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大小教學反思範本

可能性大小教學反思範本

  篇一:可能性大小教學反思範本

  在備這節課之前,我查閱了有關機率的各種資料,希望能夠幫助我理解教材,把握好“可能性大小”的總體方向,確定好重難點。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覺得以下幾點做的挺到位的:

  一、遵循機率的認知規律

  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隨機事件的課,需要試驗的驗證,體驗和感悟的。因此,我採用了“猜想——驗證——感悟”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建構“可能性大小”的原始經驗,得出猜想。再組織學生進行驗證,提供4:2的黃白球比例提煉“小機率事件”,製造與原有認知的衝突,解構了原有認知,促成學生積極尋找原因,最終感悟出“當試驗次數少時,出現相反的情況是正常的;當試驗的次數越多,就越接近我們的猜想。因此,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的結論,使原有的知識得到了重構和昇華。

  二、注重生活經驗的開發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生活是我們數學資源開發的寶庫,能利用好生活經驗是學好數學的前提。這節課我在兩個環節注重了生活經驗的開發:(一)引入環節,尊重學生的原有認知,以最直接、快捷的方式提煉出數學知識,給後面的探討奠定基礎、留足時間。(二)運用環節,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我們要創造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因此,在課的最後我讓學生設計“抽獎轉盤”,促使學生調動生活中的所有經驗和所學的“可能性大小”知識,將其融入設計轉盤的活動中。我想當數學與生活攜手共進的時候,我們的數學也就擁有了活力、擁有了生機。

  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話雖老了點,但卻是不變的真理。興趣會促使人主動的去尋求知識和真理。這堂課我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設計了“猜球遊戲——摸球遊戲——摸獎遊戲——闖關遊戲”等四大遊戲,環環相扣,不斷地調整課堂的氣氛,調節學生的狀態,將整堂課維持在最佳狀態。

  當然,由於經驗不足,這堂課也留下了我的遺憾:

  一、小機率事件沒有更勇敢的面對

  雖然說,在備課前我就小機率事件就給予了充分關注與思考,也曾經猶如初生牛犢般勇敢面對。但是,試教的碰壁使我變的小心翼翼起來,於是試圖透過比較分析來幫助學生感悟頻率與機率的區別,卻忽略了及時製造認識衝突的可貴之處,如果在學生髮現小機率問題後就及時追問:“怎麼摸到白球的次數和黃球的次數一樣多,這是怎麼回事呀?”這樣就可以促使學生思考,引出統計全班的必要性,這樣整堂課也就更加飽滿了。

  二、沒有用更適當的方式呈現資料來源

  由於“可能性大小”的特殊性,本身就包含著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提供的資料最好是有根有據的,這樣才具有說服力。因此,我覺得這堂課的兩個細節還需要再修改一下:(1)彙報環節,要採用小組長站起來彙報式。(2)出示四個小朋友的實驗結果時,要提供更詳細的材料。

  這堂課留給我的啟發是——當學生經歷過“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那山,水不是那水;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的求知過程後,相信他們才會真正領略知識的真諦。因此,我覺得平時教學時,要善於利用學生的原有認知,找準生長點,採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提煉和昇華,逐步形成高於生活的數學知識,才是上策。

  篇二:可能性的大小教學反思

  《可能性的大小》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P108—110的內容,透過對教材的深入瞭解分析,我們知道在二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並能用 “可能 ”“不可能”“一定”這樣的詞語描述這些現象。本課時的學習主要是在二年級的的基礎上,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並能用“很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經常”“偶爾”等詞語進行描述,從而為今後學習可能性以及用數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礎。

  整節課的設計,我貫徹了“猜測—試驗—分析試驗資料”這一主線,讓學生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讓學生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本課時的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一、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複習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二、 摸球遊戲——研究兩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

  三、 聰明屋——研究三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

  四、 實際應用、拓展

  1、幸運大轉盤。(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

  2、小小設計師(怎麼樣才能讓我們中獎的機會變大呢?)

