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新課改教學反思範文
高一化學新課改教學反思範文
實行新課改,教材的整體結構編排、欄目設定等均有較大的變化,有利於開展探究性學習方式、給學生更大的主動性,同時也由於教材的“新”,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以下是幾點個人看法,與同仁們探討。
一、 教學中“度”難以把握
新教材為了更加有利於探究性學習,因而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教材中以實驗為基礎,透過探究從而得出結論,因而造成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麼程度,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的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於無高三教學經驗的教師那可是“水過地皮溼”,因為對舊教材沒有先入為主的原因,使得他們基本上就不補充,也沒什麼可補充的,因而教得輕鬆,進度也快,但會造成容量不夠,無東西可教;而對於有高三教學經驗的教師,因有前面知識的積累,經驗常會憑藉自己的已有的高考複習經驗大量進行補充,這將會成課堂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應折中處理,對於高一年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必修1、2的學習,修完4學分,能夠順利透過會考,圓滿畢業,而對於知識難度要求,可在文理分科後再根據考綱要求進行拓展、深化。
二、 教學條件難於達到新教材的要求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教學中處於重要地位,而新課改推行探究式學習,實驗在整個教學中的地位尤為突出,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是基礎,如果實驗條件不具備,那麼探究就成為無本之木,整個教學就難以順利開展。比如教材中設定了很多探究實驗,而這些大都是分組實驗,對於如此高要求的.實驗條件,對於一所重點完中都覺得難以實現,更何況是農村普通完中呢?比如教材中設定了很多探究實驗,而這些大都是分組實驗,根本難以達到此種要求。
三、 知識銜接不好,一些知識點出現比較突兀
在新教材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教著教著就會突然冒出新概念或新知識點,而這是學生前面所未曾學過的。因而教師不得不大費周折對此進行解釋說明,比如說物質的分類中出現了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判斷,而這兩個概念直到物質的分散系中才會學習。另外,對於一些知識的說明講解經常讓人感覺是欲言又止。
總之,新教材將帶給我們全新的感覺和挑戰,需要老師們共同探討,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