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式統計表》教學反思(精選6篇)

《複式統計表》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複式統計表》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複式統計表》教學反思 篇1

  《複式統計表》是蘇教版第九冊第十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統計表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複式統計表。透過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描述資料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這節課主要是教學認識和填寫複式統計表,並對複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本節課,我是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引入到北小學生的興趣小組,進而呈現例題青雲小學的興趣小組活動情況。例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呈現了五年級4個興趣小組活動的情境,並給出每個興趣小組男女生的人數,先讓學生把4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填在單式統計表裡。這樣,既讓學生回憶了單式統計表的結構和填寫方法,體會到每張統計表只能反映一個興趣小組男、女生人數情況,又為引出複式統計表提供了素材。

  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不要求學生製作複式統計表,但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學生有主動探究新知興趣,所以我本課中設計了搶答的遊戲,這樣透過搶答後的感受,這樣就順利的銜接到需要一張新的統計表,內容應該包括4張統計表的內容。由此激發了同學們的對學習新知的興趣。然後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一起經歷把4張單式統計表合併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知道表頭為什麼要分為3欄,每一欄分別對應的是橫行還是豎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透過填寫資料,體會到複式統計表是前面幾個同類單式統計表的綜合,在一張複式統計表裡能夠同時反映4個興趣小組男、女生人數。在填表後,提出了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針對填表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錯誤,讓學生交流計算合計數和總計數的方法,學會如何檢驗;第二個問題是搶答,再談這次搶答後的感受,透過兩次搶答,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複式統計表的優點。

  在鞏固練習中是採用了書上與課外相結合的形式。首先,為學生提供中國體育代表團費25-28屆奧運會行的獎牌數,讓學生把整理好的資料前些在複式統計表裡,並作簡單的分析,增強民族自豪感;接著,為學生提供2007-2010中國垃圾排放資料,完成統計表,讓學生分析資料,談感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小結中,讓學生暢談收穫,旨在讓學生感受,不但學到了有關複式統計表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從統計表中發現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學到了如何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改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到統計的應用價值。

  學習和掌握知識不應該侷限在課堂內。學會了有關複式統計表的知識後,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選擇題材,共同合作製作統計表,不斷鞏固和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促進學生相互間的情感。讓學生根據實際需要去應用所學到的知識,這是課堂教學最根本的目的。

  《複式統計表》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所執教的是國標本蘇教版第九冊第十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複式統計表》。這個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透過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描述資料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這節課主要是教學認識和填寫複式統計表,並對複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學生學習統計主要是為了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因此,不宜讓相對繁瑣的製表的操作干擾學習重點。況且,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手工繪製統計表的需要越來越少。而且考慮到複式統計表的結構、表內資料的填寫和分析,都要比單式統計表複雜,教材給學生提供了結構完整的複式統計表,只要求學生把資料填寫在複式統計表裡並進行分析,而不要求學生自己製作複式統計表,這就合理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這樣,便能使學生更加關注統計的全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統計方法。

  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不要求學生製作複式統計表,但是我在教學中考慮到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給予,而應該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發現,獲取新知,同時能讓學生深刻感知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我在複式統計表的呈現方式上作了一些改變。不只是出現一個現成的統計表,而是帶領學生一起經歷了設計複式統計表的過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我首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複式統計表該如何設計。學生已有了單式統計表的基礎,所以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內容。但這時學生的思維是零散的、片面的。我再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引導他們一起設計出複式統計表。在設計的過程中著重讓學生感知“表頭”的設計。

  在認識統計表時,我先讓學生認識這張統計表的整體結構,橫欄表示什麼?豎欄表示什麼?表中資料表示什麼。接著讓學生說出不同格子所表示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學會看統計表,先看橫欄,再看豎欄。為下面在統計表中填寫資料打下基礎。

  我在整個新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藉助單式統計表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有助於學生經歷知識的發展過程,體會用複式統計表描述資料也是解決問題的需要。

  根據不同的內容統計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收集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統計表給學生看,讓學生明白欄目的設定應該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統計表的具體形式是可以變化的`。

