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景教學反思範文

無錫景教學反思範文

  篇一:無錫景教案

  課 題:《小調集萃》 (一)

  教 材:人音版教材 第八冊 第五單元《小調集萃》 教學年級:七年級 課 型:綜合課 教學課時:

  一、教材分析

  《小調集萃》選自人音版教材七年級下冊,本冊教材按四個板塊佈局,第一板塊以體現以美育人為指導思想組織內容;樂文化;第三板塊圍繞音樂相關姐妹藝術展開。秀的傳統音樂文化為主,是繼

  《沂蒙山小調》為教學內容。

  二、學情分析

  他們對中國民族音樂有學習瞭解的慾望。但透過以往的學習,對漢族民歌有一

  三、教學目標

  (一)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賞析、比較、討論、演唱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體驗感受小調的獨特的韻味和魅力;

  (二)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欣賞《無錫景》、《沂蒙山小調》,初步瞭解小調的藝術特點;

  2、能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無錫景》,學習用方言演唱片段,能夠背唱一段歌曲;

  3、初步瞭解“魚咬尾”的創作手法;知道方言和襯詞在民歌中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感受小調獨特的韻味和魅力,瞭解小調的藝術特點。

  難點:用親切柔和、自然流暢的聲音唱出《無錫景》的曲折婉轉、清新秀麗。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可積累一些小調歌曲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涵蓋感受與欣賞、表現等領域的音樂綜合課,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將《無錫景》作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來賞析、演唱,同時讓學生對比欣賞《沂蒙山小調》,自主發現總結小調的藝術魅力。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遵循“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突出音樂特點、弘揚民族音樂”等課程理念,力求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具體來說,我認為本節課有這樣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以音樂要素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小調的音樂特點。本節課把體驗感受小調的獨特魅力和韻味、瞭解小調的藝術特徵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此,我在對兩首歌曲進行了深入地分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歌曲的語言、旋律、結構等方面去體驗小調在敘事中抒情、曲調曲折細膩、分節歌的結構、格式固定等藝術

  本資料來自於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特徵;讓學生髮現、實踐體驗魚咬尾的創作手法;鞏固波音、倚音、一字多音的演唱;並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無錫景》細膩委婉的風格和吳儂軟語的小調風味;《沂蒙山小調》熱情豪放的風格及婉轉悠揚的甩腔韻味。

  二、以“聽”為主要手段,展開豐富的參與體驗活動。本節課充分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音樂來展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透過反覆的聆聽、演唱來體驗作品所蘊含的音樂美,每一次聆聽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目的和關注點,應該說很好地突了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同時採取辨一辯、唱一唱、動一動、比一比等豐富的教學形式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鑑賞及實踐能力。

  三、以“生”為課堂主體,調動學習的興趣與能動性。本節課在以生為本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力求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教師只是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體驗、主動參與、積極實踐的.機會。

  雖然在設計和課件製作中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與音樂達到和諧共鳴的境界還需下一番功夫,聲、琴聲、語言去打動、感染學生。

  篇二:《無錫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學習江南民歌《無錫景》,欣賞並瞭解與之有關的音樂,增強對江南民間音樂文化的認識和喜愛。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聆聽中體驗江南音樂的風格。並透過歌唱、交流、互動等音樂活動,進一步品味江南文化。

  3、知識和技能:初步瞭解小調及民族五聲調式,能用歌聲表現歌曲的基本風格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用歌聲唱出《無錫景》親切溫柔、細膩秀美的風格; 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1.複習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旋律。2.瞭解五聲調式。3.模唱五聲音階。

  二、學唱新歌《無錫景》

  1.聽聽《無錫景》

  A 關注歌詞內容,介紹了江蘇名城無錫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語氣襯詞?

  B 關注旋律特點 ,歌曲的結構,樂句旋律的走向怎樣?

