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反思

七年級歷史上冊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反思

  一、本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我以春秋戰國這段錯綜複雜的史實為藍本,進行了科學宏觀設計。首先我利用大螢幕展示並介紹《春秋爭霸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時,為學生形象直觀掌握本節的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成語典故較多的特點,讓學生課前積極收集本課的成語典故,如:退避三舍、老馬識途、一鳴驚人、臥薪嚐膽、圍魏救趙、朝秦暮楚、紙上談兵等成語故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平時多閱讀課外書籍、收集課外資料的好習慣,也積累了文學素養。同時也透過學生們上網查閱資料,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尤其對於鄉下剛剛步入我們三中的初一學生來說,提高現代資訊科技水平是非常有利的。

  3.我讓學生講授”臥薪嚐膽“的成語故事,這樣既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透過同學們瞭解故事中的越王勾踐的曲折的人生經歷,培養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對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成為一名品學兼優、健康向上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4.在講成語退避三舍時,讓學生了解古代戰爭的'戰略思想,從而引發學生了解21世紀我國“鋼鐵長城”取得輝煌成績,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

  5.在講齊桓公、晉文公的改革時,使學生懂得:國強要革新,國立靠人才的道理,從而刻苦學習。

  6.在講“戰國七雄”時,教師利用大螢幕展示的《戰國形勢圖》講述,在增強教學直觀性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地理空間分佈的記憶,也使學生明確不但“文史不分家”,而且,“史地也不分家”。

  7.在記憶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時,利用圖加縮字記憶法,即: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央。

  8.在討論“由春秋紛爭到戰國七雄,說明了什麼問題?並聯系現實說明有什麼意義?”時。這個問題的設計,即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又體現了歷史“以史鑑今”的功能。

  9.小節部分老師編歌決、即精練省時又幫助學生記憶。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授課時間稍長,達32分鐘,學生練習時間相對少些。如:討論題,透過對比“春秋和戰國分爭形勢圖。我們不難看出國家逐漸減少了。這說明什麼問題,感想是什麼?”這個問題雖設計的較好,但由於授課時間稍長,討論這個問題時,僅有4名同學發表觀點,大多數同學沒有發言,沒有達到學生全員參與這個效果。這是本節課最大的遺憾。

  2.春秋戰國的成語典故沒有與商周的成語典故聯絡記憶。

  3.春秋爭霸戰爭的影響應讓學生分析,老師不要先說出來。

  4.有的問題的設計還不夠合理,過渡還缺乏邏輯性,語言有的地方還不夠精練。

  5.教師有的問題提出後,讓學生思考的時間少,就急於讓學生回答,忽略了初一學生的分析能力,影響了學生的接受效果。

  6.由於是剛接觸初一學生,對學生的名字記憶不熟。也影響了授課時間和效果。

  7.最後一個班的授課,教師先總後分的授課靈感,效果極佳,值得我今後沿用。

  總之,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屏氣舊的教學模式,不斷最佳化自己的課堂教學,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科學把握好訓練的層次和坡度,多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利用歷史這一平臺,虛心學習他人,從細微處慢慢改變,不斷完善自我。讓歷史課真正成為有趣味而又充滿智慧的課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