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貓教學反思
鄭振鐸貓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鄭振鐸貓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鄭振鐸貓教學反思 篇1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鄭振鐸的《貓》,教完之後,感覺師生配合默契,學習效果不錯,現將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課前精心備課
在上課之前,我認真地讀了課文至少三遍,包括課前的閱讀提示和課後的思考練習題,又多次翻閱教
學用書和教材詳解,透徹的瞭解、理解教材,把握文章主旨和重難點。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又上網查閱了若干幻燈片,結合我自己的備課和學生情況重新制作,精心備課做到有備無患。
二、合理安排課堂時間,以學生為主,引領學生學習課文,藉助文字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是這樣來安排本節課的各個環節:
1、用圖片匯入。
將若干個動態的小貓組合在一張圖片上,省去一張張圖片的時間。這一張圖片上形態各異的小貓馬上
攫住了學生的眼睛,學生不由自主地發出了驚歎驚喜聲:“哇,好可愛”。我順勢引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這些活潑可愛的小貓有關的文章,出示幻燈片二,鄭振鐸的《貓》。師板書,生齊讀課題。
2、出示教學目標(幻燈片三),學生自由看,明確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方向。
3、檢查預習:本環節包括三個部分:
①檢查學生對作者的瞭解情況,先讓學生自由談,互相補充,老師及時激勵加☆,出示幻燈片四,作者簡介,學生齊讀。
②檢查字詞讀音,出示幻燈片五,學生排火車讀,教師及時糾正不準確的讀音,其中懲為二聲而不是三聲,然後出示正確讀音,學生齊讀加以鞏固。
③本文講了什麼故事?瞭解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把握。
4、學習新課:本環節我設定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環節讓學生從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作者的感情等幾個方面來填三隻貓的表格,先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然後小組內交流討論,完成表格,在班上展示,老師相機指導。出示幻燈片六,然後引入第二環節,這三隻貓,作者最不喜歡第三隻,但卻是第三隻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終生難忘,為什麼呢?出示幻燈片七八,因為芙蓉鳥事件,這第二環節,我讓學生採用搶答的形式來完成,人人爭當小法官,案發現場?犯罪嫌疑人?犯罪證據?案發前嫌疑表現?案發後嫌疑表現?懲戒方式?案件定性?(冤案)知道真相後作者的心情?這一系列問題不是很難,採用搶答的形式,既節約了課堂時間,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很是活躍,我將最後一個問題: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做了強調——得到啟示?不要主觀臆斷,不要靠自己的好惡來判斷問題,同時在該環節我對學生進行了發散思維的訓練,如果這隻芙蓉鳥死於家中養第二隻貓的時候,作者還將如此判斷嗎?還會如此懲戒嗎?學生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由此對學生進行情感薰陶,深化主題,寓思想教育與教學之中。在我們生活中,要學會客觀地理性去分析,不要憑個人喜好,更不要持有偏見去看待事物,看待別人。
第三環節,品讀,30—34自然段,出示幻燈片九。即作者懲戒第三隻貓後的所思、所感、所悟(後悔、難過、愧疚)。為了體會作者的這種感情,我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首先是設身處地,假設你是作者,怎樣讀?體會?學生第一次讀不好,我進行了範讀,指導語氣強調,學生自由練讀,再次讀時好多了,這就是知識生成的過程,又不會到會,這才算學有所獲。
第四環節,情感體驗:即課後第二題“第二隻貓丟失後,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出示幻燈片十,學生思考回答,師生交流。
第五環節,明確課文主旨。出示幻燈片11,學習本文,你讀懂了什麼?透過以上環節的學習,學生暢所欲言,說的很到位,能夠理解明確本文主旨。
5、拓展延伸:即課後第三題。(出示幻燈片十二)在生活中錯怪別人或被別人誤解的事?大膽說出來,老師激勵考察你的口頭表達能力的時刻到了。每人加5☆。李帥、王繼文、李楊、李政等同學說的都很好。這算學以致用,將文中學到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這算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吧。
6、考考你(出示幻燈片13),圖上你看懂了嗎?你想說什麼?
