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牧童》課程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音樂上冊《牧童》課程教學反思

  核心提示:歌曲《牧童》為二聲部合唱作品,透過對教材及學生情況的分析,將初步體會合唱這種演唱形式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在分析中,教師將音準和在合唱層次中較難的低聲部作為重點練習物件,並透過聽辨、手勢圖、旋律線...

歌曲《牧童》為二聲部合唱作品,透過對教材及學生情況的分析,將初步體會合唱這種演唱形式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在分析中,教師將音準和在合唱層次中較難的低聲部作為重點練習物件,並透過聽辨、手勢圖、旋律線等多種方式解決低聲部易出現的音準及旋律走向問題。

首先,採用聽辨低聲部一旋律的方式作為匯入,首先透過鞏固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再利用互動反饋系統,設計按點,從而檢測並鞏固切分節奏特點。透過反饋的資訊,老師瞭解了四年級一班同學對切分節奏有所掌握,並能夠準確演唱音階的下行。當出示此句的高聲部時,教師啟發學生利用旋律線和手勢的方式,提示學生注意音準及旋律的走向,在分聲部時,兩個聲部聲音較均衡。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合唱中和聲的音色,教學中還藉助口風琴輔助,由兩名同學合奏高低聲部,其他學生訓練聽覺感知能力,聆聽自己的高聲部或低聲部。這一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起到顯著的作用。

由於考慮學生的先入為主,在學唱歌譜環節首先將低聲部引入並學習,這樣能較穩定低聲部的.音準,這其中的變化音為本課的新知識,學生透過看、聽、唱,記住了升記號的作用和演唱時注意向上半個音的音準。

在二聲部學唱的過程中,首先利用口風琴輔助教學,學生完整聆聽兩名同學的二聲部演奏,發現高低聲部之間相同和不同的關係,從而能簡化學唱的難度,如第一樂句和第四樂句完全相同,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不相同的關係,這樣低聲部同學能注意自己的聲部。

由於本課教師在教學設計到課堂中,較多的關注了低聲部,所以造成低聲部演唱較好,但高聲部有些單薄且聲音不夠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透過聆聽找到了問題,但沒有做較有針對性和幅度較大的單獨連唱,所以在最後歌曲合唱中,高聲部沒有充分表現出來。這也提示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音樂教師的聽覺能力,從而掌握學生的演唱音色、音準、和聲等情況,並能做到找到問題及時訓練,使學生能夠用自然的聲音自信的演唱,並喜歡音樂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