  師生討論:旋律---“音串” 曲折下行的模進。“小橋流水”形象的音樂化身。

  結構---四個樂句,起承轉合。一曲多段詞,分節歌形式。

  歌詞---多語氣襯詞“呀”“末” 。柔和的語調讓聽者倍感親切。 師總結:《無錫景》歌詞有很多版本,大體都是生動地介紹無錫城的歷史、風光、

  特產與城市發展新面貌的,旋律細膩秀美,富有江南特色。

  2.唱唱《無錫景》

  A 視唱歌譜。(擊拍學唱)

  難點解決:曲譜當中的裝飾音記號倚音、波音,以及切分節奏的唱法。

  B 普通話學唱

  難點解決: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要求:歌唱狀態;用輕柔的聲音學唱,要有氣息的支援;女生用輕假聲,男生低八度,鼓勵男生用假聲唱。

  3.品味《無錫景》

  A欣賞吳方言演唱

  問:欣賞了方言演唱後,聽覺上有什麼不同感受?

  討論:蘇州方言的特點,並舉例:“我”“讓”

  B學習小調知識:定義,產生,江南小調的音樂特點。

  江南民歌曲折婉轉,清麗流暢。而軟、糯、甜、媚的吳方言的演唱更讓他具有溫柔、含蓄、纏綿的音樂特質。

  人們把這種小腔調,小結構的歌曲稱為“小曲”、“ 小調”,是人們在勞動之餘,日常生活當中以及婚喪節慶用以抒發情懷、娛樂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種典型的體裁。地域性強,常用方言演唱。

  C 模仿吳方言演唱(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至少會唱一段方言歌詞。

  D 分組反饋,即時評價。

  E教師彈奏琵琶為學生伴奏。

  三、 小調彈唱與蘇州彈詞

  1.影片《金陵十三釵》中的彈唱

  小調相對來說流傳面較廣,遍及城市和鄉鎮,其內容廣泛涉及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因為有職業藝人與半職業藝人的傳唱和加工,從而和曲藝、戲曲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2.小調與彈詞。高博文彈詞唱小調

  《無錫景》俗稱《侉侉調》, “侉侉調”促成了約在明初建文年間,中原一帶“絃索”(琵琶、三絃等伴奏的彈唱形式)的形成。因此,小調也經常江南的曲藝藝術——蘇州彈詞融合在一起。

  四、結語,在江蘇小調《楊柳青》歌聲中下課

  江南的民歌和音樂體現了錦繡江南的風貌,表現了人民豐富的情感.讓我們今後多去接近和了解民間歌曲,民間音樂,領略其中無窮的魅力!

  篇三:無錫景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江蘇民歌的主要特點。理解裝飾音、波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能夠準確的富有情感演唱《無錫景》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音樂審美情趣,加深對中國民歌中的小調的喜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無錫景》

  教學難點:掌握《無錫景》中裝飾音、波音的基本特點,感受歌曲的特點,能準確把握其情感。

  教學用具:多媒體、鋼琴。

  教學準備:利用網路資源製作電腦課件。練習本歌曲的伴奏

  教學過程

  一、走入無錫(4分鐘)

  1.播放有關江蘇的風光片片段。展示江蘇的主要樂器圖片。

  2.對江蘇無錫進行簡單的介紹。

  3.觀看影片及聽教師的介紹,初步感受一下無錫的風土人情。

  (對無錫有初步的瞭解。視覺的衝擊,引起學生的興趣,以便引入今天上課的主題。)

  二、曲目分析(10分鐘)

  1、播放《無錫景》的影片。

  2.由教師提問:大家還記得之前學過的音樂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師提示:力度、速度、節奏、旋律、主要伴奏樂器、民族風格。

  3 、師: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無錫景》的音樂要素。每組派一名代表公佈答案。

  4.欣賞一遍。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情緒。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並將答案寫在紙上。

  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欣賞音樂。為後面學唱這首歌做好鋪墊。利於準確把握其演唱特點。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

