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數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新課標數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課標數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標數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篇1

  整節課,我力求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有以下四個特點。

  1、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上課伊始,我利用學生最愛看的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匯入新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良好的開始時成功的一半,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津津樂道。教學效果很好。

  2、要保證基礎知識,也要重視學習方式。

  周長計算的方法可以透過學生練習、集體交流而獲得,但這樣的學習缺乏一種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師一味的教,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教學中我給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我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手中長方形的長和寬,再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求周長的必要條件,自己做完後與其他同學交流,同學間計算方法得到交流和互補。課本例題變成練一練,讓學生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相對容易些,學生自己能總結出兩種方法,並能強烈地感受到用乘法計算的簡便。透過比較歸納,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求圖形周長的必要條件,理清幾種思路,併合理擇優。

  3、要方法多樣化,也要方法最佳化。

  對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教材並未說明哪一種是最好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選擇,每個學生都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做到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透過交流想法,讓學生理解算理。用連加計算是基礎,用長乘2加上寬乘2是進步,用長加寬的和乘2是空間感理解上的一大步。對於長+寬的理解是個難點。方法的最佳化上雖說學生喜歡哪種就哪種,但老師應有所提煉,讓學生感受到第3種最簡便。在練習中鼓勵學生用第3種方法,當然,對一些不善於用周長公式計算的學生,也不必強求統一,隨著計算周長經驗的積累,他們慢慢也能悟出周長公式的意義的。

  4、要考慮練習的層次性,也要兼顧應用的多樣性。

  只有透過相應的練習,才能更好地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我設計了闖關的練習過程,激發了運用知識的激情。

  第一個層次是基本的填空題和選擇題;

  第二個層次是簡單算算,使學生明確計算周長的必要條件,練習周長的計算方法;

  第三個層次是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靈活運用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不同程度的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更深入。練習安排要注重層次性,還要同時滲透多樣性,讓學生理解用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不同型別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教學的過程是一種境界,那就是要把學生推向採石場,令其主動地去探求尋覓知識。課堂無法做到完美,但只要把一些學習理念、學習方法落實到細節處,那必定是有效的課堂。

  新課標數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篇2

  數學來自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絡,如何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生動、易於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於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

  在教學中,我設定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小組合作利用毛線裝飾手中的圖畫,在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髮現:有的毛線太短不夠圍出圖形的邊;有的毛線剛好可以圍出圖形的邊。以此為契機,使學生在理解周長概念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為長方形圖片和正方形圖片做相框(兩張圖片的周長相等),問哪個相框用的綵帶多。學生出現了三種猜想:①長方形相框用的綵帶多;②正方形相框用的綵帶多;③兩個相框用的綵帶同樣多。對於學生的猜想我並沒有急於表態,而是告訴他們這只是我們的猜測,要使別人心服口服,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引發學生探究慾望。

  另外,在探討長方形周長公式時,學生透過討論與交流,想出了“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長方形周長=長×2+寬×2”,“長方形周長=(長+寬)×2”三種策略。對於這些方法,我沒有簡單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又恰到好處地丟擲一個新的問題:“說說上面這幾種計算方法中你喜歡哪種?並說明理由。”又一次激發孩子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的、現實的、有意義的又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之中了。透過小組交流,學生從實踐的角度對其可行性加以思考、比較與取捨。這不僅驗證了剛才的策略是否合理,同時又從中領悟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策略。最後,又一個挑戰的問題出現了:練一練第三題,求鋸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長和剩下的長方形木板的周長各是多少?再一次進行學習與探究。在學習探究與討論交流中,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探究與計算的過程,自己會去體會他喜歡或者能夠理解的演算法,真正體現了“演算法的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

  我們所努力追求的數學教學,應該是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知識出發的教學;應該是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的教學。透過教師提供有結構的材料,學生參與其中的活動,使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從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新課標數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篇3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蘇教版數學第五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以及認識周長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也為以後學習其它圖形的周長奠定了基礎,因而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

  2、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3、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因此我是如此設計本節課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數學資訊提供籃球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親近,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動手操作主要是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新知。比如:我讓學生用線圍成一個長方形,並指出圍成圖形的周長的意義,在充分認識周長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課件出示的籃球場的周長,這樣學生會很輕鬆的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準確計算出籃球場的周長。

