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電阻教學反思
測量電阻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測量電阻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測量電阻教學反思 篇1
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阻是電學中一種基本的測量電阻的方法。以前的教材在安排這一內容時,是對定值電阻進行測量,最後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本節安排了測量小燈泡電阻的實驗,要求學生“多測幾組資料”、“比較計算出的答案”,從而“能看出其中的規律”。這兩種安排都能使學生學會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量電阻的方法,加深學生對歐姆定律的理解,為學生提供了常用電學器材綜合使用的機會,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但不同的是,所測量出來的資料,會引發學生不同的思考,從不同方面加深學生對電阻概念的理解,對於學生的方法學習和能力培養有著不同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只對操作感興趣,對於分析實驗資料得結論、對實驗過程的評估這兩個環節不感興趣。針對這一現象,結合這節課的問題,舉了一些科學家發現科學規律的例子,很多規律和發明並不是有意去研究得出的,而是科學家們在研究問題時分析資料的過程中無意得到的,正所謂“無意插柳柳成蔭”。生活中也是如此,不少的小分明都是在使用過程中感覺不好用,有心人發現了才發明出更好用的。同學們如果堅持去分析評估,養成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說不定你們也能發現新的科學規律,或者是有新的發明創造。這樣激勵學生去分析評估。
在今後的教學中,多設計這樣的問題,多引導學生去分析,我相信,學生的能力一定會提高,將來的發明家中就會有我們的學生。
測量電阻教學反思 篇2
每節課都是一節有遺憾的課,我也深有感觸。比如這節課吧,下課後聯絡課上實際反思一下,自己就感到遺憾多多:
第一,時間分配感覺側重點有些偏移。學生回顧影響電阻的因素時間有些過長,如果下次再講本課,我將直接切入正題:測量小燈泡電阻的原理或依據的公式是什麼?
第二:沒充分捕捉課堂上的生成資源,表現在畫電路圖時,只找了一個學生到黑板上畫,下次應多找幾個畫法不一樣的學生到黑板上畫,然後讓學生判斷,黑板上學生犯的毛病,下面的學生能引以為戒,對的能加深印象。
第三,學生不善於傾聽,有學生髮言時,有的好打斷別人,大聲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也是非常必要的。傾聽是對發言者的尊重,只有熱情傾聽他人發言,才能使發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歡迎的。相反,有人發言而無人傾聽時,將極大地挫傷發言者的積極性。同時,傾聽別人發言能使自己從中得到啟發,而且要引導學生“會聽”,倡導學生“多思”。要想培養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教師要起帶頭作用。
第四,分組討論時,教師提出問題後就直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了。以後分組討論前應讓學生先思考一下,有了自己的見解以後再互相交流看法,使彼此得到進一步發展。第五,本節課沒體現出延續性,得到結論後學生知道燈絲的電阻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後,可與研究“歐姆定律”實驗進行對比,問:歐姆定律中為何用定值電阻而不用燈泡?答曰:歐姆定律實驗中,要求阻值一定。而定值電阻的阻值受溫度影響較小,燈絲電阻受溫度影響較大。
測量電阻教學反思 篇3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覺著有許多感觸,即有新的課改精神,又有一些不足之處。現在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如下:
1、成功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的創設一種和諧,輕鬆的探究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帶著疑問去探究。並用語言去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敢於質疑,敢於創新。
2、不足之處
在課堂教學安排上,在探究之前的方案設計上用時過長,使的反饋練習用時有些少,在整個教學環節上顯的“頭重腳輕”。在猜想與假設的環節中,有很多學生提出的都是錯誤的猜想,當時我真的有點暈,其實猜想的對錯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即使是錯誤的猜想,我們也可以透過實驗探究來排除。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而我卻直到有正確的猜想提出才停止提問。使得反饋練習的時間不夠用。
3、學生創新
在探究的過程中,有一組學生的電流表壞了,我靈機一動,便給了他們一個新的探究課題,只用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阻,結果他們真的成功了,雖然誤差大了些,但培養的他們的創新能力,因此我也把我的反饋練習改動了一下。讓學生們設計只用電流表或電壓表測電阻,這樣把本節可的教學內容給加深了。
4教材設計
“伏安法測電阻”是學習並理解歐姆定律之後的一節探究課,是對歐姆定律知識的昇華,也是對電壓表和電流表使用的更深一層次的練習。為以後的電學探究左打好堅實的操作基礎。
教材處理