  三、學唱歌曲(20分鐘)

  1.由教師示範彈唱本曲一遍,說出本歌中的重難點—波音、裝飾音。帶領學生著重練習。

  2.教師彈伴奏,學生跟學第一段。第一段唱熟後,分組自學第二段。

  3、教師彈伴奏繼續學習二三段。

  4.點學生起來唱。

  5.學生認真聽,富有感情的、用柔和的聲音學唱。

  6.個別同學試著獨唱。

  由教師引導學生演唱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也有利於教師對學生演唱時所發生的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

  四、拓展訓練

  播放江蘇民歌《茉莉花》影片,學生跟隨演唱。

  以學生聽唱,結束本課的學習。

  《茉莉花》與《無錫景》的風格相似,使學生加深江蘇民歌小調的印象。

  五、教學板書設計

  題目:《無錫景》

  特點:江蘇民歌小調,曲折婉轉的情緒。旋律優美,節奏規整;速度:中速;表達了對無錫的讚美。

  重點:波音、裝飾音。

  六、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採用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有什麼好的經驗?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問題,你有哪些應對建議?

  教學理念:

  教師與學生角色的定位: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從課堂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並能準確的表達出對於音樂的感覺。所以,本人堅持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主,教師引導為輔進行音樂教學。

  以簡單的唱歌變為簡單的歌唱。本人認為唱歌和歌唱是有明顯區別的。唱歌,隨便哼哼兩句,不帶任何情感的也叫唱歌。而歌唱是需要富有感情的去演繹作品。感情的準確把握需要我們對作品有一個理論上的認識。最基礎的就是作品的背

  景、旋律、節奏、力度等等方面的瞭解。只有對作品進行剖析,才為歌唱做好了鋪墊。本節課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對《無錫景》的音樂要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在學唱的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輕重緩急,引導學生由唱歌逐步演變為歌唱。 教學方式:

  小組合作,教師引導。

  注意的問題:

  《無錫景》需要以輕柔的聲音去演唱,但是由於學生習慣於大聲的唱,再者部分男生處於變聲期,所以要求達柔和的效果,一節課上很難完全做到。 應對建議:

  以後應該多注重學生唱歌時的發聲方法和呼吸方式。多唱嗚母音,學會輕聲唱歌,而不是一味的大喊。

  反思:

  ---------------------------------------------------------------------------------------------------------------------------------------------------------------------------------------------------------------------------------------------------------------------------------------------------------------------------------------------------------

  篇四:無錫景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受歌曲《無錫景》的風格特徵,瞭解歌曲的表現手法。

  2、能力目標:能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嘗試用方言演唱片段,體驗江南民歌婉約的韻味。

  3、情感目標:透過教學,使學生從中享受民歌演唱的樂趣和江南小調細膩委婉的美感。

  教材分析:

  《無錫景》是一首江南民歌,清末就已經流行於江南一帶。其旋律曲折婉轉、清麗流暢、優美動聽,歌曲具有分節歌的特點。歌詞描述了無錫的歷史名勝和風土人情,呈現出一幅幅濃郁的江南水鄉畫卷。歌曲為五聲宮除錯,起、承、轉、合的結構,四樂句落音分別為“1 5 3 1 ”,旋律趨於下行。樂句、樂節的句逗處,常用“呀”、“末”等語氣襯字,再加上吳儂軟語的方言因素,詞曲結合緊密,聽起來親切柔和、耐人尋味。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能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2、難點:準確把握歌曲中所體現的江南音樂的風格特色,用吳方言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古人云:“詩言志,歌詠言。”民歌是勞動人民心聲的自然流露,是勞動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描繪的一幅幅真實生動的歷史畫卷,是一定社會歷史,時代生活和風土人情的一面鏡子。今天,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三首民歌,請你們將聽到的歌曲,和情緒、地域相連線,注意聽仔細了。

  先分別播放《牧歌》、《青春舞曲》、請學生辯一辯兩首曲子的情緒特點,第三首《無錫景》由教師範唱。

  過渡語:生活在江南水鄉的你們是不是對這樣的旋律感到特別的親切呢?又是怎樣的旋律,使歌曲這麼優美、抒情,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首江蘇民歌《無錫景》,去一探究竟。(出示課題)

  首先,讓我們靜靜的聆聽,感受旋律是以怎樣的形態呈現的?

