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詩情教學反思(通用9篇)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通用9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田園詩情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篇1
《田園詩情》是一篇描寫荷蘭美景的散文。荷蘭一向以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風車之國而聞名於世。文章中著重從“牧場之國”的角度來展現荷蘭的獨特風情,表現了它的詩情畫意。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抓住了“這是一首的田園詩”進行教學,以突出荷蘭牧場之國的特點。然後抓住其它幾處句子,讓學生體會水之國和花之國的美麗。
因為本課的內容較多,原本看荷蘭風情的錄影放在第一課時,可第一課時教室內沒有媒體播放,只好在第二課時讓學生感受體會荷蘭的美麗、祥和、寧靜,使第二課時的時間更加緊張。
在教學奶牛圖時,我能透過抓“極目遠眺”這個詞,讓學生一起跟著作者“極目遠眺”,看到了什麼?從而引出其它幾句話的教學,有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各種姿態的奶牛,大片大片鮮豔的鬱金香。從這些比喻句中體會這麼美麗的草原是奶牛的天堂,體會荷蘭不愧為花之國,並引導學生讀好這些重點的詞語和句子。課堂上學生表現得比開始接觸時出色多了,好幾位不太認真的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
在教學駿馬圖時,我讓男生讀這一自然段,因為男生比女生更活潑,比較適合讀出駿馬的氣勢。並讓學生自己找出描寫駿馬樣子的詞語“驃悍強壯、腿粗如樁”,體會到駿馬的強壯,從“隨風飛揚”體會駿馬奔跑的速度很快。
在教學夜晚圖時,我讓學生體會了周圍環境、人、動物的靜,這是荷蘭夜晚的特點。但這一部分的過渡銜接不是很好,部分句子理解的不夠,只是引讀或教師直接講述過去了。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篇2
本課的美,在一種意境。
田園生活的寧靜悠閒,是本篇課文的基調。
在教學時,我儘可能用入情入境的語言引引領學生進入到文字的情境之中去。由於課文比較長,而每一部分的語言都比較美,但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教學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感受第二段和感受第三段,這兩節是牧場的代表景觀。對於第四節,採用師生對話的形式一帶而過,而第五節與第六節,採取讓學生透過輕輕讀,邊讀邊看,看自己能看到什麼的方法,讓牧場的夜景在他們的腦海中時時浮現。
然後,以第一節和最後一節為切入點,讓學生再一次深深地明白:“說荷蘭是花之國,是因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真正的荷蘭就是花之國,水之國,牧場之國。”這樣,就讓學生從微觀世界中走了出來,重新整體認識了荷蘭的田園風光。
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深化延伸”的綜合題,即“我們馬上要回家了,你們感覺帶點什麼最有紀念意義呢?”學生說了很多,有同學說帶點“鬱金香”,因為這是荷蘭的國花。在此,我既不敢肯定,也不敢否定(有同學認為摘花是破壞大自然,破壞環境)。這一環節處理不夠好。
在整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著用再現的方法,讓學生把語言的形象性映在自己的大腦中,讓他們能透過文字,感觸到田園詩情畫意。對於重點的語句,我採取反覆誦讀的方法,讓這些語言形象,能深深地記憶在學生的心靈之中,如什麼樣的綠草,什麼樣的鮮花,什麼的駿馬等,讓學生能深深地記在腦中,形成很好的語言積累。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篇3
《田園詩情》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洋溢著寧靜悠閒的情趣。
本文每一小節的內容都是一幅恬美的田園畫,那些畫有靜、有動,動靜結合。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的內容畫出來,將語言文字轉換成生動形象的影象;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做小導遊,將自己所畫的荷蘭風情畫上的內容介紹給大家,從而促使學生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言語。
當然本課的學習重點是透過誦讀,體會課文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積累優美詞句。在學生交流讀書收穫時,我先從理解內容入手,說說“牧場之國荷蘭留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著要求學生“你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並適時作感情朗讀的指導。
然後繼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如作者寫牛、馬、羊、豬、雞在碧綠草原上的活動,既是對自然景色的描寫,也體現了荷蘭以畜牧業為主的特點,更突出了動物與環境與人和諧的統一。
然後再從寫法上指導,“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為什麼?”讓學生從寫法上來談,感受語言的優美,尤其是擬人手法的運用。最後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自覺摘抄並背誦。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篇4
