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通用12篇)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關於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內容知識難度較大,趣味性差,理論性強,需要記憶和理解分析的比較多,學好這一節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基礎,而且還要求學生具有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能力和運用能力。但我校學生合作意識差,惰性強,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上參與意識較弱。因此,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真設計問題,調控教學過程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利地完了本節教學。具體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點主要表現在:
1.多媒體利用效率高:課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圖片和地圖,比如世界氣溫分佈圖、世界降水量分佈圖、世界氣候型別分佈圖、各種氣候型別的氣候直方圖及多種景觀圖片等等,這大大優於傳統教學方式。各種氣候型別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圖片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透過圖片上植被的特點,學生能感受到該氣候的氣溫和降水的情況,加深對氣候型別的認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絡緊密。利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充分感受地理與生活的聯絡,增加學生的興趣。例如:利用大家熟悉的當天的天氣預報回憶天氣特點及描述方式,然後利用對比方法引出氣候這一概念。氣候特徵的描述方法及組成要素,就是利用學生對家鄉靈石的氣候描述突破的。
3.注重三維目標的落實:透過學生自主讀書、讀圖,瞭解世界氣候型別名稱、分佈;透過分析氣候直方圖,學會描述氣候特點的方法,突出重點。透過對比地中海氣候特點和家鄉氣候特點,瞭解山西省氣候特點優勢,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不足之處表現在:
1、備學生不夠細緻。因為想當然地認為學生對讀圖方法掌握的很好,因此在分析氣候型別分佈時,指導的少一些,結果在尋找亞歐大陸西部、中部、東部的氣候型別時有些亂,分不清大陸西部、大陸東部。
2、時間安排有些前松後緊。為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我在學生讀圖瞭解世界氣候型別及分佈時花費時間稍多,稍有些囉嗦,比如學生讀圖時就應該提醒填表格,結果有些窩工,導致後面利用氣候直方圖描述氣候特點這部分教學時間有些緊。本應由學生分析氣候特點的,結果集體回答,不能對個別學生進行檢測。尤其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閱讀,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
3.總結性的內容仍需給學生機會。為了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常常出現預期的答案就趕緊總結出結果,比如,氣候的特徵、世界氣候複雜多樣,氣候特點“以溫定帶、以水定型”等等,學習的主動權沒有完全還給學生,對本節教學留下了遺憾。
4.反饋練習涵蓋的知識面不全。本節學生除了瞭解世界氣候型別及分佈,還要會用氣候直方圖描述氣候特徵,而在設計練習時忽略了運用氣候直方圖判斷氣候型別,沒法檢測學生掌握的程度。
以後再上這節課時,我會摒棄自己的不足,發揚優點,爭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是一種動態的活動,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因人因時因地而已,我要不斷的在理論學習基礎上調整自己的教學,使自己成為學生喜愛、家長滿意、領導放心的老師。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2
一、 教學成功之處:
1.小組討論貫穿始終
由於本課內容理論性太強,所以本課主要採用小組學習方式,達到培養自主學習目的;透過問題的設計、分組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結合問題進行課件演示等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組內和組間交流中學會自評和評價他人。培養他們的合作和創新意識,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地位,從而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2. 圖片影片配套用,能引起學生興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讓學生理解熱帶氣候型別的分佈和氣候特徵。透過圖片和影片讓學生更能夠直觀的感受每種氣候型別的特徵和區別。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觀察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後,讓學生自己討論總結其結論再加以分析。同學可以自己表述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看法和見解。
3.運用圖表進行教學,一目瞭然
板書就引用書上的圖表,邊教學邊板書,能達到一步一個腳印的作用,而且板書也很規範,工整。
二、教學不足之處:
1.由於本課內容的知識難度較大,趣味性差,理論性強,需要記憶和
理解分析的比較多,加上本校學生合作意識差,惰性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在較差的班中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太明顯。學習的結果是他們只知道五帶的名稱和典型的氣候型別名稱,而有關各種氣候型別的具體分佈狀況不是很清楚,而對氣候特點這部分知識的分析就更不到位,整體感覺較模糊,表述不清,出現“張冠李帶”現象。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研究如何調動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讓他們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和美感。
2.出現口誤:我們不能直接的說成熱帶荒漠氣候,因為荒漠是景觀,如果形容氣候應該是熱帶沙漠氣候。
3.在熱帶氣候型別的幻燈片中,應該用比較明顯的顏色進行區分幾種熱帶氣候型別的區別,這樣更直觀。