7、共勉下課,出示幻燈片14、15。
師生齊讀:生命是一條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視,讓我們關愛弱小,寬容仁愛!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教學環節,總結本節課,我覺得亮點之處在於:
①關注學生,儘量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收穫,我盡力做好自己引導者的角色。
②注重朗讀,朗讀是情感的再現,語文課堂就是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書讀好了,讀透了,教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③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侃侃而談。
④寓情感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永遠銘記教會學生做人比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
⑤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事半功倍。
⑥適時激勵,包括語言激勵和加☆激勵,讓學生時刻保持主動性和積極性。
當然,學無止境,教學亦是。今後,我亦要用心去對待每一節課,與學生真正做到情感交融,如此我心快樂,學生亦是,相信這樣的課堂才是和諧的課堂!與學生共進步,齊分享是我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鄭振鐸貓教學反思 篇2
《貓》是鄭振鐸先生的名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摯的散文。文章運用樸素的文字,生動傳神地記敘了三隻貓的故事。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這樣的教學思路:地震圖片,奠定這節課的感情基調——整體感知課文——角色扮演、模擬法庭——品味情感——體驗、感悟生活。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活化教材,整體感知課文上,我在這堂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努力體現語文課程的性質,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在平實、精練而又充滿感情的語言文字品味和感悟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活動也非常活躍,教學環節的設定也精彩紛呈,有地震圖片展示,有內容感知,有模擬庭審,有生活體驗、感悟等。我在教學中注意到了要貫徹新課程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所以先角色扮演還特別設定了庭審的場景來激發學生興趣,果然,學生的興趣濃厚,發言熱烈,我能先切實帶領學生走進文字,掌握好文字內容,再來談論誰是黑貓死因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也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
我在上課時精心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來理解文字,一是整體感知,角色飾演,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三隻貓的來歷,討論其在家中地位,並加以分類,並標出寫三隻貓的段落,說說第三隻和前兩隻的不同。二是研讀課文,死後我或我家人的感受,研讀作者情感變化,說說為什麼對第三隻貓我會更難過。三是案件重審。最後說說自己生活中類似的遭遇。我所做的努力真正走進文字,很好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走進作者,與作者溝通、交流產生共鳴。繼而談生活體驗、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語文課堂的生活化。我設計了角色飾演、冤案重判環節和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環節,以自己的感受來強化情感,目的性較強,注重體會文中對幾隻小貓的描寫和作者情感的表達都很有特點,本文的語言也樸素而又凝練。教學中,我在這幾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並深化,也可以結合描寫進行個體分析、體會作者平中見功力的細節描寫,情節鋪墊的方法,也可以作些適當的寫作指導,另外,我把“感悟生活”這一環節的時間縮短,調劑到“體悟情感”這一環節和學生的朗讀指導上,讓學生透過文字在深刻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重點朗讀某些段落,讓學生讀出情感,讀出感悟,這樣,使這堂課更具語文味。
然後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文章在平淡的敘事中潛藏著的情感。學生朗讀,標記抒情議論語句,找出最能體現作者對養貓態度變化的語句,體會“我”感情。學生朗讀、評說,教師選擇關鍵句、重點句引導深入並及時作出朗讀指導。重點分析“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和“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兩個句子所包含情感的不同。再品味語言,扣住“十分難過”、“良心受傷”、“妄下斷語”等詞語設疑、討論,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深刻情感。
最後讓學生深層次感悟文字,透過分析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他錯在哪裡一類的問題讓學生汲取作品人文內涵,在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再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寫《我的一次委屈》結束課堂。整節課由淺入深,逐塊推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民主和諧而又熱烈的課堂氣氛,緊扣精彩凝練的語言文字,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始終讓文學作品的韻味充盈課堂。此外,還充分利用多媒體軟體輔以教學,用震撼學生心靈的視聽衝擊渲染課堂教學氛,取得了錦上添花的效果。透過情感激發和語言品味為手段,讓人體驗到一種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我緊緊扣住文字,運用多種手段喚起學生記憶中的有關表象,找到開啟學生想象之門的觸發點,引起他們心靈的共鳴和無限的遐思,再透過語言的品味,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語文之美,情感之美並受到陶冶。因此,走近文字,迴歸文字,體現了語文的生活化特點。
當然,在執教過程中由於有點緊張,各環節過渡還不夠自然,在“品味”環節還覺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環節還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後的教學歷練中有待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