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篇1

  乘法分配律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運算定律以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五大運算定律中,是最難理解的,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難點是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成功之處:

  1、本課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上沒有采用課本上的主題圖,而是選取學生熟悉的買校服情境:這學期學校要換新校服。上衣每件28元,褲子每條12元。我們班共需繳校服費多少元?學生獨立思考,同位交流,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出來,然後讓學生對比兩種演算法初步讓學生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即(28+12)×44=28×44+12×44。

  2、加深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讓學生不僅知道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寫成兩個積相加的形式,還要知道兩個積相加的形式可以寫成兩個數的和的形式。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不足之處:

  1、在總結乘法分配律時沒有把結構說的很透徹,導致學生出現在練習時有一個同學在同步學習的練習題中把連乘算成乘法分配律。

  2、學生的語言敘述不熟練,導致學生雖然會背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但是不會應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篇2

  今年我“高升”了!從畢業開始,一直在一二年級的數學徘徊,今年“高升”到了四年級!得到訊息後,先是興奮,再是忐忑。興奮的是終於能教大孩子了。忐忑的是能教了這些大孩子嗎?於是每天像是剛工作時一樣,每天手寫備課、拎著凳子去聽師傅的每一節課,不敢有絲毫怠慢。更忐忑的是接到通知,於老師要來聽課,其中有我!於是馬上請教我的師傅車老師,車老師認為《乘法分配律》是一節數學味很濃的課,而且是一節特別值得研究的課,於是決定講這節課。經過初步備課,我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運用屬於運算律中最有難度的部分,而且型別頗多,每一種都能讓學生琢磨半天,這讓我感覺這節課確實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戰。

  因為從來沒有執教過高年級,我決定先“拜訪”名師。於是我上網搜影片,設計。當我看到葛麗霞老師的影片,我被驚豔了!課堂中的每個環節都讓我感覺眼前一亮,幾個精彩瞬間如“乘法分配律的探索過程、用字母表示法還有課的小結……”仍記憶猶新,於是我決定就模仿葛麗霞老師的這節課。影片看了三遍,教案看了無數遍。於是就“拿來”了這節課。

  可是經過於老師的指導,我發現,我模仿的是教案的話,每一句話後面深意,每一句話的目的,我真的明白了嗎?備課,備了教案,備了老師,卻把最重要的要素——學生,忘記了。沒有找到學生的認知起點,沒有探索到學生的易錯點,難點。後來,與我的師傅車老師一起研究,對教案進行了重建,重建教案主要有以下幾個改進:

  1、形意結合。

  初次教學乘法分配律時,由於對教材的挖掘比較膚淺,在教學中,只是重視了對“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要用括號裡的每一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這句話的理解,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印象完全停留在外形上,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用括號裡的每個加數分別與括號外的數相乘,結果他們在應用時,只會按照總結出的規律生搬硬套,全班竟有一半的人出現了問題;當課堂進行到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用時,很多學生更是不知道該從何入手,課堂效果特差。於是,重建教案中,在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時,不僅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即“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要用括號裡的每一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而且重視了對規律的本質——乘法意義的理解。藉此機會我再次開啟教學參考,進行了細細地研讀。“對12×105簡算時,要將105想成100與5的和。先求100個12是多少,再求5個12是多少,合起來就是105個12是多少。”是呀,在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時,我只注意了等式兩邊的“外形”結構特點,卻缺乏對規律的本質——乘法意義的理解。

  2、講解到位,注重知識點的前後聯絡

  初建教案時,最後環節設計了展示二年級兩位數乘一位數,以及三年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電子課本,其目的是將前後的知識點加以聯絡。我的課堂設計也延續了這一亮點,可是我只是自顧自的講解了一番,孩子根本不知所云!

  起初我的感覺是這一環節主要是考慮優等生的提升,所以在講解時也只是匆匆了事!但是,課後我覺得應該讓孩子明白回顧這一環節的內容,在出示乘法情境圖的時候可以採用課件展示的方式,出示23×(10+2)=23×10+23×2這一算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以前運用過乘法分配律,還可出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a+b)×2=a×2+b×2,唯有此,才能夠將前後知識點聯絡起來,水到渠成。

  新航程的號角已經吹響,我想我應該以此次講課為契機,適應數學教學的變化,向名師課堂學習,從“拿來”到“思考”,關注學生,讓數學回歸本質,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篇3

  今天靜下心來觀看了省賽課中葛老師執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她巧妙引領。葛老師非常自然的藉助孩子們喜愛的農場遊戲,引入問題“誰能幫老師算算一共有多少菜?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先求什麼,後求什麼?”一方面教師問題的指向性簡練明確可以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另一方面藉助情景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算式的道理,明確意義。更為巧妙的是此情景內容豐富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

