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與冷卻》的教學反思
《加熱與冷卻》的教學反思
科學課是科學教師與孩子們共同走進科學世界的鑰匙,科學課堂應該是教師對孩子學習科學的一種引領,基礎的科學知識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孩子們進一步探究科學世界的基礎;科學興趣的培養是孩子們探求科學世界的不竭動力;一個個有關科學的問題是孩子深入去探究的小目標;科學的探究方法與相關的能力卻是孩子們挖掘科學寶藏的工具。這些便是每一節科學課的追求。
《加熱和冷卻》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冷和熱”中的第三課。本課包括兩個活動過程:第一課時:關於加熱和冷卻對物體形態的影響。第二課時:加熱和冷卻對物體體積的影響。本節課活動探究的`是第二課時,加熱和冷卻是學生常見、熟悉的現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認識,也有很強的研究興趣。因此,在備課和準備活動器材及教學中,我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條件,力爭讓學生都有動手動腦、親歷探究的機會。
一、認識固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首先讓學生看夏天和冬天的圖片,這樣不同的季節裡,同樣的電線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帶著這樣的疑問展開了活動探究。我先做了銅球透過鐵環的實驗,抓住怎樣看見銅球在加熱和冷卻時產生了熱脹冷縮,給學生帶來了思維的挑戰,抓住把銅球看不見的熱脹冷縮看得見這個重點,突破難點,加熱和冷卻銅球這個實驗比較經典,但是很危險,作為演示實驗既能有效地進行提問,讓學生產生思維的火花,又能控制實驗的時間,透過實驗學生也知道了不同的季節裡,同樣的電線為什麼不一樣長。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可以藉助物體觀察肉眼看不見的變化,為研究液體氣體的熱脹冷縮做好鋪墊。
二、認識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利用小玻璃瓶和細吸管的有效組合,學生能夠很清晰地瞭解水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而且利用小組做不同液體的實驗,時間利用合理,最後交流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科學探究既是科學的教學方式,也是科學的學習方式,本節課的結構是非常典型的適合於探究內容,因而在設計方面注重體現這一理念,從對學生探究的“引”——“扶”——“放”,幾個層次的探究實驗,學生們在老師的引領之下,從按著老師的要求做探究到自己設計實驗做探究,學生的體驗是充分的,認識也是深刻的。
三、認識氣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讓學生根據現有的材料自己設計加熱和冷卻空氣的實驗,小組同學勇躍參與到討論中,讓學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創造力和合作能力,既給了學生自主權,又使空氣的熱脹冷縮性質更有說明力。
這一節實驗探究課在問題分析上,層次比較明晰。在實驗的設計上,既注重了實驗的全面性,又注重了對學生的導與放。在預測的基礎上,不是僅以一個實驗來說明,而是引入了多個實驗來驗證,體現了科學的嚴謹性。在實驗的組織上,注重示範與引導、放與扶的關係,放手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自行選擇器材,教師只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這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提高探究能力很有好處,同時也保護了孩子探究的樂趣與慾望。
四、加熱和冷卻對物體的影響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溫度計就是利用熱脹冷縮的性質發明的,乒乓球癟了怎麼辦能讓它鼓起來等等。讓學生把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能解釋不解的問題,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總之,上完一節課,就有一節課的收穫。不管好的方面還是不足之處。優點繼續發揚,不足加以改正。人總是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