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快樂的家園》教學反思
數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快樂的家園》教學反思
反思一:
本節課是我第一次正式上一年級的數學課,在課前我做了一些的準備,因為我們學校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外來工子弟的兒女,因為工作的關係,有一些家長長年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讓家裡的老人帶著,所以導致有的學生沒有上幼兒園。因此我在上課前都有對他們進行數學的摸底測試,比如:數數、找朋友等一些比較簡單的練習。在摸底中我發現基本上說有學生都能從1數到10,甚至20以內的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我進行了我的一年級教學工作。
《快樂的家園》是一年級上冊的第二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能正確數出數量是1的物體,認識110的數;理解基數、序數的聯絡和區別。2、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3、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三個活動。活動一:猜一猜,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入上課狀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活動二:誇家園。在小兔子導遊的帶領下,老師為同學們展現出主題圖,讓學生去說看到什麼?再著重引導學生去發掘與數字1有關的事物,並且能說出生活中與數字1有關的事物,如:課室裡有一位老師、一把尺子、一臺電腦在學習中,學生都能準確說有關1的事物,在這積極的情況下再學習有關2、3、4的事物。活動三:小小運動場。在足球比賽中,引導學生理解數字序數與基數之分。
在課後練習中,我發現幾乎所有同學都能獨立完成課後的練習題,但在巡堂中我發現一(2)班的楊X在數數,與數的運用方面能力較差,所以在以後的培優扶差工作中,我會著重關注該生。
反思二:
《快樂的家園》是北師大一年級上冊數與代數的內容,這節透過觀察小明的家園,要讓學生了解到1可以表示單個的大的物體或小的物體,還可以表示個體或者是一個整體。兒童的注意力由於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不能持久同時容易分散,如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裡完成學習任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參考了一些教案設計,都是從談話引入,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新授知識之間的矛盾,孩子的生活中大多是用1來表示個體的經歷,這種經歷對於要讓學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個整體這種體驗有一定的負影響。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既然有矛盾衝突,那我就將這種矛盾衝突激化,然後透過解決矛盾,學生的理解是深刻而獨特的'。我首先給學生出示了一個蘋果,問有幾個蘋果?,生答1個蘋果;然後出示一筐蘋果,但是不能看出有多少個,問有幾筐蘋果?生開始的時候都沒有回答,我繼續問,連續問了三次,學生終於聽明白了,於是孩子回答說1筐蘋果,最後全班都回答說1筐蘋果,學生的回答雖然有點遲,不像有的時候即問即答,但是,很明顯學生的回答是經過了他們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活動,他們沒有馬上回答出來,就是說明他們正在經歷激烈的思維斗爭對比分析的過程,他們在理解個與筐的區別,個是個體的單位,筐是整體的單位。然後,我又讓孩子們結合生活經驗列舉這樣的例子,孩子們居然說出了一摞書、一袋蘋果、一車人、一包糖等用一來表示整體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