  2×3+3×4和(2+4)×32×5+8×5和(2+8)×5(10+15)×4和10×4+15×4為後面的“觀察、分類和探究”做好鋪墊。

  大膽放手。在第一個“求菜”的情境中,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習的過程,然而後面的“求花”和“求果樹”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了,很自然的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分別列出了兩組算式:(2+8)×5和2×5+8×5以及(10+15)×4和10×4+15×4。

  這樣在學生喜愛的農場情景中,巧妙的引發出六道算式,為進一步的觀察和探究埋下了伏筆。

  得出6個算式後,葛老師再次丟擲問題:“這六個算式讓你分分類,你打算分幾類?理由是什麼?”然後葛老師又引導學生同桌先討論,然後集體彙報,於無形中讓學生經歷了各個層面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觀察——猜想——舉例驗證——,和從“特例”進行驗證等一系列的活動,最後歸納出一普遍性的規律。

  當結論得出後,葛老師並不是將字母表示進行簡單的灌輸,而是巧妙的藉助點子圖將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過程變為因需而設,從而呼之欲出。最後教師還透過乘法的意義加深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並且教師還透過兩組以前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來打通乘法分配律與以前知識的聯絡。

  總之,本節課在學習方式上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並存,在思維發展上,教師引導與放手相結合,整個學習過程,因需而設,充滿了探究。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篇4

  《乘法分配律》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習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故而,對於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我沒有把重點放在數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透過多種方法的計算去完整地感知,對所列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並舉例進行驗證……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創設了與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2、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讓學生根據提供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說明自己發現的規律。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發現知識的能力。

  3、出示乘法分配律的幾種不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練習。

  透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措施,一節課下來,總體感覺良好——覺得同學們掌握得還不錯。於是,我佈置了讓學生們完成練習冊中《乘法分配律》這一課的習題。

  當我批改練習時我傻了眼,學生的作業大多是中,少部分得良和差(我的作業批改評定標準),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我進行反思,發現是講時,例題出示的不多,當時學生都會做了,但是對於熟練掌握這個既是重點又是難的課程的確不是那麼簡單的,三種題型放在一起學生就很容易受到干擾,結果是張冠李戴,錯得讓我涕笑皆非。而為了讓學生把這個知識點掌握牢固,我整整又用了兩節課。

  透過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我發現數學不多練是不行的。在學生理解之後,必須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練習才可以使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篇5

  記得曾經在教孩子們乘法分配律的時候,總是遇到很多問題,對於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不是很好,吐槽了很久,現在在教二年級的孩子的時候,我發現其實在二年級已經接觸了這方面的知識,只是沒有進行歸納而已。

  二年級的課本上有這樣一種題型,如:(1)6x9=5x9+9=7x9—9=(2)9x4=9x3+9=9x5—9=(3)8x9=7x9+9=9x9—9=先計算,你發現了什麼?

  我一看到這題,我就想到乘法分配律,但是在二年級剛接觸乘法,不可能就跟他們講乘法分配律。我在上練習課的時候我特意把這題拿出來講了,我想如果這裡學生題解好了,對以後學習乘法分配律是有幫助的。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己完成,第一題的第2,3個算式,他們是按照運算順序來計算的,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這個沒有難度,而且他們根據第一題,後面的兩題都不要做,直接寫出了結果,每一題中的3個算式的結果是一樣的。我就問他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學生就答不上來。我就舉了個示範,6x9是6個9相加,5x9+9是5個9相加再加1個9,5個9加1個9是6個9,6個9相加就是6x9,所以5x9+9=6x9=54。學習了乘法的意義,對於這個他們能理解,只是想不到而已,那麼7x9—9=,可以交給孩子們完成,第(2)(3)題我也是讓學生來說一說。另外我還補充了一題,6x7—14,我發現竟然有孩子會想到14就是2個7,6個7減去2個7就是4個7,就是4x7=28。特別棒!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反思 篇6

  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乘法分配律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第一課時學生對於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對於乘法分配律的結構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初步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本課內容的教學重點是靈活根據題型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成功之處:

  1、課始透過複習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以及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填空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及特點,加深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

  2、分型別進行練習。採用邊講邊練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透過專項練習進一步鞏固每一型別題目。共分為四類:第一類是a×(b+c);

  第二類是a×b+a×c;第三類是a×b+a;第四類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數乘一個數。整體教學就是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讓所有學生都能掌握其中的變式練習,然後再進行綜合訓練,讓學生靈活解決問題。

  不足之處:

  1、由於分型別講解練習,導致時間分配不足,個別題型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

  2、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不夠,導致個別學生對某一型別的題目沒有掌握。

  再教設計:

  1、加強小組合作的學習,能自己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能小組解決的問題,就小組解決,充分發揮小組組際間的交流,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2、抓住易出錯型別題,重點講解,重點訓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