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平方千米問題教學反思
數學平方千米問題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經歷“認識平方千米”以及“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關係的過程。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常用的幾個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並能夠運用相應的公式求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成功之處在於以下兩點:
1、 複習新知,過渡新知:新課之前先讓學生回憶幾個常見的面積單位以及其含義,板書1平方釐米=1釐米×1釐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1公頃=100米×100米。然後提問,根據上面例子你能猜猜1平方千米是怎樣規定的嗎?
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藉助一個階梯和平臺,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前面的回憶就為他們的數學學習搭建了一個階梯,使知識能夠順利遷移和過渡。於是學生很容易得出“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平方千米的含義是學生憑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出的結論,是自己的創造成果,品嚐成功的喜悅的同時對平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覺和認識。
2、利用算式變形推導關係(進率)
當學生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後,我又繼續引導學生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推導。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 學生有點困惑,我提示學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進行變形?這時學生受啟發,變形計算如下:
1平方千米 = 1千米×1千米 =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
又因為1公頃=10000平方米,
那麼100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00
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結論:1平方千米=100公頃
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去經歷推導的過程,體驗面積單位之間的`聯絡,再把他們的體驗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習活動中,學生願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這就是一種“體驗”。因此課上才出現精彩的回答:當談到“1公頃=10000平方米”時,有學生想到了“我們學校籃球場的佔地面積大約是3500平方米,大約3個這樣的籃球場才相當於1公頃的面積”;又馬上有學生說“如果3個這樣的籃球場相當於1公頃的面積,那麼300個這樣的籃球場就相當於1平方千米面積”!精彩的回答折射出了智慧的火花!臺下類如“我們教室的面積是60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大約有16667個教室的大小了,1平方千米真大啊!”諸如此類描述層出不窮,我喜歡這樣的回答,對於這樣描述的同學給予了星級獎勵。教室裡不能看到但可以想象到1平方千米有多大,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銜接讓孩子們更是興趣盎然。從學生臉上露出的喜悅的表情,這節課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