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遠景圖》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橋樑遠景圖》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橋樑遠景圖》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茅以升是一位傑出的橋樑設計師,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充滿想象力,有著很強創造能力的人。在教學這一課時,怎樣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情從事學習和思考,會迸發出無窮的智慧火花呢。

  我在課前,先佈置學生蒐集茅以升先生的有關資料,閱讀童年書架。瞭解他的故事,使學生明白茅以升正是因為小時候看了家鄉橋倒塌造成的悲劇,而從小立志建造更大更好更堅固的`橋樑;瞭解茅以升不但是橋樑專家,還是愛國者。使學生的心靈產生對茅以升的敬佩,這樣充分調動起學生對學習此篇課文的興趣。新授後讓學生再去搜集各類科學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故事。能使課內外知識有機地結合,而且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這篇課文條理清楚,在課上,我緊緊圍繞課改的精神,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如介紹茅以升的生平;“說古道今”對橋的知識交流;透過“小小辯論賽”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等等。

  因為《橋樑遠景圖》本身就是一篇對未來橋的想象,所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想象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自然成了教學的重點。我同樣的讓學生以研究小組開展學習,在第一堂課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說說橋的模擬圖;在第二堂課上,請學生設計除書上以外,你設計的將來的橋樑是什麼樣?圍繞“將來的橋樑”這個話題進行想象說話。力求在共同合作的過程中,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又能使小組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另外透過多媒體展示各種橋樑圖,使學生直觀地瞭解我國的從古到今的橋樑。使學生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於這一課也是非常重要的。

  讀寫結合是教學這一課不可缺少的,在最後我讓學生圍繞著“將來的橋樑”這個話題進行想象,把自己的設想寫下來。讓學生在小組內朗讀自己的設想,並說出它的特點和可行性,評選出組內的“小小茅以升獎”。

  這一課的教學效果不錯,課堂學習氣氛活躍,也可能是孩子們喜歡科學的緣故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