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反思
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反思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們要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幫助。
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反思1
在我幾年的教學中我總認為資訊科技這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上機操作,課堂上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觀看演示、然後學生上機操作。結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樂觀,反應快的學生教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反應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你在講什麼,還有部分學生上課走神,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講什麼,45分鐘就這樣過去了。這種教學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尤其是利用計算機這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反思:
一、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評價方式多樣化,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方式,以過程評價為主。對學生的學習和練習作出評價,以有趣多樣的評價激勵學生的積極情緒,實現人機對話,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狀態越好,學習效果就越明顯。在我們教育相對落後的邊遠山區,學生以前更本就沒見過計算機,更不知道計算機是什麼東西。近幾年,透過電視、社會、書籍等方面的傳播,使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對計算機早已有了濃厚的興趣與神秘感,
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利用電腦繪畫、製做自己的作品、上網聊天、購物等等。資訊科技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現在他們終於能夠動手操作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仍採用傳統教學模式 “教師講,學生聽”,"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資訊科技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教師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的熱度”,過後就涼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們應該採用“先學後教”的教學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學會了本節內容。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資訊科技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資訊科技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採用探究式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網路的優勢,成為資訊的廣播者,為學生提供動態的,豐富的資訊;嘗試點撥的引導者,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空間;知識反饋的調整者,啟用學生積極探索的自信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幫助下,小組合作交流中,利用動手操作探索,發現新知,自主學習。
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構成青少年學習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覺完成任務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得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在資訊科技的教學中,遵循學生興趣發展規律,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使學生能以飽滿的情緒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輕鬆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按照我校學生的實際,學生基礎差,學習意識比較單薄,在課堂上除了對遊戲有興趣外,其他的不感興趣的情況,我們採取從最簡單、
最基礎的問題入手,先對學生布置作業,讓自己獨立去完成,也使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有了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完成後在進行檢查和講解,對作出來的同學進行當堂表揚,對疑難問題進行分析講解,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 創設和諧學習環境,保持良好學習情趣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我懂得,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牴觸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是保持學生學習情趣的最佳手段。
我校現在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都有機子操作,但在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要一個一個教根本忙不過來,肯定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到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在分組的基礎上,採用“學生教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幾位先掌握的、基礎好一點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輔導,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解除學生的疑惑,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懼怕老師現象。從而使所有學生不會的問題得到解決。在這種分組教學的情況下,教師的作用並沒有失去,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友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法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由於建構主義學習活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且是真實的,因而學習者就更具有興趣和動機,能夠鼓勵學習者進行批判型思維,能夠更易於提供個體的學習風格。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真實的任務和學習領域內的一些日常活動或實踐。這些貼近生活真實的、複雜的任務整合了多重的內容或技能,它們有助於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於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有意義性。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建立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科技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造性、操作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這一教學法既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也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能。
總之,要學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及時瞭解新的動態,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學生,拿出一套切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發揮更大的潛能,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反思2
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學生有興趣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異常活躍,求知慾異常強烈,能夠發揮出潛在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這樣創造思維活動得以啟動執行。由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忽視學生對某些問題所產生的興趣,往往會導致學生對知識接受的厭煩情緒,不僅不會使學生在要學、樂學的積極、主動地探索下求知,反而會讓學生失去主體性探究的主觀意識和求異、創新的思維主動性。因此,教師應注重從興趣入手,適時發現、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具體措施:
1、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持久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切教學設計都是為了學生,目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教師的帶動下主動地學習,自主地探究,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當學生真正進入主體角色後,他們所爆發出來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潛能是難以估量的。這樣的課堂上,師生和諧地融為一體,學生學得開心而輕鬆,教師教得愉快而順利,如此便能持久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注重匯入,激發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
資訊科技課長期以來之所以大力提倡和採取“任務驅動法”,就是因為它的很多學習內容都可以化解為一個個具體而有趣的任務,學生透過努力並不難實現,以此匯入容易吸引學生,激發其學習慾望即直接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如學習在電腦中新建資料夾,我們可以用中文名稱命名(如學生姓名),學生就十分感興趣,透過學習還能消除他們對電腦中密密麻麻看不懂的英文資料夾的神秘感與畏懼感。又如電腦繪畫、電腦動畫等諸多學習內容,老師都可以事先展示準備好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垂涎”一番,進而幫助他們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實現他們的願望。
3、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
透過學習成果的及時反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老師要經常透過網路教室教學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學生的作業,及時給予點評指導,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如鍵盤指法與打字練習(小學三年級),其機械單調性很容易使學生厭煩,而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完全可以將教學設計得有聲有色,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進度與練習層次,同時突出學習的趣味性,將打字遊戲引入課堂並開展遊戲競賽,比一比誰的打字速度快等活動。這類做法有很多,不論結果如何,但“寓教於樂”這種做法對學生學習的激勵作用是立杆見影的,常常還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對學生影響深遠。
4、注重個別輔導,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保持學習興趣。
資訊科技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便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老師對學生的個別性輔導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師馬不停蹄地在機房轉上大半節課,以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糾正錯誤,改進方法,加快進步。如果老師放任學生自己練習而疏於輔導,有不少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及自覺性較差的學生,會越學越無興趣,越練越覺得“沒意思”,最後變得疲塌厭學。因此,教師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一定要注意並且要堅持個別輔導,而對於一般的學生則可大力提倡小組團結合作或協作,效果同樣不錯甚至更好。
5、注重因材施教,努力維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維護學生的直接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間接學習興趣,還必須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面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或評價較為靈活的開放型任務。在完成面向全體學生的最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自願多完成一些其他相關任務,以滿足其學習需求,如編輯一張主題小報,設計一組幻燈片,製作一個動畫等等,只要學生努力完成任務即可,不要強求作業的質量。
6、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世紀大力倡導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資訊時代產物的資訊科技學科,更是具有無與倫比的學科優勢,可供教師和學生創新之處不勝列舉,幾乎每一項操作,每一個練習,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處處可見“殊途同歸”;同樣方法達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見慣……只要老師用心挖掘,悉心指導,我想我們的勞動就應該會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