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範文
《落日的幻覺》教學反思範文
第一篇:
《落日的幻覺》是一篇說明文,文中先描寫日落時的各種景象,再逐一作出科學解釋,使人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得到要善於觀察大自然並對大自然保持好奇心的啟發。在講授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和不足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說明文的語言一般都較平實,所以學生在閱讀起來會感到枯燥乏味。這也是老師認為說明文不好講的原因。我在備課之初就設想到這個問題,於是,如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我首先考慮的問題。讓學生能投入的學習必先讓他們想學,能對文章產生興趣。既然文字本身並不能吸引學生那麼只能從別的方面入手。所以在匯入部分,我是抓住“幻覺”一詞作為切入點,用一些在視覺上容易產生幻覺的圖片給學生看,讓他們首先感受一下“幻覺”是怎麼樣的。進而說出這種有趣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就如我們每天所見落日。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接著,我就以“夢”為線索,設定了“尋夢”、“解夢”、“延夢”三個環節,為這枯燥的說明文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二、明確說明文共性,尋找這篇說明文的個性
想學好一篇說明文,就必須有方法。閱讀說明文應從何入手,先要給學生明確:說明物件,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的語言。這五點是學習說明文必須掌握的,貫穿了一篇說明文的始終。這些說明文的共性問題,在上一個單元中就已經講得足夠詳細了,而這篇文章在這方面的教學則是作為回顧複習、查缺補漏來處理。
在整個教學中,我反而用比較多的時間來讓學生感受、尋找這篇文章與一般說明文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說這篇說明文的個性——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性語言,展現落日的美。在處理這段描寫時,我首先發問:“說明文語言一般較平實,修飾性的成分比較少,但說明文中可不可以有描寫語言呢?”“說明文中新增描寫成分作用是什麼?”在一問一答中能使學生明白描寫能是說明文語言更生動形象,具有可讀性。
三、拓展遷移內容必不可少
說明文教學很容易就會上成一堂物理課或者是生物課,而我認為語文課既然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那麼,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以文悟道,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能一課一得,則是語文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以在講授課文的最後,我預設了一個課堂練筆環節。首先,結合著課文中優美的景物描寫和學生日常生活中對日出相對比較熟悉的情況,利用多媒體播放日出過程的影片片段,接著讓學生做了一個寫作練習,並做了適當點評。
當然,在各位有經驗的老師們的點撥之下,我的課還是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不足之處。
一、因為緊張關係,導致講解某些問題時語速稍微過快
雖然是之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也試教過了3次,對教學內容和順序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可是站到講臺上還是會有一點兒的緊張,擔心我所設定的環節不能按時完成,造成整堂課的缺失。所以在講到一些回顧、再現知識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加快了語速。這樣雖然可以爭取到時間把後面的問題講完,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這個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是必須要謹記改正的。在課堂上,應該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接受狀況,寧可慢一分把知識點講透,也不可爭一秒力求完美地完成預設的課堂。
二、對說明方法的講解時,沒有詳細地對個別學生回答時存在的問題作清晰的再講解
在講到這篇文章的說明方法時,我要求學生在文中尋找例子。當有個學生在回答時混淆了說明方法中的.“舉例子”和“引用”,當時我只是很簡單地一句帶過就算了,沒有對這兩種說明方法作一個詳盡的區分,讓具有同樣疑惑的學生得到清晰的解答。事後想起來,當時應該抓住這個問題,做一個順帶的講解,對說明方法中的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區分,這樣學生就能加深對說明方法的區分了。
三、在學生的語言訓練中,朗讀的訓練還要加強
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朗讀自己寫日出的文字時,由於所請的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使較為出彩的一個環節變得有些遺憾。這也與我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較少導致的,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必須要對朗讀作針對性的指導。
四、在描寫日出的環節中,如果拋磚引玉會更好
在描寫日出的環節中,講清楚寫作要求,播放完兩次影片片段後就讓學生參考課文的第二段開始些。感覺學生會有點惘然,事後思考,如果在學生寫作之前把自己的習作當作範文來讀。不要考慮學生會否抄襲你文章中的某些語言,只要他能用的準確,就應該給予及時表揚。這樣既可以給學生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又可以勾起學生的創作靈感。
第二篇:
上完課後,自己反思一下,覺得我的課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在教學環節中,雖然走的是“板塊教學”之路,但有些地方銜接不當會造成一種脫節之感,是整堂課出現不夠緊湊的弊端。如:最後課堂練筆的環節上,由於所銜接語言不到位,在總結完主題之後,直接要求學生完成這個練習,過渡比較生硬。而且這個練筆的內容屬於聯絡描寫的段落,與文章屬於說明文的體裁看似關係並不大,所以,給人一種練習與文章脫節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後也在思考,在保留這個環節的前提下,如果這樣處理會不會好一些:
方法一,如果要學生寫描寫性的文字,可將這個練習移至講解說明文的語言特點之後,可這樣銜接“閱讀完作者對落日景象的描寫,請你也仿照作者的寫法,描繪一下日出的美景。”
方法二,如果把這個環節放在文字講授之後,那麼應該讓學生練習寫一段說明文。具體做法是,可結合幻燈片中出現蝴蝶翅膀的幻象之後,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談一談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果學生不能完全說出來,教師可作提示)。然後根據課文的結構,也仿照寫一篇“蝴蝶翅膀的幻覺”的小說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