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每個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背景、數學活動經驗、所處的文化環境、自身思維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課程教學新理念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何把握這一理念的指導,向學生提供的是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而不再是定論式的客觀數學知識結構?反思“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數學課堂上要達到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要具備一下幾點:

  1、注重呈現形式的豐富多彩,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孩子們願意親近數學、瞭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徵,採取適合於他們的表現形式,培養他們一種願意甚至喜愛的積極情感。例如:鞏固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由易到難,針對性強。特別是改錯,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學生當成小醫生,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在鞏固練習時,還設計了開放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做到課雖結束興趣還存在。

  2、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絡與綜合,數學是一個整體,其不同的分支之間存在著實質性的聯絡。例如,在教30+4=?時,我是讓學生先自己摸索解題方法,感悟今天所學內容與以往的異同——數的組成,這樣,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透過練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3、教學內容要生活化。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係,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這節課我的`教學內容是口算,但我並沒有直接出示口算題,而是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一個小猴愛吃桃的情景,力圖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產生學習和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4、提供探索與交流時間和空間。在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提出“30+4等於多少”這個問題後,讓學生討論,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賞識和學習同伴獨特的,富有個性的見解。

  總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教學學習方式。注重將數學與學生聯絡起來,將所學知識應用的生活去,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課上教師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去經歷,體驗,感悟,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使每位同學都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