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的教學反思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化學家在研究有機化合物的過程中,為了區分有機化合物使其名稱與結構相對應,所以就必須給有機化合物命名。在學習有機化合物命名的過程中,重點是烷烴的命名。烷烴的系統命名是有機物系統命名的基礎,也是本節教材學習的核心內容,但教材中所舉例子偏少,不利於學生全面掌握烷烴系統命名的規則。所以建議根據命名的三個步驟(選母體、編序號、寫名稱)增加相應的例子使學生熟悉系統命名的基本原則,為遷移到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烴的衍生物的系統命名打好基礎。
在本堂課之前,學生剛學習完同分異構體的書寫,並且高一必修2學過有機物的習慣命名法。因此,在講課前,預先在上週的週末作業中出了幾題命名的題目。
在本節教學過程我採取了多種教學方式,從一開始的題目出發,將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分解為若干小題,再將問題分配到各組,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或自主學習。由學生討論交流後,每組推選代表講解,發現並總結規律。再者由我結合動畫展示、講解典型例子的命名;最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自行歸納命名原則。不管是哪一種形式,在教學都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動手練習。練習的方式也有多種,如給出結構簡式寫名稱,給出名稱寫結構簡式,同時給出結構簡式和系統命名,判斷名稱是否正確,指出出錯的原因等。在教學時,學生在判斷稍微複雜點的烷烴的主鏈時,容易出錯,表現為為未能準確找出最長的碳鏈,究其原因是因為不熟悉具有空間結構的碳鏈的.平面書寫方式,所以以後再講類似的內容時可以多利用球棍模型,組裝碳架,增強教學直觀性,減少學生的錯誤認識。同時,為後續烯、炔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烴的衍生物的系統命名打好結實的基礎。
一節課下來,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
這堂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是運用不充分,導致課件對學生吸引力不夠。內容略有過量,導致整堂課顯得有些趕,練習停頓時間較少,一部分學生思考還跟不上。
隨堂練習題目設定難易度控制不當,沒有很好突出烷烴的命名原則。有一部分探究設計難度過高,學生不能很好的達到預設目標,且課前輔導不夠,學生總結粗糙不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