  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學生調查統計自己身邊的事,引導學生經歷資料收集的過程,意識到統計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學習教學的樂趣,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我先讓學生給自己的課堂表現評星,分為三星、二星、一星,再分四個小組進行調查。最後填寫在一張複式統計表,並由此讓學生分析他們的課堂表現。最後以一句激勵的話:我想我們每位同學只要能夠做到每節課都象今天這節課一樣,認真聽講、主動探索、積極發言,成功一定屬於你們!作結束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改動較大的兩個環節,從課堂效果來看,我覺得還是不錯的。只是時間還要控制好一點。

  《複式統計表》教學反思 篇3

  這是我上星期上的一節課,《複式統計表》的第一課時。這節課結束後,我就覺得上的特別的不理想。其中有好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會看錶、會填表。所以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看錶,著重就是表頭裡,它裡面分了三欄,這個內容要重點講一下。我卻忽略了,沒有把重點突出講,使得重點不重,詳略不當。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高潮部分,而課堂教學也應該是這樣的。接著,填表又該如何填。講結束後應該及時的鞏固,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可以指著表中的某個數字,讓學生說出它表示的意思;也可以擦去某個數字,讓學生在來填,等等。

  再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說,首先,整節課都沒有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在現在看來,小組合作的環節可以穿插在練習中。根據練習二十的第一題,我可以讓學生當場調查小組成員家庭電話擁有的情況,然後根據統計的資料製作一張統計表。一整節課都是在看題——填表,看題——填表,學生就會覺得不耐煩了。加上小組合作的活動,既可以及時的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又緩解了學生解題時的疲勞。

  其次,課堂中的互動也比較少。主要表現在教師單向“動”得多,師生群體之間“動”得少。記得曾經有個老師這樣說過:現在的年輕教師上課時往往習慣自己講個不停,沒有顧及到學生的主體性。而年長的教師卻能夠做到放手讓學生自主的去學。其實,真正有效的互動應該建立在學生產生互動需求的基礎上,是一種思維的碰撞,是情感的溝通和經驗的提升。學生在互動中不但能夠獲得知識、提高技能,而且在互動中還能不斷生成智慧、提升人格。

  還有就是,我的激勵性的評價語句太少了,這節課幾乎沒有用一句。適當的鼓勵、讚揚學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我在課堂上的靈活性還不夠,這方面要加強練習。這次課,我覺得上的比較的枯燥,學生們也都失去了興趣。所以在課堂上同學們就顯得騷動不安,如果我能夠及時的加個小遊戲,或者讓他們小組討論一道習題,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知道了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想下次這節課一定會上的比這次好。

  《複式統計表》教學反思 篇4

  複式統計表是在一年級學習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能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統計中,學會同時對兩種數量進行統計,認識一般的統計表和複式分段統計表,能根據統計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反思:

  本課是有關複式統計表的新授課,主要學習複式統計表的設計與資料分析.教學時,新課開始,先讓學生猜測:上一節課我們利用求平均數的方法,得出紅隊的身高佔優勢,那麼身高高的隊員,彈跳的高度是否也一定高呢?然後投影藍紅兩隊的彈跳高度資料,然後讓學生分析用什麼方法可以比較出藍紅兩隊的彈跳高度呢?

  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方法:

  1、求平均數

  師接著引導:若人數較多,求平均數不簡便,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2、將資料進行整理一下,數一數各隊跳45釐米的有幾人,46釐米的有幾人……

  學生列表後發現很麻煩。

  3、進而將資料進行分段統計,列出了兩個表。

  學生觀察兩個表後,仍然很難比較紅藍兩隊的彈跳情況。

  4、學生交流,畫出了複式分段統計表

  本節課留給了學生充分思考的機會,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逐步引導,層層深入,由學生自己想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分外高興,印象深刻,並且體會到了複式分段統計表比單式統計表具有優越性,效果很好。

