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的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的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採用了“文包詩”的形式,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確是培養學生聯絡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後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在傳統教學手段的執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本課希望憑藉設計科學的教案和課件,運用激勵性評價手段調動學生朗讀、想象、領悟語言文字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預計用兩課時就可以達成教學目標。
教案經過數次修改,課堂教學順利達成預設目標,其間不乏可取之處,如: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找出了能體現兩人依依惜別的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學生交流讀的感受後,進行引讀:兩個“一會兒”看似隨便,不禮貌,其中恰恰蘊含著深深的惜別之情。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經驗進行體會,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沒有停留在表面。課堂上我抓住生成,引導學生深入文字拓展想象,運用課件進行演繹,使得他們的感悟更深刻。
課件中有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場面。這一課件的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課件的'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依依惜別之情的感悟。這樣,既展示了媒體組合教學的最佳化功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這樣設計切合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的要求,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昇華理解,透過背誦把依依惜別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並在這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同時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於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課件配合下的多形式朗讀朗讀在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畫形象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為學生課後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課後,我最感遺憾的是自己的講課和學生的閱讀感悟時間相當。儘管評價激勵手段的運用激發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變熱鬧了,但是個別學習能力水平相對較弱的學生沒有足夠進行深入思考的時間。怎樣在今後的課堂上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得到有效訓練,是我今後要著重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