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
關於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教學反思
《林則徐虎門銷煙》這篇課言文是小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的第一課。利用這課的史實,加強思維訓練,培養和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對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十分重要。“虎門銷煙”又是近代中國人民和仁人志士反帝鬥爭的序曲,是對年輕一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在《林則徐虎門銷煙》一課的教學中,講清楚禁菸與x片戰爭的關係,對於樹立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點和學會正確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學生很容易滑入一個誤區,即把禁菸和x片戰爭看成是因果關係。下列三種表面現象是導致這種錯誤觀點的原因:一是在時間順序上,禁止x片在前,x片戰爭在後,很容易滑入前是“因”,後是“果”的思維誤區;二是在關係物上,禁菸關係物是“x片”,接著發生的戰爭名稱就是“x片戰爭”,學生容易由“禁止”與“反禁止”的矛盾中,理解為“因”與“果”的關係;三是在與這一歷史事件相關的國家上,走xx片,主要煙販是英國人,禁止x片受打擊最重的是英國奸商,x片戰爭的`發動者,又是英帝國主義者,這也使學生容易滑到“因果關係”的思維渠道。要使學生明白爆發x片戰爭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由中國人禁止x片造成的這一正確觀點是教學的難點。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即能夠透過表面現象,排除干擾因素和枝蔓細節,看清事情的本質;二是具有較強的“篩選力”,即從若干現象、若干矛盾中,找準最主要的因素,找到代表事物性質的主要因素和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質;三是具有較強的“剖析力”,即在分析、研究事物呈現的各種表像時能層層遞迸,步步逼近,找到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蜻蜒點水,淺嘗輒止,更不是憑著“大概”和“可能”等模糊語言來認識事物的本質。在《林則徐虎門銷煙》一課教學中,如果沒有經過認真分析,就向學生提問:爆發x片戰爭的原因是什麼?很多小學生會這麼回答:是因為中國“禁菸”。出現這個答案並不奇怪,因為只具初淺思維能力的小學生是不由自主地滑入誤區,得出了錯誤的結論。為防止學生出現理解偏差,培養他們思維的深刻性,教師不應當過快過早地提問“爆發x片戰爭的原因是什麼”,可以精心設計若干問題,有步驟地引導學生思考,逐漸認識事件的本質。
第一步,讓學生深刻認識x片的危害。x片是毒品,首先直接危害吸x鴉x的人。x片使他們“身體變得很瘦弱”,由於上了癮,就要花錢去買x片,結果弄得家產耗盡,甚至做賊偷盜,敗壞社會風氣。經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對x片的危害能有一定的認識。再講x片對中國的危害。教師要引導學生抓裝生產”、“體質”、“軍隊”和“白銀”四個詞思考x片嚴重影響了社會生產和人民體質,軍隊戰鬥力削弱了,大量白銀流到了英國殖民者手裡,這些現象不正說明了中國的人民和國家都受到x片的嚴重危害嗎?第二步,要求學生弄清楚英國在中國走xx片的真正目的是為掠奪白銀。第三步,引導學生理解禁止x片的必要性。既然x片一害人民,二害國家,中國人民禁止x片,就是正義的行動,是必然的措施。學生應沿著這一思維渠道發展,形成憎惡x片、仇恨帝國主義的強烈激情。
第四步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學生明白了英國走xx片的罪惡目的之後。
再讓他們仔細思考:如果不能走xx片,英國的目的還能不能達到?它會不會輕易放棄這個目的?如果它堅持要達到目的,還能有什麼辦法?透過環環緊扣的問題,使學生明白,既然英帝國主義的罪惡目的是掠奪中國財富,一旦走xx片的辦法行不通,它就要用發動戰爭的辦法來達到目的。為了突破難點,可以打個比方:有一個壞蛋闖到你家中,他拿著破爛東西一定要你買,如果你堅決不買,他就拔出刀來要搶你家的錢。我們絕不能說,因為不買他的東西,所以他才搶錢。
英國走xx片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當我們禁菸,不准他到中國賣x片時,他就開軍艦、派軍隊來挑起戰爭,目的還是為了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活動,跳過了障礙,繞過了誤區,加深了理解。這時,可以水到渠成地提出:英國發動x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學生自然會完整地回答:因為英國不能用走xx片的辦法來達到目的,就用戰爭的辦法來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