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的教學反思

口耳目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口耳目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口耳目的教學反思 篇1

  《口耳目》是識字,寫字教學的第二課,語文中的12個字都是象形字,並且配有形象的圖片。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識記漢字,應在辨認字形中瞭解字義,結合字議瞭解,識記字形。識字教學應在符合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的前提下,調動學生識字積累的熱情,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習。

  一 、選好課文,激發識字的興趣。

  《口耳目》這一課共十二幅漂亮的圖,十二個生字,那一個個妙趣橫生的象形字會不僅讓孩子們感到快樂,同時會激發孩子們無窮的想象力記住十二個生字。

  二 、瞭解學情,掌握第一手資料。

  這課要求孩子們認識的字雖多,但是並不難,並且這些字是和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今家長對孩子們的智力早期開發了,說不定許多字都認識。果然,不出所料,十二個字孩子們幾乎都認識。於是我將自己的教學設計由最初的強化識字為激發孩子們對祖國文字的喜愛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以及識字的方法上。

  三、 本課亮點

  1.透過讓生需找圖片和象形字之間聯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與訓練。

  2.透過分類記憶方法加強識字效果,既鞏固識字又更好的理解了字義,提高了學生識字能力。

  3.討論你在生活中如何識字,啟發課下自學熱情。

  四、不足之處

  1、教學目標一,認識12個象形字落實不紮實。

  2.教學各環節時間分配還需調整。設定機動環節,為後面寫字留出足夠時間。

  3.教學同音字“木”與“目”時,應先透過朗讀感受發現同音字的特點,用字義區別記憶是難點,在此處浪費時間過多。

  4.教學時應注意適當放慢語速,用更接近兒童的語言增加親和力。

  口耳目的教學反思 篇2

  第2課《口耳目》一課的教學,我在教學識字的環節中我採用:看圖讀字——比形認字——識記生字的識字方法。我先和同學一起學習了兩三個生字,滲透了學習識字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為其餘生字的教學埋下伏筆。其他生字我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觀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他人發言,從中吸取他人的記字經驗學習新字。

  在識記字形的環節中我採用比較法教學“日”與“目”。學生觀察“日”與“目”的字形時,發現“日”字裡面是一橫,“目”字裡面是兩橫,比較之後為了讓學生加深記憶,我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學過這兩個字,你能不能聯絡生活實際加深對“日”與“目”的記憶,讓學生思考了片刻,丁俊君同學主動站起來說:“老師,‘日’表示太陽,你看,天上太陽不就是一個嗎?所以‘日’字裡面只有一橫。‘目’表示眼睛,人與動物的眼睛有兩隻,所以‘目’字裡面就有兩橫。這位同學自告奮勇的舉動,恰如其分的`解說,贏得其他同學自發的熱烈的掌聲。教“禾”的字形時,王軍舉著小手說:木頭的“木”加一撇就是禾苗的“禾”。有的同學編兒歌,有的同學編謎語,有的同學做加減法識記生字等等。

  這節課我真的被小小的一年級同學給折服了,折服於他們善於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折服於他們那種無所畏懼的精神。想一想,我所做的就是給了學生一個機會,學生就給了我如此多的驚喜,我真是“不勞而獲”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