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動物交朋友的教學反思
我和動物交朋友的教學反思
導語: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和動物交朋友的教學反思,內容如下,以供參考:
一、聽故事,引發考慮
《我和動物交朋友》這一課是透過一個真實的故事──長頸鹿“海濱”的故事引入課堂教學的。故事論述了發生在上海動物園的長頸鹿“海濱”吃了遊客扔給它的塑膠包裝袋後不治而亡的真實事例。教師講完故事後,自然地引發同學的考慮;聽了故事後有什麼感受,也就是這個故事留給我們什麼啟示?同學對此事感到很難過,很傷心,並且還在課堂中自然地引發出了“餵動物好不好”的考慮:有的同學認為應該把包裝袋拆開後再餵動物;有的同學認為根本不應該餵動物,他們認為動物園裡的動物應該有專門的飼養員餵養,這樣才是真正地保護動物,把動物當成人類的好朋友。
“餵動物好不好?”這個問題的提出出乎教師的意料,是由同學自身透過考慮、理解而提出的。對於同學即興提出的問題,教師沒有迴避,而是進行適當的引導,在課堂中引導同學展開討論,讓同學透過考慮,互相啟發,最終發現答案。事實證明,這個問題最後還是能夠找到正確答案的,而同學之間因為思維火花的碰撞而充沛體現了同學是課堂的主體以和“以同學發展為本”這一教學理念。
二、聯絡生活經驗,引發考慮
在理解“為什麼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問題時,教師透過媒體畫面的提示,啟發同學瞭解動物可以協助人們做很多事,如,打鳴的公雞,沙漠之舟──駱駝、莊稼的好朋友──青蛙等動物形象。同學透過仔細觀察畫面,聯絡自身的生活經驗,就能說出這些可愛的動物能夠協助人類做很多事,得出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結論。教師在選擇圖片時考慮這些動物的有關知識是同學平時見過、課外閱讀過的,事實證明同學能夠講清畫面的意思,這就體現了課堂教學要與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的原則。
課堂中教師還向同學展示了一段描寫動物協助殘疾人的錄影。錄影中一隻可愛的小狗能夠周到地照顧它的小主人──一個身患殘疾的小朋友,這段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同學,教師適時地引導同學觀察錄影中的小狗能夠協助小主人做哪些事?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感情?並聯系同學的'生活經驗考慮:作為人類的忠實朋友──狗還能夠協助人們做些什麼?以培養同學的發散思維。同學能夠互相啟發找到很多答案。同學的活躍思維再一次把課堂教學帶入了高潮,可以感覺到同學對“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觀點發生了更深切的認同,同學的情感體驗得到了提升。
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透過辨析題的形式讓同學分析一些不保護動物的現象。在看到“人們買鴿食喂鴿子”的畫面時,很多同學積極舉手發言,顯然不少同學都有“買鴿食喂鴿子”的生活經驗,看來這個班級的同學在保護鴿子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教師抓住了這一現象,再次讓同學體驗當可愛的小鴿子在啄食著你手中的鴿食時,其實它在對你說話,它會對你說什麼呀?一下子引起了同學回答的興趣,同學也很快能體驗到小鴿子對大家的感謝的話語,想和大家交朋友的心情,讓同學的心和小小的鴿子更加貼近了。教師帶領同學與鴿子進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情感對話,透過聯絡生活實際的親身感受,激活了同學的心靈體驗,使同學真正體會到了作為動物的朋友的快樂。
三、課內外結合,引發考慮
在《我和動物交朋友》的課堂教學中,要求同學介紹一個寵物,可以展示實物,也可以畫成一幅畫,在介紹的時候可以介紹小寵物的生活習性,餵養方式,也可以介紹一些有關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其實是讓同學能夠開展探究性地學習,有目的地去了解餵養小寵物的有關知識。結果,不少同學將自身餵養的小寵物帶到課堂中展示給大家看,並能夠流利地介紹自身的小寵物,甚至有一個同學提出了“為什麼烏龜是短命的動物”的問題,並在課外書籍中找到了相關答案。教師在課堂中和時褒揚了這個同學積極探求知識的主動精神,鼓勵其他同學今後有問題也應該到課外的書籍中自身去尋找答案。
還有一個同學提出家裡養的小金魚需要定期換水,但這些事情平常都是由喜歡金魚的爸爸來做的。當堂有一位同學對於如何給魚換水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提出了問題。作為教師明白:這個問題對於那位家裡養金魚的同學可能也說不清楚,於是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建議:是否能夠請這位提問的同學有機會到養金魚的同學家去看看,親眼目睹這位同學的爸爸是如何換水的,到時候有什麼問題還可以當面請教。看似在課堂上並沒有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其實教師在暗示同學假如碰到問題,不能馬上得到答案的話,可以開動腦筋,和小夥伴進行合作,開展一系列的調查,或者透過自身的小小的探究行動來尋找答案,這樣得出的結論將會更有價值。
課堂中教師還創設了情境,讓同學臨時把自身畫的關於小動物的畫安排成了一個小畫廊,把大家帶來的寵物安排了一個有趣的“動物之家”;還讓同學看了有關動物的錄影,錄影中提到了動物拯救者協助瀕危動物的故事,引發了同學的考慮;我們還能夠為一起生活在地球家園的動物們做些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需要同學在課堂中用語言來回答,希望他們將來長大了,能夠用自身的實際行動為需要協助的動物付出自身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