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飲湖上初晴後雨》的教學反思
關於《飲湖上初晴後雨》的教學反思
篇一:《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千古美詩,它把西湖的美演繹得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並且富有靈氣,讓人留連忘返。在教學時,我屏棄了傳統的串講,把詩肢解掉,而是透過精美的課件,優美的樂曲,動情的渲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受、觸控西湖的美,學生讀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學生在不斷的品讀中充分領略了西湖的美,也漸漸明白了詩的意思,進入了詩的意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欲把課堂比詩園,一聲一嘆總關情”,一句對西湖的讚美,一聲“哇”的感慨,一次聲情並茂的朗讀??無不透露出學生對詩的喜愛,對學詩的投入。
但課堂上也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當學到“西子”時,學生對古代的四大美女非常感興趣,於是我趁機講了有關她們的事,並對“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進行了詮釋,學生的思維開始有點散。課堂上起了一點小漣漪。還好我準備了“西湖十景”的圖片,學生自然而然又回到了課文。只是時間少了點,學生的品味時間不夠,也沒有好好去寫一寫。
篇二:《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首詩抓住了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徵,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的別樣風姿,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在教學時,由於缺少經驗和技巧,再加上本人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學中成功的地方少,而不足的地方是太多了,下面反思如下:
因為所教的物件是農村的孩子,見識不廣,所以課堂一開始,我就透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了美麗的西湖十景風光圖片,讓學生對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觀的感受,營造了閱讀期待。接著我從詩題入手,透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理解題意。然後我還花了較長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讀出詩的韻
律,使學生在情感輪廓上有個大致的方向。隨後透過多種方式指導,讓學生交流讀懂詩意的好方法,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滲透使用。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理解“瀲灩”、“空濛”這個詞時,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閃閃的畫面和雨中的西湖雲霧迷濛的樣子,讓學生透過直觀的畫面來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並發現它美,並能用自己的詞彙來描繪圖片中的畫面,再透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昇華。最後,引導學生在理解單個字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來概括詩句的意思。透過一系列的鋪墊,學生漸漸進入了詩歌的情境,西湖時晴時雨的美麗畫面浮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這對詩歌后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
領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在本堂課中,因為在對學生理解詩意的引導不夠好,導致在我提問時積極回答問題的人太少,課堂死氣沉沉,一點也不活躍,用一個詞來概括——沉悶。總之這堂課有太多的不足,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篇三:《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 國家教育部頒發試用的“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古詩文的教學與古詩文文化的傳承。在我們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優秀古詩文。編者將古詩選入語文教材,重在引導 學生在瞭解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積累語言,增加文化底蘊。教學這首古詩,一是為了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體驗古詩歌的節奏、音韻之美;二是為了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情感。 在 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上。由於教材中對詩已作註釋,我對詩句不作過多的講解,讓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題目和詩句的意思。另外,藉助圖畫引導學生對詩中所描寫的景象進行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並以歌唱的形式感悟詩情。最後,我讓學生在積累了不少描寫祖 國壯美河山的古詩。我覺得本堂課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一、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主體參與的質量較高。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學生參與面廣。如上課伊始,我板書課題,並讓學生邊看我板書邊一起書空課題中每個字的筆畫,做到全員參與。
(二)主體參與的形式多。如個別讀、齊讀全詩;讀詩句想象畫面;
(三) 主體參與的積極性高、效果好。如讓學生讀詩句想象畫面並描述畫面時,學生紛紛舉手,描述畫面時能運用課內外積累的好詞、佳句,語言比較生動、形象。
二、課件的使用恰當、適時。本堂課使用的課件是我自己製作的幾張投影片,有文字,有畫面,還配上經典民樂作為背景音樂。聽課老師反映課件的畫面和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起到了很好的輔助教學作用,使古詩教學的課堂氛圍更加濃厚,有助於學生感悟詩歌的意境。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一、 板書設計很好,但出現得不適時。這說明課前準備還不夠充分。因為臨上課前,我突然想到板書出現的時機,如果調整一下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由於是臨時的想法加上臨場緊張,上課時沒能適時地調整好相關的教學環節。想法雖好,卻沒有付諸實現。看來,今後課前的準備還要再充分些。
二、 沒有當堂指導背誦全詩。這也是教學設計上的一個疏忽。其實,當時設計教案時,我曾想到要有指導背誦這一環節的,可由於當時沒有及時將想法記錄下來,後來幾次修改教學設計,竟然忘了補上這一環節。由此可見,在教學上有某種有價值的想法或靈感時應及時記錄下來。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以上是我的教學反思。我想:以後我再教這一課時,有了此次反思在前,我會把這一課教得更好
篇四: 《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首詩抓住了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徵,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的別樣風姿,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與讚美。
