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估算教學的教學反思
關於估算教學的教學反思
估算在生產和工作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估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產中,對一些沒有必要進行精確測量和計算的數量,進行近似的或粗略估算的一種方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估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此之外,估算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對估算教學的重要性的思考是有其必然性與實用性的。在估算教學中我們也存在著許多困惑。
例: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0頁的估算教學,是教學的一個難點。題目大意是: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夠嗎?教材透過創設帶的錢夠不夠買門票的情景,使學生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用估算解決問題。教材中呈現的解法是:“因為29接近30,30×8=240。所以29×8≈240(元)。” 困惑: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結合具體情景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進而找出可以把這個數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數來估算的方法。也就是把29×8估算成30×8,剛好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如果資料改成32×8,而仍用剛才四捨五入的方法估算,取估算值240進行判斷,會造成估算結果與實際情況相矛盾的情況,用這種方法估算顯然就不可行了。然而走進鮮活的課堂時,發現在“活力無限”的課堂背後折射出一種低效或無效現象,估算教學確實不給力。現在的估算教學“教材很重視、教師很為難、學生很迷惑。”往往學生對於估算技能掌握是沒有問題的,但在沒有明確要求“估算”的情況下,學生比較喜歡用精確計算來解決問題,他們體會不到估算的價值,估算意識比較缺乏。學生一是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選擇用估算,往往一看見有“大約”“大概”等字樣,就開始用估算。二是學生不知道在什麼情況選擇用什麼樣的估算策略,怎樣的估算方法才是合理的。
估算現狀描述:
1、算後再估多,估後再算少
如:二年級上冊第31頁,加減法估算。3種生活用品,28+43+24,100元夠嗎?很多學生準確計算後在比較。
2、估算精算,本末倒置
如:38元一件上衣,23元一個排球,大約花多少錢?60夠嗎?精算:38+23=61,61
﹥60不夠。估算:38≈40 23≈20 40+20=60 夠了。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左右為難。
3、方法氾濫
如:二年級下冊第98頁《萬以內加減法估算》,第三、四周分別收入192和219個礦泉水瓶,兩週大約收了多少個?
192+219≈400 192+219≈390 192+219≈419
200 200 190 200 200
192+219≈410 192+219≈420 192+219≈392
190 220 200 220 200
多元的答案使一些學生模稜兩可,心中充滿疑惑,不知道因採用哪種方法。
4、估算筆算,自相矛盾
如:三年級下冊第16頁《除法驗算》,李叔叔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124÷3≈
方法一:124÷3≈40(箱)
方法二:124=120+4 120÷3=40 還剩4箱,每人再運1箱,平均每人大約運41箱。
其實,後一種估算方法是一種筆算的過程,對於還沒有學過筆算除法的學生來說,理解實在有點困難,而且會給估算的簡便性帶來干擾。如果用筆算的過程去估算,那麼又如何體現估算便捷的優越性呢?
5、估算筆算,難以抉擇
如:(1)、三年級上冊第89頁練習:小軍每分鐘大約走65米,他從家到學校大約要走8分鐘。他家距學校大約有多遠?
(2)、三年級下冊第60頁練習:我每分鐘大約行1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時送信和報紙,郵遞員每天大約行多少千米?
(3)、三年級下冊課堂作業中練習:一篇文章有4頁,每頁有28行,每行大約有26個字。這篇文章大約有多少個字?
有的教師是這樣指導學生的“65米已經是一個近似數了,求他家距學校大約有多少千米就要準確的計算出結果。”根據這種說法那第二、三題都只能準確計算了。那麼估算要有什麼實際的意義與作用呢?
為什麼要學習估算?估算是根據已有資料和某些要求對計算結果進行大概的推斷,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需要得到精確結果的情況時對資料的一種快速、敏銳的感應、處理能力。與其說估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它更是一種思維的方法,它具有快捷、實用、相對準確等特點。對培養學生口算、數感和靈活快速處理問題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估算有其獨到的應用價值。《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其實估算就是指計算、測量時無法也沒有必有進行精確計算或測量為了大概地判斷之後檢驗計算或測量結果的正確性,在精確計算或測量的前後所採取的計算方法,是對數量關係做合理的大概推理。
探索、實踐了三年的估算教學,我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問題之一:低段的估算總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在思想認識上可有可無。
問題之二:低段學生難以產生估算的需求。“算著估”已經很形象地道出了學生對估算的無奈和勉強。
問題之三:在低段教學估算,在方法的探究上往往付出表面。似乎與精算各自為政。
估算教學也給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許多困惑和挑戰,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看法。
1、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首先,估算的內容大大增加,估算的地位大大提高。從許多角度來講,估算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計算策略,我們可以將它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工具,也可以作為精確計算的重要基礎,還可用於檢驗計算結果是否大致合理。
其次,估算的教學重點由單純的技巧性訓練轉變到估算意識的培養。在平時的計算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估算方法對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加以判斷。應該說,培養估算意識不僅僅是某一節課的目標,而應該將估算教學融於日常的計算教學中。
2、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總結估算的方法
雖然說估算估算內容不想別的教學內容一樣,專門有一節課學習探討,它只是滲透到別的數學知識點當中學習體驗。我經常在課堂中讓學生討論不同的估算方法,同他人相互討論實施自己的策略和思想得到詳細的檢查,提煉和完善的基本
方法之一,還可以從他人的思想中學到東西。
3、培養學生估算習慣
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對書及其關係的理解對運算結果進行把握,並嘗試根據問題需要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判斷結果的合理性。當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大功告成時,引導學生對全過程進行評價反思。據一項研究表明,學生解決問題中的失敗常常不是由於數學知識的缺乏,而是由於對所學知識的非有效應用。好的解決問題者常常監控調解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他們能回顧整個過程,反思結果和解決問題策略是否合理、正確等等。總之,學生的評價和反思的意識水平在解決問題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課堂中我經常提問以提醒學生逐步形成評價和反思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