《田園詩情》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單元都是寫景的,欣賞完濟南的泉城、四川的九寨溝,這節課帶領同學們走出國門到荷蘭轉了一圈。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洋溢著寧靜悠閒的情趣。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我從課題入手,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再由問題激發學生濃厚的探知慾望,讓學生初讀課文初步感受荷蘭那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進行整體感知。老師以導遊的身份帶領同學們遊覽,並相應的讓學生參與進來朗讀感受,這篇散文的語言非常優美,我儘量用很優美的詞語來修飾我的.課堂語言,使學生能投入進來,在朗讀時我用很優美的語氣朗讀,把同學們深深吸引住了,他們彷彿真的走進了荷蘭,欣賞到了它的美麗和寧靜。
這也是我這節課很滿意的地方。但由於過度引導這一點,以至於挖掘教材的深度不夠,只顧著讓學生自己體會,忽略了作者自身的感受,課後學生只知道荷蘭的美,而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很模糊。這節課讓我感受到,講好一節課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課前備課,瞭解學生學情,在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少了哪一環節都不行,要全面把握,還要控制好自己,不要跟著學生走。自己的課堂還很不成熟,但我會透過總結經驗,取他人之常補自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課堂走向成熟的。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篇5
《田園詩情》這篇課文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課文所描寫的是被稱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字裡行間洋溢著寧靜悠閒的情趣和意境,讓人不覺為之動容。
教學中,我從尊重、展示、發展學生個性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美文除美讀之外還要注重對其中優美詞句的積累和運用。
首先我透過創設情景渲染,希望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然後從揭示課題入手匯入新課,激發出自主閱讀的興趣,整體感知課文,課文哪些地方深深地吸引了你?在這個基礎上,再次讓學生進一步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或比較喜歡的部分,並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留下了什麼印象。
每到一處,我都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閒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在這一教學片斷中,老師應該扣田園選畫面,滲透一些寫法的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基礎上,應緊緊圍繞“這才是真正的荷蘭”入手,把自己的預設與學生的生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文為本,引導學生多次朗讀課文,進一步領會課文,抓住重點讀懂課文。
我覺得美文教學,除了感受景美,更要感受文字的美,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能多給學生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們能將所學的語文知識巧妙地積累,再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靈活地運用,不僅能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能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篇6
《田園詩情》是一篇描寫景物的課文,非常美。可是,在初讀課文的時候,不知道在教學中如何操作。經過反覆思考,我採用了下面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首先從課題入手: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什麼是田園?(泛指農村)
什麼是詩情?(指的是詩一般美好的情韻和意境)
什麼是田園詩情?(以優美的自然景物為描寫物件,精心選擇了極富特色的一系列景觀)
課文描寫了怎樣的景觀?
此時,再讓學生開啟書,閱讀課文,老師質疑:
課文結尾處說:“這才是真正的荷蘭”。
“那真正的荷蘭是什麼樣子的”(-於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增。)
生:我們來到了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看到了-------
生: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碧綠色的低地------
生:到了傍晚,我們看見------
生:運河之中------
每到一處,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閒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此時,課文已清晰的展現在同學們的面前。在這一教學片斷中,師生互動,也可老師提出問題共同解決,我緊緊圍繞“這才是真正的荷蘭”入手,把自己的預設與學生的生成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文為本,引導學生多次朗讀課文,進一步領會課文。學生不僅進一步把握了文中描繪的田園風光,而且認識到了“只有懂得享受寧靜的人,才不會去破壞自然,才能擁有這樣美好的生活環境”。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篇7
