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教學反思範文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開國大典》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篇1

  執教《開國大典》一課後,我反覆回憶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自己有了可貴的進步,也留下了些許遺憾。結合香港友誼學校的領導、專家和兄弟學校的老師點評之後,我作出以下反思:

  整節課,我時時留意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教師的教態,語言都比較得體,學生在相對放鬆、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真正體現了和諧課堂。

  執教過程中,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目較明確。在學生默讀課文後,交流概括出開國大典的幾個場面,然後直奔重點,學習典禮這一部分。既整體把握,也緊扣重點。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堂課中,我結合預設的學習目標,注重滲透學法的指導,如:結合背景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邊讀邊展開想象理解課文內容;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一滴水能映出太陽的光輝,在學法指導的基礎上,學生能準確抓住一齊、歡呼、歡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等詞,體會人們因新中國成立激動而興奮的心情。再如學習升國旗部分,學生也能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體會句子包涵的情感。結合課前查詢的資料,體會站字背後的言外之意,對文字有了深層次的理解。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我還及時捕捉學生的思維的閃光點,及時地進行評價。對課堂上出現的失誤及時進行自我批評與反思。課堂的開放、民主,平等得以體現。

  課後反思時,我深刻地意識到:這堂課中,朗讀指導沒有體現層次性。在學習課文的重點段,必須要充分地學生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與評價,才能體會首都人民的興奮、激動、自豪的心情。離不開教師的指朗讀指導。但課堂中出意兩次小小的`意外,打亂了思緒,不夠鎮定、冷靜,導致對教材的處理沒能完成課前的預設,未能體現朗讀的層次性。

  細節決定成敗,是我本次公開課後得到的教訓。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只有關注課堂細節,生成才能別樣精彩。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篇2

  《開國大典》是一篇長文,整體把握是必須的,那麼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之上,該怎樣來引導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僅僅是走過場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煩瑣和肢解,來達到“長文短教”,提高效率呢?這是我在備課的時候深入思考的問題。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抓住這些“點”拓展到全篇,就能順暢地實現“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叩其一點,散發開去”的方法,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找到文字的一個支點,牽動整個文字的學習,使課堂線條簡單,條理清楚,彷彿是找到一條串聯珍珠的絲線。

  一、“用一個詞概括對開國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統領一文“會讀書的學生可以把文章讀成一句話,甚至讀成一個詞。”這是對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人性化描述。在課堂上以中心詞為切入點,將詞語的理解和課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機糅合在一起組織教學,就可化繁為簡,使課堂教學主脈絡清晰,順藤摸瓜,有利於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條理地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思維的系統性,直達教學目標。另外,抓住這些詞語做為整體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導了學生讀書的興趣。當學生把“隆重”、“熱烈”、“莊嚴”寫在黑板上的時候,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便有了具體的落實。

  二、“這些感受照應了題目中的哪個詞?”──緊扣題眼,教活一課文章的題目是全文的中心體現,尤其是題眼,學生可以透過它“窺一斑而見全豹”。從文章的題眼切入,可以準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從而以此為主線展開語文能力的訓練和語文情操的感染。引導學生髮現“隆重”、“熱烈”、“莊嚴”與題目中的“大”的聯絡,學生有了頓悟感覺,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為下一步直奔重點作好了鋪墊。

  三、“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大”?”──整合問題,串聯一篇問題是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源頭活水,問題也可以作為指導學生閱讀的切入點。這就要求老師設計的問題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是一問抵許多問的主問題。當然,我們現在更多的是提倡引導學生大膽提問題。但是學生設計的問題一般都比較瑣碎膚淺,這就需要老師做適當的引導,將學生的多個小問題,整合成一個能夠推進閱讀的“大問題”,這個問題覆蓋了全文,可以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思維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又可讀,又可想,可說,可辯。學生自主思考、討論並回答了這個問題之後,不僅較為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而且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有言曰:“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只有在“高”“闊”的空間裡,才能“任飛”“憑躍”!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篇3

  《開國大典》是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課文,《開國大典》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雖然篇幅較長,但是結構清晰。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以三分鐘國慶閱兵儀式影片匯入,為本課學習做好鋪墊。

  在檢測完生字詞預習情況丟擲三個問題:

  1、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旨在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2、大典進行前、進行時、進行後分別對應第幾段?(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力)

  3、重點描寫了哪一階段?這一階段都有幾個環節?各環節群眾反映如何?(考查學生細讀、閱讀分析能力)

  三個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而我執教過程中思路清晰。尤其是第三環節,學生小組內合作,先自己思考,而後交流討論。

  執教《開國大典》一課後,我反覆回憶自己的教學過程,

  或許某些環節有些欠缺。課堂學生朗讀環節較少,知識性強導致部分男生缺乏學習興趣。

  課下我與學生交流,詢問其喜歡什麼樣的課堂?孩子大都回答幽默有趣的,我想如何讓語文課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上的更生動有趣?是我將要做到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