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我就是喜歡我自己》的教學反思

幼兒中班社會活動《我就是喜歡我自己》的教學反思

  中班社會活動《我就是喜歡我自己》恰如其分的將這些知識點融合在了一起。對中班幼兒而言,初步有了自我意識和情感體驗,在此次的園本教研活動中,我作為中班教師,對這個活動進行了分析、教學,從讓幼兒瞭解自己到喜歡自己到透過活動,進一步提升喜歡自己的意識進行活動,以下是對本次活動的教學反思。

  1、 形成幼兒的個性和特點

  喜歡自己,首先要對自己有個全面的認識與瞭解,在第一個環節中,我讓每位幼兒帶了三張照片,從剛出生到長大一點再到上幼兒園時,孩子透過觀察照片,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識。孩子透過觀察和比較瞭解自己不同時期不一樣的自己,感受自己的變化與成長。所謂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分為主體的狀態和客體的狀態,在這一環節中,我重視到了主體狀態,卻將幼兒的自我意識孤立了起來,忽略了人的自我意識首先是他人態度的放映這樣的`概念,也就是說,別人怎樣看待我們,或者我們認為別人怎樣看待我們,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怎樣看待自己,孩子在觀察和講述自己的照片時,教師可帶領其他孩子給予一個積極的、正面的評價,使幼兒形成一個內在的、穩定的“他人眼中的自我”,是幼兒意識到自我,使“個性”從幼兒意識中萌發出來,並透過觀察和比較瞭解自己和同伴不一樣的地方,感受到自己的特別之處,感受這種奇妙。這個方面我做的還是遠遠不夠。

  2、挖掘“喜歡”的不同層面

  “喜歡”的概念是很廣泛的,它也是社會活動中一個重要的情感體驗,在這個活動中首先應把“喜歡”具體到幼兒的個性化中去,讓幼兒主動去建構喜歡的知識。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套方案,讓孩子將喜歡的地方透過自畫像畫出來,並將喜歡的地方誇張化,然後看著畫說說喜歡自己什麼。另一個方法則是讓孩子照鏡子,看著鏡中的自己有個更真實的情境。我選擇了第二套方法實施到教學中去,但教學效,果沒有預想的那樣,孩子看著鏡子,只是說了一下自己喜歡自己什麼,如:我喜歡我的嘴巴,因為我的嘴巴會說話。幼兒完全沒有興奮和想挖掘自己的心理,教師這時也沒有適時的激發孩子,將“喜歡”流於了表面,兒童的社會性認識、情感和行為的發生發展,是透過和同伴及成人交往而來的,透過外界對自己的資訊,如讓孩子給同伴找優點和給自己找優點,幫助幼兒體驗到讚美和被讚美的快樂,學會用欣賞看別人,看自己。這樣慢慢一層層深入,再回到主觀的意識中來,有助於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的發育,而這種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又將反過來激勵他們形成自我喜歡的態度,鼓勵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和充滿信心地與外界交往。

  3、提升“喜歡”的境界

  《綱要》指導要點中提到: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在第三環節中,我讓幼兒透過做事情,進一步提升喜歡自己的意識。需要反思的是,這些事情是教師提前安排好的,如整理書桌、疊衣服、掃地、洗杯子等,以成人的角度認為孩子會喜歡做這些事情,能做好這些事情,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和立場出發,為他們提供一個積極自主的空間,這個活動中,不僅僅沒有提升“喜歡”,反而將“喜歡”慢慢縱向化。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其應滲透在多種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讓我思考的是,像這樣《我就是喜歡我自己》的社會活動,應與孩子真實的生活相聯絡,從孩子的生活切入,有一系列為這個活動做準備的主題活動,而不是單一把它當成一堂課去教授孩子,社會學習也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作為教師因很好的將生活與教育相結合,去理解孩子去相信孩子,真正的將社會情感滲透在孩子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讓孩子真正從內心喜歡他人,喜歡自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