  3、 操練場——連一連。

  (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彙報結果,強調重點字詞的的理解)

  4、 你說說,我說說(對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斷、描述)

  五、全課小結。

  課後,參與評課的老師給我提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實在獲益良多。

  首先肯定的評價讓我深有感觸。具體摘錄如下:

  1、 體現了較充分的教學預設。在摸球遊戲(研究兩種結果可能性的大小) 結束後,透過觀察摸球情況統計表,反問剛才猜選黃球的學生,現在讓你再選一次,摸到哪種顏色的球可能性大?(白球)師追問,你為什麼要改變主意呢?透過質疑、推理、驗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使學生的理解更加透徹,認識更加深刻。

  2、 體現了個人的教學機智。在“聰明屋——研究三種結果可能性大小的”環節

  中,(盒子中裝了14個球,分別是8個白球,4個黃球和2個紅球,閉上眼

  摸出1個球,可能出現哪些結果結果?請列舉出來。)

  老師首先讓學生猜測,學生根據“數量多——可能性大,數量少——可能性

  小”的規律猜測: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最少.

  接著,小組開火車試驗摸球,結果出乎意料:小組共8人摸球,黃球4次,白球3次,紅球1次。教室裡馬上出現的了3——5秒鐘的停頓,包括上課的老師、同學,以及在場聽課的老師。這時老師及時反應:不對啊?同學們,怎麼跟我們剛剛猜測的結果不一樣呢?這時候,一學生反應:“繼續摸!”好及時的三個字,馬上激發了所有同學的思維活躍性,重新啟動了課堂。在老師和同學的互動下,得出只有摸球的次數越多,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就越大的結論。經過這一停頓,不但使學生產生了“思維衝突”,而且很好的拓寬了學生動思維廣度,讓學生對“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多少之間的密切關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很慶幸這次課堂上出現的“插曲”,雖然有點“險”,但在老師與同學的默

  契與機智中及時“化險為夷”,這不僅鍛鍊了我個人的課堂調控能力,也為我積累了難得的教學經驗。

  3、 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使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生活照、校園實物等),

  讓學生思考起來會感到非常親切、有趣,也易於理解和掌握,從中獲得積極

  的情感體驗。

  4、 “操練場——連一連”,讓每一個學生獨立判斷資料與文字表述之間的對應

  關係後,動筆進行匹配連線的書面練習作業的;能夠強掉圈出重點的字詞。

  5、 “幸運達轉盤”讓學生應用可能性的大小與數量的多少有關的知識,去理解、

  分析商家促銷活動的營銷策略的;“小小設計師”讓學生按“顧客”的意願,運用可能性的知識設計抽獎轉盤。

  另外的一些改進建議,讓我受益匪淺,包括下面幾點意見:

  1、適當調整教學容量,把握課堂時間,不宜拖堂。

  2、注意學生回答問題的習慣培養,引導學生“耐心聽別人發言”。

  3、板書設計可以把縱向的結構改為橫向結構,找準清晰與簡潔的平行點。 最後廖勝斌老師小結了這次水藤片青年教師展示課的情況,對於我們年輕教師的成長積累給予了肯定,也為我們指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年輕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必須把年段內的知識點了解透徹,站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備課,抓好平時課堂的學習習慣培養,如坐姿,傾聽的習慣,回答問題的組織性等等,像“圈出重點字詞”的良好聽課筆記習慣,值得提倡。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深的體會到找準新知識切入點的重要性,如何巧妙地、有的放矢地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含有數學問題的情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把問題設在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思維上的矛盾和衝突搭起了一個平臺,調動起學生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去實現知識的建構,並從中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

  反思再三,《可能性的大小》一課對我來說是又一個新挑戰,也是一個新突破。我深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往後數學教學改革的道路上,我將繼續努力,為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成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