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學一年級上《可愛的校園》教學設計及反思

大數學一年級上《可愛的校園》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跨入學校的第一節課,是學習數學的開始。教材從動物學校開學的情境入手,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把孩子引入神奇的動物世界的童話中,放手讓孩子們自己數數,再引導孩子們從生活實際出發,感受數學的樂趣。

  學情分析:

  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是關鍵。由於學生的學前教育情況不同,難免有些差異,所以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學,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透過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讓孩子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維目標:

  1、透過觀察情境圖,初步認識10以內的數,正確數出10以內物體的個數。

  2、在數數的活動中,體會有序數數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3、透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10以內的數,正確數數。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手段:針對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的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學具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磁力板、小圓片

  學生準備:飽滿的精神、學具盒、格尺、課前觀察校園、收集生活中的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激發興趣

  1、談話交流、瞭解數學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認識一些新朋友,這些新朋友喜歡與大家一起安靜地學習。並希望你們發言要舉手,還要注意聽別人發言。能做到的小朋友笑一笑。

  【設計意圖】首先要讓孩子們瞭解課堂學習的方法,學會傾聽。

  師:請小朋友們開啟數學書看一看,然後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師:智慧老人說,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這是什麼意思?

  【設計意圖】透過孩子們的回答,讓他們感知數學就在身邊。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動物學校今天也開學了,小動物們揹著新書包,唱著歡快的歌,高高興興地來到了學校,小朋友們,想去參觀一下嗎?(多媒體出示情境)

  板書課題《可愛的校園》

  【設計意圖】多媒體教學的使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學習興趣。

  二、感悟新知 培養能力

  1、談話引入、學會數數

  ①師:請小朋友們靜靜地看、認真地想,然後說說看到了什麼。

  (這時不要急於給出數數任務,分散孩子們觀察的興趣,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當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以後,再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觀察,去數一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教室、大樹、花朵、白雲、大象)

  【設計意圖】教師要時時處處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細節入手,從每一句話入手,不要失掉任何一個教育的機會。另外,此環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②師:請小朋友們再來仔細觀察一下,這些事物或動物各有多少呢?

  (學生往往先說數量較少或目標較大的物體。如:1頭大象、3間蘑菇教室)

  當學生彙報出10只蝴蝶時,問:你怎麼知道有10只蝴蝶呢?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師指大螢幕,和學生一起按順序數數)

  指名再數。

  ③師:用這樣的方法我們來數一數花朵、大樹、小鳥的數量好嗎?(邊數邊板書)

  ④引導孩子做出小結:數量少的事物用眼睛就可以看出來,數量多的就要認真地來數一數,可以按從左到右的順序數,也可以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來數。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注意口手一致以及按順序數數。

  2、認識1~10各數

  ①讀出黑板上的數

  ②請小朋友們拿出格尺,讀出格尺上的數。

  ③和同桌一起數一數1~10各數。

  【設計意圖】利用格尺來了解1~10的數序。

  3、尋找身體上的數

  師:1~10這幾個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地方可以用數來表示,快來找一找吧

  4、尋找教室裡的數

  師:小朋友們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到了這麼多的數,真了不起!再來看看我們的教室,你們能發現哪些數?和小夥伴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培養孩子們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如果學生能說出比10大的數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5、尋找校園裡的數和生活中的數

  師:課前,老師讓小朋友們觀察了我們的校園,並收集了生活中的數。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與積累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課前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回憶知識的能力。同時3、4、5環節初步滲透了數學思想,讓孩子們感受到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三、挑戰新知 提升能力

  指名學生在磁力板上擺圓片表示數量,其他學生可以用學具擺,也可以在紙上用畫○的方法表示數量。

  【設計意圖】在第一次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認知已遠遠超過1~10各數的認識,甚至會寫下來,所以在這次的教學設計中,我加入了這個提升環節。這一環節中,學生可以透過動手操作學會運用他們的圖形語言,學會抽象地思考,我認為這對學生數學化地思考問題是很有幫助的,對初學數學者來說是一個成功的挑戰。

  四、知識回饋 課後延伸

  1、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好朋友,你們的心情怎麼樣?你覺得數學有趣嗎?

  2、師:其實數學無處不在,它就偷偷地藏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小朋友們細心去觀察就會有更多的發現。

  【設計意圖】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課小結:本節課,孩子們經歷了觀察、思考、交流;嘗試了動腦、動手、動心;學習了傾聽、合作、總結;感受了數學的無窮、多彩、快樂一切的'一切,我與之分享!不敢輕言,卻已滿足,緣於我心,融與課堂。但知路無盡頭,學無止境,教無定法,課改無涯!

  本課思考:雖然我們沒有界定,但由於課程內容所至,基本上孩子們的天馬行空都被1~10這幾個數字牢牢地鎖住。好在關閉了橫軸還有另一條縱軸,希望他們的思想是在另一條軸線上盡情地遨遊著的。

  教學思考:我們的教師兢兢業業、勤勤肯肯,始終如一地堅持著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堅韌不拔地鑽研著新課改的理論精髓,精益求精地完善著新課改的思想目標,準備昂首闊步地追求新課改的光輝成果。可是,我們現在卻疲憊不堪。我們不甘心,為什麼五年的大刀闊斧到頭來卻讓我們不知所云?

  我很想知道:努力追求的素質教育的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那轟轟烈烈、迎風飄揚的應試教育?

  教學反思:

  又迎來了一批可愛的孩子,看著他們那一雙雙好奇、充滿童真童趣的眼睛,讓我感到興奮與快樂。激動中的一份責任,讓我用心地琢磨起送給孩子們的見面禮孩子們上小學的第一節課!

  每一位班主任教師都曾經歷過它――《可愛的校園》。教材的知識簡單易懂,大部分孩子都已認知。所以我認為,如何利用本課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才是最重要的。

  課上,我根據新課程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充分開發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根據孩子們平時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出發,引導他們有序地交流資訊,使他們初步認識到學數學是為了用數學。課堂上,我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讓孩子們透過觀察,從圖畫中抽取有用的數學資訊,從課本到身體,教室,校園,以及社會,把課堂教學的觸角伸向現實生活中廣闊的空間,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數無處不在,體會數在生活中的使用價值。教學中,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體作用,尊重他們,讓他們充分地表達;注重對孩子多種能力的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一節課按預設熱熱鬧鬧地順利完成,孩子們興奮的表情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裡。可靜下心後我陷入了思考:整整一節課,孩子們是否經歷過有價值的思考?四十分鐘內,孩子們可曾真正去動過腦筋呢?我是否在顧及培養興趣的同時降低了對孩子的認知?我是否陶醉於自我的精心設計之下而忽略了孩子們的創新與思維?是否我的教材創編還不夠大刀闊斧,抑制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認真思考過後,重新進行了本次的教學設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