  《複式統計表》教學反思 篇5

  複式統計表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透過具體的統計活動,使學生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掌握填表、分析的方法。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及統計的應用價值。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我設計了讓學生髮現單式統計表的不足,從而感受到複式統計表的需要這一過程,並嘗試讓學生將單式統計表合成複式統計表的這一過程,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複式統計表的結構。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和學生共同完善複式統計表的各個部分,幫助學生清晰的認識複式統計表的結構,也為學生能正確地填寫和分析複式統計表作了很好的鋪墊。這節課,我用了較為多樣的激勵語言,很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在學習方法上,讓學生談怎樣把單式統計表改成複式統計表的方法時,我應該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策略。

  2、在學生彙報時我提問了一名學生,這個學生一步到位講完了,我就過去了。應該抓住知識的生成點,讓學生說複式統計表就是合起來,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加起來,這時老師及時引導,那隻能看出總數不能夠看出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所以需要加上男生活動和女生活動一欄。應該讓學生從不會一點點去描述,讓大多學生聽會。

  3、重點內容是分析資料不是看錶。

  4、這節課的容量大,很遺憾的是課本設計的習題不能一一在課內完成,學生們初學複式統計表還得不到充分的練習,這樣孩子們對正確填寫複式統計表還不夠熟練,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

  《複式統計表》教學反思 篇6

  雖然不止一次上公開課,但每一回站在公開課講臺上的感覺,總是跟以往上課不一樣,我還是會一樣的緊張、一樣的興奮、一樣的執著!

  這是本學期校本教研《巧用身邊資源 構建有效課堂》的研討課,也是我參加縣片際教研送教下鄉所上的一節研討課。經過精心的準備,努力的嘗試,真切的實踐,仔細尋思起來這堂課可以說是讓孩子們嘗試到體驗的精彩,達到了構建有效課堂的目的。

  一、創設自然情境,有效導趣。

  在預設教案時,我充分研讀了教材,課本教材以“青雲小學五年級興趣小組活動人數情況”為教學素材。經過再三考慮,我認為這樣的素材比較普遍大眾化,很難激起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於是我有意識地將課本教材進行整合改動,以不久前發生在北京的孩子們特別熟悉的、喜歡的第29屆奧運會為情境。課前讓孩子們說說奧運見聞、看看奧運畫面,叢而最大限度的激起孩子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課始自然的以孩子們關注的“獎牌問題”作為本課的導火索引入新課。先用文字敘述的方式統計獎牌,讓學生自然而然的產生要用統計表來統計的內心需求,這樣的匯入有趣而有效!

  二、重視知識發展,有效展開。

  由單式統計表合併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讓學生嘗試進行,這是本課濃墨重彩的一筆。有沒有合併的必要呢?課前我也特別的矛盾,誠然學生合併的統計表一定存在許多不足,然而,我認為“合併”這一過程卻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這一過程,讓學生認識複式統計表的學習是反映更豐富的資訊的需要,體會到複式統計表由單式統計表發展而來,初步感悟複式統計表的結構。教師對合並後的統計表不作否定,而是出示複式統計表,組織學生進行比較。比較的目的,是為了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讓學生藉助先前嘗試合併統計表的經歷初步認識複式統計的結構,也為接下來學生獨立填寫複式統計表作了鋪墊。同時藉助比較,強化了對“表頭”以及“總計”、“合計”的認知。在學生填表時,並不讓學生平鋪直敘,而是讓學生先想想該先填什麼,直接填寫的資料和計算後填寫的資料,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區分開。這樣做讓學生直觀明白該怎樣填寫複式統計表,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三、提出有序要求,有效合作。

  本課從課始的填寫單式統計表,到填寫複式統計表,再到看書完成主題圖統計表,到最後的調查活動。這每一個環節不僅體現了要求明確,而且充分達到了有序合作、有效合作的目的。讓學生透過合作完成,應該說學完這節課學生間的合作能力一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養。

  四、巧妙聯絡生活,有效拓展。

  這是課標的要求,本課運用複式統計表是建立在生活需要的基礎上。本課設計的統計獎牌、統計人數、統計電話都是生活中實實在在所必需的,以及課末的讓學生了解生活中不同的複式統計表,所有這些都體現複式統計表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讓學生真切的體會統計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再次感受到學數學的用處和學數學的樂趣,從而喜歡上數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