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倔強的貝多芬》教學反思

教科版三年級《倔強的貝多芬》教學反思

  核心提示:今天學習了《倔強的貝多芬》一課,這篇課文講的是“樂聖”貝多芬在一次演奏中,因不堪貴族們的侮辱而憤然離去的故事,表現了他蔑視貴族、自尊自愛的性格特點。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的主體思路是抓住重點段落和語句,...

  今天學習了《倔強的貝多芬》一課,這篇課文講的是“樂聖”貝多芬在一次演奏中,因不堪貴族們的侮辱而憤然離去的故事,表現了他蔑視貴族、自尊自愛的性格特點。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的主體思路是抓住重點段落和語句,反覆品讀、感悟,從而使學生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心靈感受,與之產生情感上的撞擊,突破難點。可是這種理論上的設想總是和實際教學存在著很多差距,讓我在上課過後,總是心裡充滿遺憾甚至沮喪,反思整節課,我覺得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首先我覺得我還是拘泥於課堂流程,整堂課的環節設計上有一些拖冗,這樣雖面面俱到,卻不能夠突出重點。例如這節課是第二節課,匯入用音樂形式,先聽後導雖順理成章過渡到本節課教學內容,可是因為學生已經瞭解了課文內容,曲目和作者學生都已不感新鮮,所以激趣作用不大,如果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應該效果更好些,也會勻出更多時間去處理重點段。還有對全文大意概括,也完全可以在第一課時處理好,而沒有必要第二課時再來畫蛇添足。

  其次,我在引導學生讀的過程中,啟發力度不夠,學生還沒有做到真正的用心去讀。例如貝多芬的兩句話,我只是泛泛講了要用怎樣的語氣,卻無法透過自己的引導讓孩子產生思想共鳴,學生只是單純再讀卻不入情入境。 還有我對整節課內容的節奏調控還不夠到位,本節課重點段應放在第四段,也就是表現貝多芬倔強的那一段,這段本是我設計的重點,重點讀重點感悟,第三段表現貝多芬琴藝高超的那段本是這段引子,可是因為我用時過長,所以不得不刪減了重點段的讀悟,致使學生對此段文意的理解拓展只浮在文章的表面,缺乏一定的深度、廣度。

  再有就是我個人的基本功還不過關,這不僅僅只是板書不好,更多的硬傷是自己上課沒有激情,帶動不了學生積極性,每次這樣反思,我都會想起宋海燕老師的課,我喜歡她上課的神采飛揚,喜歡她語調的抑揚頓挫,喜歡她眼神中那種自信和熱情......讓人感覺她不是在教而是和學生在一起學,而我怎麼就是做不到呢?她能夠把她的活力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而我卻是一個很容易被學生影響的人,學生上課一沉悶我就會心情急躁緊張,課堂氣氛也就更加不和諧,還有一些課堂中的小細節我也處理不夠周到,例如今天這節課後面的隨文練筆,當我找學生來讀自己的小練筆的時候,很多沒有寫完的學生只在那裡自顧自去寫完全沒有去聽同學的發言,這一是錯失了和同學聽取交流的機會,還有這樣不也是對讀的同學一種不尊重嗎? 最後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的學生還欠缺很多能力,例如口頭表達能力,每次回答問題的都是寥寥那麼幾人,其餘有些學生並不是不會而是不敢表達。還有分析理解能力也不見強,對課文還有人物的理解還比較膚淺。這些能力的'欠缺與我平時引導不到位有關,更有和平時的疏於鍛鍊有關。這些能力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

  鑑於以上的這些反思,還有侯校長鼓勵性的評價和中肯建議,我覺得在今後教學中,我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平時多看一些關於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不斷充實自己,拓寬視野,博採眾長。

  二、有時間要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多和同行們探討交流,從而使自己能解決教學中的一些疑惑,也能衝破默守陳規的瓶頸。

  三、語文課中要處理好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之間的關係,力求做到相輔相成。

  四、建立學生課堂隨聽筆記,做好摘記和隨筆,讓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也能夠學習和複習有所依據。

  五、課堂中要抓住重點語段重點詞彙進行重點學習,鍛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總結概括能力。

  六、加強自身基本功練習,勤練字,勤朗讀,力求讓自己也成為一個在課堂上活力四射的老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