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學反思

高一物理教學反思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物理教學反思 篇1

  一、教學理念的反思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過去的課堂是老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法,老師上課很累,學生聽得厭煩提不起興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於學生的感受,逐漸轉變課堂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提高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使教學成為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從根本上改變課堂,在教學實踐中,我的課堂也逐漸感受到了明顯的效果。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時會發覺實際教學效果與教師預期的效果有很大差異,這時我們就應該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積極改進,從而最佳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學習,既抽象又難學,如何將這些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這對物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於是我在教學設計時做了精心準備,精心設計實驗,透過實驗來突破難點,這樣學生透過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識,同時提高了實驗操作能力。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對於不同的課型,採用不同的設計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需要老師經常琢磨課程找到合適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種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另一種是在已有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透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學生只有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習的主體角色。

  這是我在教學工作中的一點教學反思,還有更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思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寫好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稽核自己的教學行為。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的物理教師。

  高一物理教學反思 篇2

  高一的物理學習是中學物理學習的轉折點。在我高一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雖然學習很用功,但其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各次測驗考試的成績低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在對學生進行交流、訪談和教育調查時,很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許多物理教師也認為這種情況在高一新生中相當普遍。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瞭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學習特點,以及針對物理學習上的困難提出相應的對策,不僅對高一新生渡過這一轉折點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整個中學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啟發和促進作用。

  一、高一新生學習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審題和分析能力差:審題不細緻,不準確,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會透過分析題目資訊抓出問題的關鍵。②理解能力差:對概念的理解膚淺,答題時憑著感覺答。③綜合實驗能力差:尤其是實驗設計能力有待提高。④數理結合意識差:不會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簡單運算失誤太多。⑤表達能力差:作圖不嚴格,計算題解法不規範,邏輯性差。

  2、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審題不夠仔細,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亂代資料;③表達不清,思維邏輯性差,解題無計劃,書寫太混亂;④運算能力差,資料不準確,單位混亂。

  二、成因分析

  1、與學科特點有關: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它緣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故此比較的抽象並且要真正地弄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積累。然而,高一新生在這一方面相當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與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也有關:

  初中沒有獨立開設物理課,因此高一新生還未形成較好的物理思維方法和解題技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數學符號與物理專用符號的區別;圖象結合物理情境的想象與思考能力的培養;解題時畫受力分析圖和運動情況圖的習慣和規範還未養成;單位、有效數字、方向以及解題格式的規範化始終要引起重視。

  3、與新生的適應能力有關:

  從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我們注意到高一新生面對著新的教育環境、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不少學生感覺很不適應,心理波動很大,存在著明顯的“過渡期”(一般為一學期乃至一年)。筆者曾對高一新生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對考試成績滿意程度做了一次調查,結果有80%以上的同學表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對高中的學習不能完全適應。這種不適應階段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嚴重,對學習的影響就越大。 高一新生為什麼會出現上述不適應的現象呢?我認為這種不適應可能與下列幾種因素有關。

  高一物理教學反思 篇3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形式有多種多樣,怎樣把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我認為要抓好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透過演示“三稜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同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後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培養師生情感

  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度緊密相聯,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生嚮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發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處理等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如:初中學“測量”後問:你怎樣測一張紙的厚度?學“大氣壓”後,問:為什麼鋼筆能吸入墨水?學習“物態變化”後,問:自然現象中的“霧”,“露”是怎樣形成的?學習“電學”後,提出為什麼“100W”的燈比“60W”的燈更亮?書寫檯燈為什麼能調光等。由於這些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發生的物理現象,所以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穩定了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四、加強實驗教學

  由於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的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如“長度的`測量”教學中,讓四位同學用同一米尺分別上臺測量教師講桌的長度,學生各自測量的結果暫時不頌,當四位同學都測量完以後,讓他們四人同時上臺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測量結果,由於四人的結果各不相同,必然會使學生感到驚奇。這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對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教學的展開,有良好的啟迪。此外,也可以讓幾位學生同時準備一個演示實驗,選一位好的在教學時演示,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

