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範本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範本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表達了一種對友人的依依之情,同時又有一種開闊大氣的意境。

  這節課的目的,既想教給同學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同學能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在教學設定上先讓同學逐步理解字、詞、句,再整體掌握這首詩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情朗讀。最後把靜態的畫面更具體化,讓李白對友人說話,活躍課堂,開闊想象。

  在操作過程中,對各個環節的時間佈置不夠好,在解釋字、詞、句上佔用的時間過多,有點拖沓,導致在朗讀方面的用的時間較少,想象力這一環節因時間關係而不能盡情發揮,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褒揚同學方面做得比較好,能充沛調動同學的積極性,但讚揚同學的用詞比較格式化,感覺與同學還是有點距離。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學到很多新的教學技巧,但同時有發生一種困惑:保守的教學重基礎缺發明,新課程重發明而底蘊缺乏,精於思維而表達卻跟不上。究竟這兩種教學方式是否只取一瓢,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

  《搭石》教學反思

  a  這篇課文我自身沒有教學,是楊金枝老師開公開課時幫我上的。讀了課文,感覺到課文真的.是寫得很美。一是搭石美。課文中寫到:搭石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人們會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二是走搭石的美。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三是故鄉的人美。假如看到此處沒有搭石,或者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有人來搭好。假如兩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讓對方先走。假如遇上老人來走,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揹著老人過去。在教學時,應當緊緊抓住這些美的地方,讓同學透過朗讀、想象來體會這種美。

  b  我最近的講課在“讀”和“聽”的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嘗試。

  《搭石》這片課文的語言樸素而秀美,內容非常貼近實際生活,所以在上課時兩個班的課堂氣氛都比較活躍。但兩個班的特點不一樣,一班的同學管不住自身,熱愛表示,朗讀方面要加強練習;二班的同學沉不住氣,不夠自覺,無論在讀和聽方面都的加強練習。

  讀的方式有多種的,先是默讀找出生字詞,解決生字詞的讀音後,自讀課文,為督促會偷懶得同學一定得親自巡視。然後自讀讀通順,再齊讀,分小組賽讀,抓錯字的字音。選擇喜歡的句子反覆讀一讀,每次的要求都不同。而我在一旁調動氣氛,一節課下來,大家都頗有興致的。

  而且,我最大的收穫是學會捕獲即使生成的教學機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資源,點燃同學的表示熱情,使課堂真正成為我和同學一起創作的舞臺。在課堂上,我即興讓同學把幾個走搭石的場景都演了一遍,加深了印象,感受也深刻多了,有時想想:備課太詳細了,反而侷限了自身,有時拋開教學設計的束縛,自由的發揮還會有一想不到的收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