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跨上了資訊高速路》教學反思範文
《我家跨上了資訊高速路》教學反思範文
《我家跨上了“資訊高速路”》是人教新課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第23課。文章內容淺顯,結構清晰,人物心理描寫是它的一大特色。作為獨立閱讀課文,它的認知目標非常明顯:透過獨立閱讀把握文章結構,正確流利朗讀,初步瞭解網際網路的一些有關知識。這樣幾個目標並不難達到,但是要想進一步突出文章特點,瞭解並學會簡單應用網際網路,讓學生真正體會作者情感變化,與作者形成心理共鳴,就不是傳統教學能力所及了。下面摘錄幾篇《我家跨上了“資訊高速路”》教學反思供各位老師參考。
對於網路,孩子們瞭解得並不少。上課時,我粗略統計了一下,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家裡有電腦。再加上學校裡已開設了電腦課,所以對課文上所涉及到的內容,孩子並不陌生,甚至知道得更多。當然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玩電腦中的遊戲,畫畫圖,看看片子。針對社會上上網玩遊戲過度的情況,我還是委婉地提出,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到網路的優勢,要讓它為我們服務,合理地使用電腦,讓它成為我們的朋友。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學生只有在多讀中才能感知、理解課文,從而達到自我消化與吸收。
《我家跨上了資訊高速公路》是一篇精讀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透過聲像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在本課教學一開始,我就對學生說:“小朋友,你們喜歡看動畫故事嗎?學生肯定會興趣盎然。隨後我就播放錄影並說:“有一位明明也和大家一樣,對網路充滿了好奇,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在網上時大開眼界時神奇經歷。
2、在讀書中理解,激發情感,在讀書中表達情感
這篇文章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我家的.電腦可以上網啦”的喜悅之情。開始我先讓學生讀課文,而後理解課文內容,從這兩個方面的討論情況來看,學生讀書沒有感情是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密切相關的。例如第一自然段,作者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首先告訴大家他很高興。可是我班62位同學有61位理解為“寫的是我家電腦可以上網了。”因而讀起來竟沒有一點高興的味兒。於是我引導學生重讀這兩句話,邊讀遍理解,學生終於體會出這段表達的是“我家電腦可以上網了,我感到特別高興。”在此基礎上同學的朗讀也有高興的味兒啦。
3、抓住學生的不同理解,引發學生的辯論
課文的三、四、五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親身感受網路的神奇功能。在理解時一部分認為是寫網路功能的,一部分同學認為是寫體驗網路的神奇功能的。從同學們的回答情況來看大家都同意是在寫網路的神奇功能的,但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誰的更準確呢?在教學中我抓住這兩點引導學生各據一方進行辯論。在斌論中學生終於能夠準確地理解表達內容了。
在教學中,我以“蜘蛛也愛上網”的身份帶著同學們遨遊在網路世界裡。讓同學們親身體驗到網路世界的神奇。安排了以下這麼幾個活動專案:音樂點歌、QQ,接收圖片、QQ 遊戲、信手塗鴉這麼幾個專案。最後以小記者採訪的形式概括學習的收穫,以學生喜愛的遊戲方式組織課堂教學,不僅能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情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