誤的。這樣能讓教師瞭解多數幼兒關於“貼上”的經驗水平,幫助教師設計“如何支援他們尋找答案”。
◆讓幼兒親自驗證結論
集體討論產生了四種不同的結論,如果活動到這裡就結束了,那幼兒對“如何把吸管粘牢”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討論層面。我想傳遞這種精神,所以在得出有爭議的結論後,我讓幼兒嘗試做小實驗,並和他們共同商量和確定實驗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是激發幼兒尋找答案的主動性,讓幼兒自己設想怎麼來驗證結論,我則在幼兒的基礎上進行補充,以讓每個幼兒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
他們直接獲得的感受與原先堅持的想法進行了碰撞,當實驗結果與想法一致時,幼兒對貼上塑膠的認識得到了強化和鞏固,提升了經驗;當實驗結果與想法不一致時,便打破了幼兒原有的經驗,他們會繼續在實驗中觀察,直到獲得正確的答案,這是產生新的認識和經驗的過程。
◆探究重在“跟”著幼兒
探究活動可以不是教師刻意設計的,它可以是在幼兒遊戲、討論、做事中自然發生的。因為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探究外部世界是他們的需要。幼兒的問題隨時都會產生,探究是滿足幼兒好奇心的好辦法之一。科學探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讓幼兒親身體驗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探究是屬於幼兒自己的——從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想要知道答案的問題開始,讓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類似於頭腦風暴似的討論,幼兒親自動手、親眼觀察,圍繞問題展開行動。要形成這樣的探究,教師必須“蹲下來”傾聽幼兒的聲音、觀察幼兒的行動。教師瞭解了幼兒的想法,才能想辦法根據他們的需求準備材料及進行知識儲備。
教師要做的是和幼兒一起尋求答案,而不是告訴或教授幼兒答案。我們經常會說讓幼兒成為探究的主人,但這不代表讓幼兒任意地玩、隨意地探究,教師要有步驟地引導幼兒探究,成為幼兒探究的支援力量。當幼兒產生了想要探究的問題時,教師所要做的是“跟”著幼兒,將他們的活動不斷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