  二、新課:

  1、初聽音樂

  提問:是以怎樣的形態呈現的?(生回答:波浪線)

  問:那這條波浪線的起伏怎樣的呢?一起用“Lu”哼唱旋律。

  (提示Lu的口型,歌唱的姿勢)

  2、師加入裝飾音演唱,讓學生髮現與剛才的演唱有什麼不同

  生:發現波音和倚音

  3、裝飾音的點綴使我們的音樂顯得更細膩,所以接下來的一句請同學們找找哪裡更細膩、更柔情呢?

  4、第一、二句連起來,再次感受旋律帶給我們的委婉、細膩之美。

  5、師跟著接唱第三、四句,生學唱,注意節奏

  6、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

  7、過渡語:起、承、轉、合的四個樂句,構成了《無錫景》的完整曲調,其中波浪線的委婉,波音、倚音的細膩,節奏的俏皮以及情緒的綿長,共同融合成了這首樂曲中委婉細膩的江南特色。

  請同學們再次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感受這些委婉細膩的特點,並思考旋律總共有哪些音組成呢?

  8、5個,1 2 3 5 6,正好是我國的民族五聲音階,分別對應宮、商、角、徵、羽。歌曲的結束音是“1”,所以這是首宮調式的歌曲。

  三、唱詞:

  過渡語:《無錫景》的旋律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江南韻味,一首好的、成功的歌曲,離不開詞曲的完美結合,那麼歌詞又是怎樣體現江南韻味的呢?請大家輕輕把書翻到42頁,讓我們側耳傾聽。

  1、提問:歌詞是怎樣體現江南韻味的呢?

  個別學生回答:出現了方言“唱撥拉”、“細細道道”、“靠拉篤”??

  出現了無錫方言,更突出了地方特色。

  還有句末的呀、末、那、這是襯詞,顯得更加親切,富有生活化

  2、一起把第一段歌詞讀一讀,感受方言特點。(師生合作)

  3、學唱第一段歌詞,大家肯定注意到歌詞中的“情、各、景、聽”上面對應幾個音?4個音,像這種一字用多個音來演唱的,我們把它稱為“一字多音”

  4、學唱第二、三段歌詞唱唱。

  5、同學們這麼善解人意,把短短四句的一首《無錫景》理解的這麼深刻。同時,我也相信你們一定也感受到了江南小調的委婉細膩,說說它表現了一種怎樣的情感?(讚美了無錫的景色,充滿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那我們就帶著這種熱愛之情,再次完整演唱全曲。

  歌曲的結尾是不是讓我們覺得意猶未盡啊,老師也覺得意猶未盡,讓我們再次完整演唱歌曲,暢遊在無錫的青山綠水之間。

  6、你們表現的這麼棒,無錫的歌手也想一展歌喉,表達內心的讚美,我們來聽聽她的演唱。 欣賞方言版《無錫景》

  四、創編

  一曲《無錫景》唱出了無錫人對家鄉的熱愛,那同學們想不想用歌聲唱出我們自己的家鄉——常熟的美景呢?

  1、欣賞教師自己創編的《常熟景》

  2、以“尚湖”為景一起來創編歌詞。

  3、跟伴奏演唱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唱了《無錫景》這首江蘇民歌,老師還想再次考考你們

  六、結束語

  江南音樂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山清水秀的地形地貌孕育了秀麗柔美的江南音樂,讓我們暢遊在江南音樂中感受它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