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大道》教學反思
《鄉村大道》教學反思
《鄉村大道》這篇課文是郭小川在20世紀60年代所寫的詩歌,描繪了鄉村大道獨特的風景,歌頌了勞動人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詩歌語句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激情澎湃,催人奮進。但是由於此詩所描繪的情景與現在相隔四十多年,郭小川的詩又富有哲理性,立意深刻,發人深省,而且洋溢著真摯的革命激情,要讓學生真正讀懂這首詩,領會其內涵,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交流資料,讓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並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文字,透過多種朗讀方式,在讀中感悟、品味詩歌蘊涵的內容,體會它的形式美。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充當一個搭建平臺的角色,引導學生去讀、思、議,為學生創設自主、開放質疑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自己去體驗,與詩人的心靈相碰撞。課堂上我主要想體現以下兩點:
1、從單元主題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啟用學生的'思維。本單元的主題是“路”,學生對“路”的理解免不了是片面的、狹隘的,我首先讓學生對“路”有更廣泛的瞭解,使學生明確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課題是教材的組成部分,教師、學生和文字之間的對話應先從課題開始。在板書課題時我分兩次寫,先寫“鄉村”,引導學生從感性上認識鄉村,再板書“大道”,引導學生看課題思考,課題為什麼是“鄉村大道”?鄉村大道有什麼特點?鄉村大道指的是什麼?……這就把課題和課文緊密聯絡起來,把對題目的理解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另外,在理解課文時引導學生就難理解的句子質疑問難,充分啟用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正如教育家布魯巴克所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
2、以讀為本,引導學生感悟。語文教學是一首詩,一首激情澎湃的詩。語文課要體現“書聲琅琅、情意濃濃”。《課程標準》總目標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本課的教學設計就突出了這點,重在引導學生朗讀,透過教師的範讀、學生自讀、默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配樂朗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涵,教師不做過多的講解,只在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在與文字的對話過程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可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學生準備不充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很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