課堂一開始,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西湖的最直觀的感受,使其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中。接著從詩題入手,透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進一步理解題意。使學生在情感輪廓上有個大致的方向。隨後透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指導後於學生交流讀懂詩意的好方法,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滲透使用。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理解“瀲灩”一詞描繪的西湖畫面時,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閃閃的畫面,讓學生在朗讀和理解的過程中發現美的詞,並能用自己的詞彙來描繪圖片中的畫面,在透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使其在情感上得到昇華。
隨後,引導學生在蘇軾的筆下感受西湖朦朧細雨之奇。在這個環節,我先出示畫面,讓學生想象並來描繪,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之際,出示詩中的句子“山色空濛雨亦奇”,體會奇的獨特之處,加之各種方式的情感朗讀引導,使學生能夠走進詩中奇妙的境界。在感受奇妙的意境後,透過一系列的鋪墊,學生漸漸進入了詩歌的情境,西湖時晴時雨的美麗畫面浮現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這對詩歌后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領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天之中,詩人欣賞了西湖的晴姿雨態,真是興奮之極
啊!這時,他情不自禁地由西湖想到了——(西子),在引導學生感悟此比喻的精妙過程中,適時地進行多次朗讀指導,學生陶醉在這美麗奇妙的西湖景色之中。最後我透過蘇軾的另一首《望湖樓醉書》來比較拓展延伸,一首是描寫小雨的輕柔,一首是描寫大雨的狂亂,學生在朗讀比較中體會雨的不同韻味,感受詩的魅力。
我覺得這節課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一、以讀代講,以讀悟語,以讀悟情。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淺入深,鋪墊得較好,有層次性。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接力讀、齊讀、配樂入境讀,多種形式的讀,課堂上書聲朗朗。圖文並用,藉助圖畫將古詩詞形象化,讓學生透過觀察圖畫,更直觀地理解詩詞,反覆吟詠詩句,體現語文課堂濃濃的語文味培養學生語感,感悟詩意,感悟語言文字的美。
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了以教為重心向以學為重心的轉移。由於每個教學環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步步推進,因此,學生生生互動時,生成的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引導比較巧妙到位,生生之間思維碰撞的火花很精彩,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三、在想象中個性化感悟詩中的意境。教學中,我注重對文字進行拓展。如:“一邊讀,一邊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晴天的西湖真美!看著看著,不知不覺,湖面上悄悄下起雨來,眼前的西湖已
是另外一番景象。(出示圖片)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想怎麼來誇讚一下西湖呢?”讓學生換詞,用這種方式來攻破理解詞語的難點。引導學生體會到這個“奇”字中蘊含的:奇特、奇妙、奇異、神奇等其中不同的奧妙和豐富的內涵。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一、學生讀詩的韻味不夠濃,我鋪墊的語言如果再豐富些,而且讓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感受意境之後,再讓學生在想象中讀,學生讀詩的韻味會更濃。
二、教學設計過於面面俱到,容量過大,再加上沒有掌握好時間,整堂課張弛無度,後面的點撥“打比方”這個課文很重要的表達方法以及拓展環節不得不草草收場,由於激勵不到位,學生背詩的熱情上不來,也沒法展示師生吟詩的高潮,沒有達到預定的效果,有些遺憾。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不過我相信透過這次大膽的嘗試,對以後的詩詞教學一定會有更多的借鑑和幫助。每一次嘗試,每一次收穫,每一次新的挑戰。
篇五:《飲湖上初晴後雨》教學反思
執教《飲湖上初晴後雨》是我在閱讀蘇軾相關資料後的一個選擇。因對蘇軾特別的喜歡,讓我也就特別喜歡他的這首詩。另一個原因就是我依然在牽掛著以前在陳店小學所參加的一個課題——經典誦讀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飲湖上初晴後雨》這首古詩的語言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但是詩中的某些詞語的理解卻是可意會而不好言傳的。
備課也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反覆領悟古詩,瞭解學情,課堂中每個問題的設計,過渡語的反覆斟酌我都經歷了反覆思考反覆推敲的過程。備課結束之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師引得太多,放手不夠,課堂中老師要說的話也太多。後又經歷了幾次修改,但是問題依然存在,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執教的過程中,很多問題由於在備課的時候不夠周全,因此,問題就開始顯山露水了。
第一,孩子們的課堂常規訓練不夠到位。上整堂課,雖然我仔細觀察了孩子們,他們沒有任何出格的行為,但是我認為很多孩子是心不在焉的,是學習不夠認真的。我在想,第一是我的孩子沒有學會聽課,其次就是因為我的課不夠吸引孩子們。第三就是孩子們見不得三寶,來了幾位老師聽課,他們就手足無措了,發言不夠踴躍,朗讀不夠放開。聽了黃組長的課,我才知道,其實三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組織教學也是少不了的程式,特別是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更要注意組織教學,這樣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課件的製作不精細。淡妝濃抹的連結就不到位。因為課件是我在家裡製作的,邊製作邊修改,家裡的電腦有點小問題,儲存的時候容易出故障,後來在教室裡播放課件的時候,沒有關注這個小細節。因此在執教過程中就出現了問題。
第三,瞭解學情不夠。應該說,我對孩子們還是不太瞭解,比如我問總相宜是怎麼理解的,孩子們是全然不知,回答的是風馬牛不相及。這就是我對孩子們的估計不足。在三6班上課的時候,我發現他們不懂淡妝濃抹是什麼意思,我立刻修改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本打算將那個問題拋給學生的,我換成了兩幅對比圖片來幫助孩子理解,應該說那兩幅圖解決了淡妝濃抹的問題,但是我沒有將這個好的契機和總相宜結合起來。正如黃老師所說的那樣,直接問孩子們,這兩幅圖美不美?孩子們肯定肯定回答,美,然後我直接總結,這就是總相宜,那教學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第四,就是課前的預設還是不夠精細,這點從每個環節的設計連貫度就可以看出來。
雖然說我在預設的時候還是關注瞭如何讓每個環節更連貫,讓過渡語更自然一些,也許是我教案記得不熟練,也許是我的臨場機智不夠,反正表現不盡人意。
第五,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訓練,讓課堂教學語言更美一些,讓教學流程更清晰一些,讓評價更多樣一些,讓普通話更標準一些,讓語氣更抑揚頓挫一些,讓感情更充沛一點,這樣的話,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散發勃勃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