  三、恰當把握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在不同的計算方法中擇優,在學生的民主決定後我再進一步解釋選出的計算方法的意義,然後出示練習題讓學生進行鞏固。在學習正方形的計算方法的時候,我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探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四、提升練習,拓展思維:

  為了能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實際生活中的長方形一邊靠牆的菜地,能使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在“樂”中獲取新知識,並能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我還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在合作中培養學生互相學習和互補的學習態度。並在學習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表揚一些表現突出的學生,鼓勵一些有進步的學困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我還利用學生的錯誤為教學資源來進行教學,使學生更深刻理解並掌握本節課內容。比如:我根據學生中的算式14+26×2,解釋實際上是算了兩個長和一個寬,並不是四條邊的長度,要想算出四條邊,要先算14+26,這就需要把14+26放進括號裡計算,因此引出一個計算方法:(14+26)×2,讓好朋友括號幫助我們計算,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計算方法的含義。

  新課標數學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篇4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這節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後進行教學的。《數學課程標準》前言部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設計以這一基本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努力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新知,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時,讓學生試著求出長方形的周長,教師大膽地放手,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長方形周長的各種解法,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再引導學生比較,哪幾種想法是一樣的,你喜歡哪一種演算法,為什麼?大家都一致的認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比較方便。理解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教師把一組長和寬用紅粉筆標出,另一組用藍粉筆標出,非常的直觀形象,學生一看就知道有兩個長和寬,對為什麼要乘2,學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長方形的周長其實就是兩個長和寬的和。從而使學生直觀深刻地理解了這一計算方法,使本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長公式。練習設計力求突出層次性、典型性、生活化,避免簡單的重複與模仿。在這裡,學生們想出了很多種方法。最後透過學生們對長方形周長的認識直接遷移到求正方形的周長,學生們基本上都能想到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從教學效果上看,這節課的教學是成功的,學生們都掌握了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而且還會合理地選擇簡便的運算方法。

  但是在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們在求長方形的周長時,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在算的時候只是用長和寬加起來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覺得有可能是經過比較後,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也想採用那種公認的方法做,但做的時候又不仔細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錯率就比較高了。在教學時,我也應該強調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才是最好的。

  縱觀本課,每個環節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新知、理解運用的過程,而教師自始至終只是充當著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們去探究知識。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教學要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一)評價教師是否重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1、評價學生參與的狀況和品質;

  2、評價學生參與學習的方式;

  3、評價學生參與的時間和廣度;

  4、評價學生參與的效果。

  (二)評價老師能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評價課堂中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時間和數量;

  2、評價創新學習的策略;

  3、評價創新學習的效果。

  (三)師生是否保持有效的互動。

  1、評價教師與學生互動的狀況;

  2、評價有效的互動還必須關注教師的師生觀;

  3、評價教師能否靈活運用多種方法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4、評價教學互動的成果。

  (四)評價教師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

  1、教師是否熱愛學生,師生之間是否存在一種心靈的感應;

  2、評價教師的精神狀態;

  3、評價教師是否善於用激情的語言或良好的學習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4、評價教師是否細心觀察和運用來自於學生及現實生活中的情感因素;

  5、評價教師是否充滿對學生的理解和人文關懷

  6、評價教師是否善於發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五)評價課堂結構的安排與教學手段的使用

  1、評價課堂結構:課堂引入是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小結是否簡練有效。

  2、教學手段的使用:據重難點適當選用不束縛想象力

  (六)評價教學內容:

  1、老師想教的內容和他在課堂上教的內容是否一致;

  2、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趨向一致;

  (七)評價教學風格。評價教學風格要會從課中發現一些共性,在教學思想、教材處理、教學方法運用等環節已經烙上了明顯的個人觀點和個性,區別於他人而成為個人的特色。(如:讀寫結合,讀中感悟;教貴質疑,學貴有疑;欣賞激勵,充滿關懷;切磋砥礪,功底紮實;語感強,語味濃;為學而教,抓住導學焦點;不拘一式,不限一法,把課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