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反應教學反思

中和反應教學反思

  【導語】酸和鹼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而且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小編為你收集了中和反應教學反思,供您參考和借鑑。

  本課題的第一部分從學生的觀察實驗進行分析和思考來介紹中和反應。並掌握中和反應的書寫規律,瞭解中和反應的本質。教材透過閱讀課本,分析說明了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改變土壤的酸鹼性、處理工廠的廢水、用於醫藥等。現對本節課分析如下:

  一、精心設計,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老師在用廣告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無現象的情況下,提出問題:氫氧化鈉與鹽酸是否反應?猜想以下用什麼方法證明?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

  在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自學完成相關的題目透過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師高高在上,學生呆板受教的狀況,一開始就拉近了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書本的距離,學生帶著渴求知識的狀態自主學習。

  二、新穎的引導過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課堂教學,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得被動、枯燥,這正是過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灌輸知識,導致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本節課突出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實驗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完成。

  在氫氧化鈉與鹽酸是否反應,由學生說出實驗方案後,由學生觀察後對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解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鹽和中和反應定義的得出中和反應的表示式都大膽放給學生,然後透過電腦動畫的摸擬,是學生得出了中和反應的實質,然後透過事例讓學生分析其原因,從而概括出中和反應的應用。這樣做,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學習,讓他們在“過程”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知識。

  三、師生、生生互動,較好地處理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

  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單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節課問題的.設計較好地體現出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如:在學完中和反應後,讓學生討論:被蚊蟲叮咬後可以怎樣解決。

  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自然地將中和反應知識遷移為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在學完本節課內容後,讓學生總結這節課學到的知識,這樣同學們興趣高漲,整堂課學生處於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組內相互合作,同學們從團結合作中學會了知識,學會了交流。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了,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適時,適當的點撥和評價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體現出重過程和方法教育。

  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是放在對中和反應的實質的關注上,透過對中和反應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學生更關心生活。

  但是化學教學實施的是新理念是以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和培養探究能力為核心的。這其中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透過自己的實驗計劃進行驗證,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我由於擔心時間有限,故未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克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