《田園詩情》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洋溢著寧靜悠閒的情趣。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效果良好。尤其是對“極目遠眺”的理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我問同學們“極目遠眺”是什麼意思?有的同學迅速作出了回應“向遠處看”。我接著問:“遠眺”是向遠處看,“極目”是什麼意思呢?同學們一下子說不出來了。有的同學反應很快,馬上拿出詞典查閱,但很可惜,詞典中並無“極目”的意思。我接著說:“能不能用動作來表示呢?”有的同學迅速舉起了雙手。我把他請到了臺上。我先讓他表演“遠眺”,他做了個向遠處看的動作。我接著說“極目遠眺”,他的動作和剛才的動作並無多大區別。我有些想放棄,想親自示範。但又一想,這樣哪有學生親自體驗來得深刻。於是,我又說了一遍“極目遠眺”,這次我說的時候把重音放在”極目”上,他似乎受到了啟發,眼睛開始睜大,用力向遠處看。我又連續說了幾遍,他做的越來越好,同學們也從他的表演中理解了”極目遠眺”的意思,即”睜大眼睛用力往遠處看”。緊接著理解“極目遠眺”說明草原之廣,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這件事可以說明,只要教師引導得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一定可以完成任務。所以,老師們,讓我們充分信任學生,收起我們的手,放寬我們的心,別再包辦代替了。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篇8
從揭示課題入手匯入新課,激發出自主閱讀的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在這個基礎上,再次讓學生進一步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或比較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庭,並能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抓住重點讀懂課文。然後熟讀背誦自己喜歡的一兩部分,嘗試當小導遊,形成積累。最後,啟發進行自主性的拓展練習。
對“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反覆讀課文,進一步領會課文,然後討論交流。學生不僅進一步把握了文中描繪的田園風光,而且認識到了“只有懂得享受寧靜的人,才不會去破壞自然,才能擁有這樣的美好生活環境。”
在讀懂課文完成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看到這些美好的景物,你最想幹什麼?”學生各種各樣的想法,再一次表明了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的美好田園風光的熱愛和嚮往,是美好情感的又一次薰陶和積澱,學生積極性得到了技法,並且,透過表達,學生學習個性化特徵得到了彰顯,為後續學習明確了目標。
田園詩情教學反思 篇9
《田園詩情》這篇課文是一篇描寫荷蘭美景的散文。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洋溢著寧靜悠閒的情趣。
反思一: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學生、老師都有責任。
在揭示課題時,我把課題寫到黑板上,我想知道同學們對“荷蘭”這個國家知道多少,便問:“你們對荷蘭瞭解了多少呢?”“哪個同學說說看?”結果,出乎我的意料,知道者甚少,或者說沒有。本以為這個問題還不是小菜一碟,結果呢?連這個國家是哪個洲的都不知道,跟別說國家的首都、特色了。這時候,我就原因讓同學們自己說,為什麼你們瞭解的知識少呢?有的同學說:“看書少。”其他同學說不上了。我給同學們補充:查詢資料的渠道有很多,各種媒體,包括電視、廣播、報刊、上網,查閱圖書,向老師、同學、親戚求助等,可是為什麼就沒去做呢?
可見,讓同學們多讀書,增長知識之外,陶冶情操、開闊視野,好處很多,這是一件必須抓好的事情,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再者,同學們的預習環節做的不夠好,其實,好多同學都自己買的《課課通》,裡面就有“知識加油站”,對荷蘭做了簡要介紹。可是,結果呢?當然了,如何預習,好多同學也不會預習,老師也要給與指導,畢竟學生小,好多知識還需老師教給他們。
反思二:簡單的教,其實是效率很高的一件事情。
教授一篇課文,要抓基礎,字、詞、句,首先要學會。
試想,學生連課文都讀不下來,你再教授精讀感悟,是不是有一種拔高的感覺。我老是怕學生學不會,恨不得把我知道的東西,一股腦教給學生,可是,在課上,讓同學們初讀之後,我檢查同學們的朗讀情況,結果呢,大部分同學都連朗讀的最基本要求“正確”都做不到,掉字、加字、把字讀錯了,流利、有感情,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要想達到,得費好大功夫,而不可能一節課上上一個周吧。
所以,只能簡單的教,字、詞、句、能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荷蘭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就可以啦。對於,精讀感悟,要慢慢來,有個過程,等時機成熟,同學們的語文水平達到一定高度之後便可以進行。
反思三:因人而教。
班裡面,如果就是像我上面所說的,單純的全班都是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階段,那麼,對於優秀生來說,勢必“吃不飽”,他們應該走向“精讀感悟”階段,可是,怎麼做到呢?再回到過去的複式教學模式嗎: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同深度的教學內容,不同難度的鞏固與拓展練習,以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語文思想為指引,嘗試因材施教,或許會收到好的效果。但是,我覺得真正做到很困難,不過,在佈置不同的作業方面,可以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