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魯巴赫反思模式為根據教學活動

以布魯巴赫反思模式為根據教學活動

  布魯巴赫從實踐的時間緯度把反思性教學實踐分為三類:

  在開展大班科學活動“溶解和飽和”中,我依據布魯巴赫反思模式對這次活動進行了深刻反思。

  一、為實踐反思——未雨綢繆,三思而行

  1 反思教材。這是一節科學活動,需要準確把握“溶解”和“飽和”的概念。在大量閱讀相關資料中,我經歷了對教學內容的懂(無疑難)、透(能變通)、化(可轉化)的過程,瞭解了有教學價值的具體資訊,對教學內容有了整體上的頓悟。在聯絡幼兒生活經驗和興趣點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教什麼、教到何種程度、用多少時間及怎樣因人而異地開展教學活動。

  2 反思幼兒。幼兒已經有了衝奶粉、飲料等生活經驗,對“溶解”現象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幼兒難以理解“溶解”、“飽和”這兩個比較抽象的科學概念,我需要用幼兒能理解的通俗語言來表達,並讓幼兒透過自己的體驗來感知“溶解”和“飽和”現象。

  3 反思教法。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我考慮瞭如下問題:如何設計教法,突出重點?如何講解難點?採取哪些措施?可能會達到什麼效果?如何應變可能出現的教學情況?等等。比如,在匯入環節,我設計了“變魔術”情境,讓幼兒在猜猜、嚐嚐、看看中說出什麼是“溶解”。又如,在記錄環節,我預設了記錄“鹽的溶解”活動,引導幼兒用點卡、圖畫或數字來記錄鹽的“溶解”現象。

  4 反思教具。提供怎樣的教具,才能有效地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呢?我精心地選擇了可供幼兒操作的材料,希望他們能發現有關的現象和關係,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為此,我準備了:(1)人手一份的茶杯、調羹、抹布和保溫桶。(2)每張桌上有不同口味的飲料粉六份。(3)紙和筆。另外,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飽和”現象,我還預先製作了一份“飽和”的飲料和一幅記錄圖。如果幼兒沒有做出“飽和”飲料,我就將它們插進教學之中,然後去講解什麼是“飽和”。

  二、實踐中反思——關注幼兒,及時調整

  按照預先設計的教法,我創設了“變魔術”情境:出示一杯白開水,請大家猜猜是什麼?請一位幼兒上來檢驗“大家猜測得對不對?”再請幼兒看另外一個盤子,同樣猜猜“裡面放的是什麼?”(請一位幼兒嘗一嘗,嚐出是糖。)接著,我將糖放進杯裡,提醒幼兒觀察有什麼變化?(幼兒爭著說:“我看到糖跑到水裡去啦。”“我看到糖溶化了。”“我看到糖不見了。”)。然後,我請剛才喝水的幼兒再來嘗一嘗,現在的水是什麼味道?在幼兒答出“甜的”後,我追問:“白開水為什麼會甜呢?”幼兒說:“糖化掉了,跑到水裡去了。”我讚許地說:“你說得太好了!糖跑到水裡化掉了,這個現象就是‘溶解’。”

  【反思】幼兒對變魔術比較感興趣,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很高。他們從中學會了觀察和推理,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糖跑到水裡化掉了”,這個現象就是“溶解”。

  在接下來的操作活動中,我請幼兒自己做魔術師,做一份自己喜歡的飲料,然後用畫筆把自己做飲料的過程記錄下來。

  【反思】由於幼兒有了記錄“鹽的溶解”現象的經驗,因此幼兒較容易地做好了記錄,並做出了自己喜歡的飲料。但是,幼兒做飲料時出現的大都是“溶解”現象,而幾乎沒有涉及“飽和”現象。之所以如此,我覺得是因為我沒有給幼兒講清活動要求或對幼兒缺乏必要的.提示。如果我在幼兒集體做飲料之前提示幼兒:“在做飲料的時候,多加些飲料粉,還會做出什麼樣的飲料?”或許幼兒就能夠發現“飽和”現象,

  於是,我走近一桌正在做飲料的幼兒說:“如果再多加幾勺飲料粉,會怎樣呢?”在我的提示下有三位幼兒做出了“飽和”飲料並做了記錄,

  【反思】由於幼兒做出了“飽和”飲料,因此我便取消了預先設計的插進“飽和”圖示講解“飽和”現象的安排。

  理解“飽和”現象,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之一。我指著幼兒做的一張“飽和”記錄卡說:“這是一張比較特別的記錄卡,請小朋友們講講,它怎麼特別?”幼兒紛紛發表意見:“我看到很多的飲料粉都在杯子裡,沒有化掉。”“我看到他寫了2個14,我想他肯定是放了28勺。”……“這是我做的。”田田自豪地說道。我請他解釋一下這樣記錄的原因,他說:“我先放了14調羹飲料粉,後來又放了14調羹飲料粉,我發現飲料粉放多了,水就吃不下了,飲料粉就從水裡跑出來了,水裡就有很多化不掉的飲料粉了。”我對田田的話進行了提煉和總結:“當飲料粉放了很多的時候,水就不能‘溶解’飲料粉了,這個現象就是‘飽和’。”

  【反思】請該幼兒給同伴講解自己做好的“飽和”記錄卡,更容易使其他幼兒理解和接受“飽和”現象。而我的提煉和總結,有助於幼兒進一步理解“飽和”這一抽象的科學概念。

  三、實踐後反思——提升理念,促進發展

  透過這次科學活動,我對以下幾點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1 教育目標定在哪裡?教師要把成人的教學目標變成幼兒自己探索的目標,這種轉變的程度決定著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程度。同時,目標實施的次序應符合幼兒的興趣和水平。這個次序不應是預先定好的不可變動的次序,它應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水平隨時調整。

  2 活動的材料選什麼?幼兒科學活動中的材料,既是引發幼兒主動探索的刺激物,又是幼兒主動構建對周圍世界認識的中介和橋樑。對教師來說,材料是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物化,因此材料的選擇要能引起幼兒興趣,富有層次性、豐富性以及新穎性等,在材料的呈現方式上,教師應能有效地使材料與幼兒相互作用。

  3 教師的指導在哪裡?

  (1)教師的提問應能引發幼兒的思考,有助於促進幼兒繼續、深入探究科學活動。

  (2)教師應認真傾聽幼兒,創設安全、寬鬆的探究氛圍,認可幼兒的想法,使每位幼兒都受到鼓勵和獲得成功。

  (3)教師應給予幼兒出錯的權利,並分析錯誤背後的原因,做出具體有效的反饋,促進幼兒科學認知的主動構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