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範文
五年級數學迴圈小數教學反思範文
篇一: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迴圈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一、亮點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我在教學時,改變教材中從單調的計算引出概念的做法,而是創設情景, 為了讓學生便於理解,上課一開始我就引用了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裡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裡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讓學生說說這個故事有什麼規律?由此讓學生初步感知迴圈現象。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在重複出現,然後接著追問:“這個故事講幾遍才能講完呢?”使學生知道這個故事是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內容不僅重複出現,而且是依次不斷的重複出現,“4遍故事內容後要用什麼符號表示呢?”這個問題的設計同時也為無限小數的寫法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這種“不斷重複”的現象數學上叫“迴圈”。 生活中還有象這樣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無窮無盡的現象嗎?你能舉例嗎?透過尋找生活中的迴圈現象,使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迴圈現象的理解,同時體會到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也為下一環節的教學做好鋪墊。
2、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迴圈小數”是學生較難準確地掌握和表述的一個概念,特別是表述其意義的“從某一位起”、“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等抽象說法,學生難以理解。這節課的內容也較多,我
打破教材編排順序,將教學內容重新整合,靈活處理教材。新知探究中我先出示了兩組式題第一組:2.4÷3= 7.5÷25= 第二組: 32÷6 = 2.7÷11= 讓同學們透過計算比較發現第一組式題可以除盡,商的小數位數是有限的,第二組題除不盡,商的小數位數是無限的,從而認識無限小數和有限小數,並透過分類習題讓學生能夠正確區分無限小數和有限小數。然後繼續利用第二組式題讓學生觀察比較商的特點,思考:為什麼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複出現“3”?它和每次出現的餘數有什麼關係?……儘量多給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機會。然後猜測下一位,下兩位商,然後透過驗證得出結論。使學生對迴圈小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再次透過交流討論得出迴圈小數的概念,這樣透過觀察比較交流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
3、教學重點落實到位。這一點不僅體現在新知探究的過程中,在習題的處理上也體現的非常到位。如:其中有一判斷題:3232.32是迴圈小數。讓學生判斷對錯,並說明為什麼?那它是一個什麼小數?(有限小數)在此基礎上,一改題目:要使 3232.32成為迴圈小數,應怎麼改?13.243243? ? 可寫作13.24也是讓學生判斷對錯,並說明為什麼?強調迴圈節必須在一個數的小數部分。這樣設疑,一是能針對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做進一步思考,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迴圈小數的認識,二是注意了結合數學內容訓練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而不是滿足於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不是”,這樣就能培養學生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和“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回答問題或敘述理由的能力。不僅教學重點得以落實,更可以將難點分散,各個擊破。
4、思維拓展題的處理追根溯源,讓學生不僅知道這道題這樣做,更應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並透過一道題的探究,理解掌握一類題及其變式題的解法。
如:迴圈小數1.360360?? 小數部分第50位上的數字是幾?前28位的數字之和是多少/生列式:503=16(組)??2答:是6.
師提問:這裡的“3”表示什麼?是迴圈節中的第一個數字嗎?使學生明白“3”是迴圈節的位數,每3個數字為組。
師追問:如果餘數是1或者沒有餘數,那這個數字又會是誰呢? 第二個問題:生列式:283=9(組)??1(3+6)*9+3=84 師提問:這裡的3+6表示什麼?生:每組數字之和。
追問:餘數是1,為什麼要加3呢?使學生明確餘數1,表示剩下迴圈節中的第一個數字。
繼續問:如果餘數是2,那又要加幾呢?