  五、堅持強化訓練

  現行物理教科書中採用國際單位制,初學者對“米/秒”、“千克/米”、“牛頓”、“帕斯卡”等單位感到陌生抽象;學生習慣於單位的單一性,開始學習P=pgh和功率的單位焦耳/秒這些知識時,對概念的多因性很難適應。又如,“電功”、“電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這對於剛入物理門檻的初中生的確感到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法使學生的思維方法跟上,並側重對差生的基本功進行強化訓練,從而減輕差生學習物理的困難。在強化訓練中,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新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按每一條的預習提綱先預習新課內容,上課首先檢查預習情況,課後應要求學生把上過的課文複習一遍,對課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徹理解的前提下然後再做作業,做作業時應該注意力集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並養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所以教師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去彌補原有的知識缺陷,從一開始,就查漏補缺,對差生緊盯狠抓不放,不讓一個人掉隊。

  六、引導閱讀理解

  物理定義、定律一般是客觀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影響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閱讀課文時必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從而提高閱讀效果,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壓力的定義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這裡“垂直”一詞就是關鍵詞。又如在講光的折射時,讓一束光透過玻璃槽蓋子上的狹縫,斜射到水面上,這裡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詞。在指導閱讀時,首先要讓學生把關鍵性的詞自己找出來,把學生的閱讀感覺從模糊的

  總體轉變到精確的定位上來。在這些關鍵處放慢閱讀速度,從字面意義理解物理實質。此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儘可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去閱讀,這對培養學生形成理論聯絡實際的思維方式很重要。對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學前,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有一些感性知識的積累,如在學習慣性之前,先佈置一些觀察思考題:①觀察用臉盆潑水的動作過程和發生的現象;②坐公共汽車,突然開車和突然剎車時各有什麼感覺等等。這樣學生在閱讀慣性概念時就覺得容易接受,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發展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於聯想,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可有意地製造“矛盾”,把學生置於是非徘徊中,誘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揮其創造性。比例:在電學的串、並聯電路實驗後,利用串聯電路中只要有一處斷開,整個電路中沒有電流這一特點以及電鍵與用電器一般只有串聯這些學生已有知識,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電路有一個電源,一個電鍵k兩個燈泡L1,L2,這兩個燈泡串聯,當電鍵K斷開時,L1,L2均發光,但K閉合後,L1不發光,L2發光。

  這種情況可不可能存在,畫出可能的電路圖。由於已有知識的干擾,就將學生置於“矛盾”之中。學生只有敢於想象,衝出“電鍵只能與用電器串聯”的定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鍛鍊了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八、注重學用結合

  不少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感興趣,覺得很好玩,但要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他們便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緣故。因此,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學用結合的能力,把物理學活學透。每當向學生傳授新的物理知識時,都應聯絡它在實際生產或生活中的某些應用,同時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找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事例。

  高一物理教學反思 篇4

  經過新課改後高一物理的教學,感觸頗深。學校教研組多次組織老師到外校聽觀摩課,透過聽各位優秀教師的課,從而學習教學方法以及講課技巧。主要是學習如何提問、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去探究、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充分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其學習的主體角色。

  經過一學年的教學,有以下幾點感想:

  對高一新生引導的反思

  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例如,關於“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透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於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透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感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例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

  最後,師生的達標意識要強,達成度要高。對一些知識,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並不是馬上就接受。譬如,當初在講“力的正交分解”,筆者花了不到5分鐘的時間就“解決問題”,但後來發現學生老是在正交分解這部分出錯,自己還埋怨學生學習不認真,後來在學生的物理學習總結裡,我看到了不少學生說老師在此“惜墨如金”,他們沒有真正的搞懂,此時自己才恍然醒悟。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資訊,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

  第二,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透過演繹推理得到的。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入了新鮮的血液。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體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對訓練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題要規範。對高一的新生一開始就要特別強調並逐漸養成解題的規範性,其次再是正確率,規範性養成了,正確率自然就升高了。其次,對學生出現的不恰當或錯誤的做法要及時糾正,避免一些錯誤的想法或做法在學生頭腦中紮根。

  第二,訓練貫穿教育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對於物理,習題教學是學習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加深對所學感念,規律的理解和記憶的不可或缺的步驟,也是深化知識,構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的重要途徑,是促成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必經之路。

  第三,訓練紮實,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高一物理是打基礎的時期。所以,首先習題應具有基礎性,避免開始就是偏題、怪題和難題。

  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範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物理學是有著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範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所以板書要佈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

  其三,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瞭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範得當,避免在演示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過程(活動)以及支援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經過教學反思,留自己之長,取他人之長,踢自己之短,擴大自己的專業和理論視野,促成自身專業化發展和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儘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