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金蟬脫殼》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課文《金蟬脫殼》教學反思
核心提示:《金蟬脫殼》一文,緊緊扣住一個“脫”字,按照“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後”的順序,運用細緻生動的語言描摹了金蟬脫殼這一神奇有趣、奇特動人的景象。讀文字知過程,課堂教學的重點不是瞭解金蟬脫殼的過...
《金蟬脫殼》一文,緊緊扣住一個“脫”字,按照“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後”的順序,運用細緻生動的語言描摹了金蟬脫殼這一神奇有趣、奇特動人的景象。讀文字知過程,課堂教學的重點不是瞭解金蟬脫殼的過程,透過抓住具體的描寫,品味生動的語言,感受蟬脫殼過程的神奇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在導學過程中引導的比較詳細。同時由於“脫殼中”這部分,觀察和表達順序非常好,所以抓住這個契機,我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小結文章這部分的寫作特點,並出示一個習作,引導學生運用本部分所領悟出的寫作特點進行評價,分析優劣以及改進辦法,較好地完成了讀寫結合的導學設計。
如果說對第四小節的學習是扶的話,第5小節的學習,主要是在第4小節指導學習的基礎上的`放。在這部分的導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表格,透過學生自學完成表格,引導學生了解第5小節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再透過多次朗讀來體會變化的神奇。
最後,引申義的匯出是透過小圖和大圖的變化來實現的。透過對小圖大圖的觀察結果的比較,自然引出引申義。
然而,在教學過後,才發現,本節課的設計還有許多的不足:
1、課堂容量較大,原本較多考慮的學生活動,由此而被壓縮的太少,學生的課堂自動明顯不足,尤其是課堂上的悟讀部分太少,未能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以致於教師的主體過分突出,喧賓奪主。
2、學生走進文字,主動揣摩,獲得體驗的過程不夠明顯,教學的生成落實不夠。
3、評價的主體比較單一,內容比較簡單,標準也缺少維度。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難以調動。
4、與《導學案》的切合度也不夠,對課堂的學習內容,應當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多層次的當堂檢測,以瞭解學生對文字內容的感知深度。
不足很多,從不足中使我認識到,課堂教學最關鍵的是學生參與了多少,生成了多少。如果導學設計,不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能以學生為主體,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活潑主動地發展生成,即使流程再工整,課件再漂亮,導語再詩化,也算不得是一節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