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此一類題的解法。 當然,在這節課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1、在練習的設計中對於迴圈小數的簡寫形式可以增加混迴圈小數的形式,同時也可以增加迴圈小數與無限不迴圈小數的區分,使學生更清晰的理解迴圈小數。其次由於迴圈小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迴圈小數,但在教學中仍忽略了這一點。
2、我在教學中過多地注意預設,使教學放不開手腳,環節安排趨於飽和,這樣壓縮了學生思維空間,在今後的教學中,特別是環節預設應在於精、在於厚實。
篇二: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迴圈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計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本堂課,我採用自主課堂的模式,一步一步展開教學內容。用同學們所熟知的“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引入,讓學生髮現其中的奧秘,然後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自然界中有沒有類似的現象存在,從而匯入本堂課的課題迴圈小數。匯入後,首先讓學生了解這堂課的學習目標,然後設計了學習指導一二三,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並對每一步的學習進行檢驗,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與講解。整個流程還比較順暢,相比較以前而言,有很大的進步,知道自己每一步在幹什麼。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1、教學容量過大,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內容沒有完成。
2、由於趕時間,對教學重難點沒有突出,在讓學生理解迴圈小數的意義、迴圈節、迴圈小數的簡便寫法時,過快,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去理解,而是在學生閱讀完一遍之後直接提問、解答、做題,使得學生思維混亂,搞不清那是迴圈小數,小數部分哪些是迴圈節,還有怎樣簡便寫迴圈小數。這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對於新概念的認識與理解一定要讓學生吃透搞懂。
3、製作課件時沒有對每個題目進行推敲,如小數0.6776?,再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迴圈小數時,很多學生都認為是,這裡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學生對省略號省略的部分搞不清,第二個是學生認為有省略號的就是迴圈小數,究根結底就是學生還是沒有搞清楚什麼是迴圈小數,對定義理解不夠透徹。也同時說明了在設計課件時對於這種學生會出現模擬兩可認知混亂的題目沒有事先進行推敲,沒能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所以出現後又急著去解決,耗費了不少時間。
4、由於內容過大,加上學生前面的知識沒有掌握牢固,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速度比較慢,就出現了催促學生的現象,使得部分學生比較慌。
5、這堂課也反映出了,平時在給學生上課時沒能嚴格要求學生,導致很多學生生養成了懶惰思想,做題時玩兒,不做,或者是做得過程中非常的摸,不認真,不用心,這在以後一定要嚴厲起來。
從教第四年了,雖然學到了很多知識,但問題還是不少,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多學習,要用善於發現的眼光發現每個教師的閃光點,積極汲取過來,為自己所用,希望快快成長。
篇三:迴圈小數教學反思
五年級二班:董紅林 迴圈小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新課的匯入時,我用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巧妙的引入課題。“老和尚和小老和尚”的故事是學生非常熟悉的,這個故事具有“同一個內容在不斷地重複”、“永遠也講不完”的特點,讓學生感知迴圈現象。在探究迴圈小數特徵時,讓學生透過實際計算充分感知數學中的迴圈現象。我反思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
新課匯入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是一節課中最關鍵的環節,上課一開始,我先根據一個故事,讓學生髮現其中的規律,說出“依次不斷重複”,再讓學生透過看圖形找規律,加深感知。在教學中,我合理地創設和運用了情境,有利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探索發現迴圈小數的特徵。
重視對學生探索過程的'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節課透過讓學生算一算、想一想、觀察、比較、總結出迴圈小數的特徵。在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動腦、動眼、動口研究問題,獲取新知。再透過讓學生自學課本,瞭解迴圈節和迴圈小數的簡便寫法以及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區別,讓學生自己發現新知,培養學生的閱讀數學書的習慣和自學的能力。
三.放手讓學生大膽探索,牢固掌握新知
本節課是個概念課,學習了不少的新知識,如:迴圈小數、有限小數、無限小數、迴圈小數簡寫法及讀法等,由於準備充分,學生對知識掌握牢固。而現在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上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是否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是否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的奧秘。在上述案例中,學生在思考、爭論中發現新知,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應該成為參與數學活動的一分子。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討論與思考,自己得出結論。以上幾點在本節課中體現得較好,獲得了成功。
四、不足之處:
本節課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觀察的材料較少,針對迴圈小數的重點“依次不斷重複”這幾個關鍵詞語可以再出幾道練習題,使學生能牢固的掌握迴圈小數的特點。在授課的過程中雖有學生主體性的學習但是還有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在練習的設計中對於迴圈小數的簡寫形式可以增加混迴圈小數的形式,同時也可以增加迴圈小數與無限不迴圈小數的區分使學生更清晰的理解迴圈小數。其次由於迴圈小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迴圈小數的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