本節內容分教材開門見山的.提出用“伏安法測小燈泡在不同亮度下的電阻”,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安排不利於中下等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應用,所以我在進行實驗探究之前用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學生理解“伏安法測電阻”,所以導課時間比較長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容易出現的思維障礙,本課的教法主要採用引導探究法。精心構築體驗的平臺,把握“開”、“引”、“放”三個環節。“開”即開放情境、提供資源,提出課題、交給學生富有探索性的任務。“引”即在學生的探索活動遇到困難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實踐探索,而不是超前指路、給結論,更不能“代替”學生得出結論。“放”即“放開來讓學生學活”,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鼓勵“標新立異”。
本課採用體驗探究的學法,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析、歸納,突出“做中學”,在體驗中去發現、去認識、去領悟。去分析,從而得到結論。最後,由於本人年輕,工作經驗不足,在本節課的設計和教授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希望大家的多多指教,多多批評。
測量電阻教學反思 篇4
第七章歐姆定律是初中電學知識的基礎和重點,處於電學的核心位置。第三節“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作為歐姆定律的一種應用,不僅使學生獲得了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並能使學生體驗到物理規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還可以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得新的發現,提出新的問題,促使學生把前後知識進行聯絡,完成知識的系統化。
本節內容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電路、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記錄表格等,根據我校的自主學習模式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先設計了一份自學練習,透過題目的引導作用,使學生更容易設計實驗,從而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學生在自學環節上表現還是很不錯的,都基本能認真地完成好試卷。由於本校學生的基礎比較差,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一看到難一點的題目都懶於動筆,所以在試卷的設計上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題目不能設計太難,要有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完成,以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試卷也設計了填寫實驗步驟等題目,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如果是學生的基礎比較好的,可以設計有一定難度的題目。
對於《測量小燈泡的電阻》這個實驗,教材的安排是透過“伏安法”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然後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我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問題上覺得不是很妥當。因為小燈泡在整個實驗中,燈絲的溫度是不斷升高的,所以電阻不斷在變化,每組資料計算出小燈泡的電阻只是一個瞬時電阻值,不能簡單用求平均值的方法確定本次實驗小燈泡的電阻。我覺得在實際電壓等於額定電壓下計算出的電阻值才有代表性,才算是小燈泡的電阻。通常情況下用電器的標籤上都標有電壓和電功率的資料,那都是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如果要標出小燈泡的電阻,我覺得也應該是額定電阻。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每組資料計算出小燈泡的電功率,只是一個實際電功率。當實際電壓等與額定電壓時,實際功率才等於額定功率。所以在對於《測量小燈泡的電阻》這個實驗,應該也是要實際電壓等於額定電壓下計算出的電阻值才是小燈泡的電阻。
以前的教材在安排這一內容時,通常是先對歐姆定律進行復習後才引入新課的,我也反覆思考是採用一貫的溫固而知新的方法還是利用一些新穎的實驗引入,最後我卻利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截了當,直接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這樣做,教學重點突出,能使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最本質、最重要的問題研究之上,誘發學習動機、興趣和積極性。
在分組討論的環節中,學生表現不是那麼積極,課堂顯得比較沉悶。這可能是由於我在提出問題後就直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了,所以效果不是那麼理想。以後在分組討論前應讓學生先思考一下,有了自己的見解以後再互相交流看法,使彼此得到進一步發展。另外在教學語言方面我要加強鍛鍊,只有教師良好的引導語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得到有效得提高。由於實驗的所限,學生實驗時所用的時間稍微多了一點,課堂時間沒安排好,造成了最後結課的時候顯得倉促。在今後的教學中在有實驗的課堂中對於時間的安排要加強。
總之,物理教學中要求我們反思的層面是很多的,我們應在新課堂改革的理念下加強對教學情節的回顧,反思和分析,總結教學的得失,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教學實踐更趨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