4.給學生的時間較少,有些問題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完成,但是有些問題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說到非洲,可以提到非洲的氣候具有典型的對稱分佈的特點。
5.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先看圖例,再分析名稱,再對應相應的位置,深入分析;注重突破重難點;
三、以後努力方向:
1.教學語言的標準性是一定要注意的,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必須鍛鍊的;
2.自身的不斷學習也是必須的。在上課的時候,我發現有些東西我自己都解釋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所以,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才能不被學生問倒。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內容顯得略多,本著以熱帶氣候型別為主,亞熱帶氣候型別為次重點的原則完成。
一、成功之處:
1、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小組討論貫穿始終。學生活動內容緊扣課本基礎知識,達到熟知的目的。自主完成在先,小組討論在後,再組間合作,最後教師點撥,共同突破難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多媒體的運用增強了學生的視聽感覺,特別是顯示各種氣候型別的氣溫降水圖,共同總結特徵,讓學生加深了認識,自然景觀圖片的運用,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3、幾種易混淆的氣候型別相比較,便於學生識記,從而加深了對這幾種氣候型別的理解。
4、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學練結合,更有利於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知識的拓展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5、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挖掘學生本身的內在潛力,改變以往教學模式,與新課改接軌。
6、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的積極參與給課堂注入了活力。
二、不足之處:
1、由於相關圖片資料很難在百度上搜尋到合適的,只有透過圖片翻拍等方式來獲取,對內容的解釋顯得略見單薄。
2、教師點撥過早。有時小組還沒完全討論出答案,就急於說出。
3、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足。
三、改進措施:
1、力求教學語言準確生動。
2、加強自身專業學習,精確把握知識答案。
3、課下及時與學生、同事溝通,找出不足。
4、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4
成功之處:
1、認識氣候必須抓住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世界氣溫大致分為三種情況,全年高溫型、夏季高溫型、全年低溫型。降水量的差異有五種情況:全年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各月均勻型。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直觀反應了一個地方多年平均氣溫變化規律和降水的季節變化規律最低月的平均氣溫,反應某地冬季冷暖程度,決定的該地的氣候種類。降水的季節變化決定該地的氣候型別。就是人們常說的“以溫定類,以水定型”。
2、關注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觀察、讀圖、分析、概括結論等,注重引導、啟迪學生得出結論。
不足之處:
1、景觀圖片的引入、熱帶、亞熱帶的幾種氣候型別異同點的比較等,以多媒體形式出現效果更好、更節約用時。
2、本課內容的知識難度較大,趣味性差,理論性強,需要記憶和理解分析的比較多,加上學生合作意識差,惰性強,學習積極性不高。
3、學生根據“氣溫曲線變化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氣候特徵的能力培養還很不夠。
氣候型別的學習,重點是掌握氣候型別的主要特徵及分佈地區,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儘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徵,而不是將枯燥的圖表分析強加給學生。這節課,我讓學生在課前進行百度影片搜尋與觀看,在很大程度讓學生帶著興趣提前預習了本節課的內容。課堂上再在教學課件中呈現學生已經熟悉的圖片,認知效果比以前好得多。當然,課堂中我更加註重引導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將熱帶雨林氣候與熱帶沙漠氣候對比分析是因為這兩種氣候型別差異顯著,有助於學生理解,而將熱帶草原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則讓學生更直觀地分析兩種氣候的異同點,以便於更準確地把握其特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將學生的活動放在首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學過程中因學生活動較多,沒有進行“以溫定帶,以水定型”的歸納總結,有待下節課中分析。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5
今天執教了《世界的氣候》一課,下面談談這節課自我感覺存在著以下問題:
首先,整體上說一下自己這一堂課的情況。這堂課整體來說思路比較清晰,但是教學目標與課標有些偏離,究其原因是沒有很好的解讀課標也沒有很好的研究教學參考導致的。在教學基本功上感覺自己還是語言上欠缺很多,語調太平淡,一節課始終是一種語調聽不出重點,板書還是不好第一字不好,第二不整潔,第三內容不成體系。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特別是學生上臺指圖時,只關注了指圖的學生,這時忽視了臺下的同學,使得出現臺上臺下學生聯絡不起來,互動效果不好。
其次,具體來說一下講課過程中的問題。匯入部分,採用景觀圖片匯入較好,但是匯入的太陡了,如果在同學們說出是氣候不同導致的這些地方景觀不同後加上這樣一句話:為什麼世界上不同地方氣候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一下第四節《世界的氣候》。
導進來就比較好。接下來是“自主學習”環節,學習自學課本圖3-22完成大螢幕上列出的要求,第一個問題是描述氣候關注的時間是多長?學生找出是一年,接下來我讓學生比較了天氣與氣候,然後又返回來講的氣候的兩個要素,這個環節順序安排的不好,感覺把描述氣候的時間與兩個要素分開了,要先了解了氣候之後再對天氣與氣候作對比比較好。
接下來是回顧世界氣溫和降水分佈規律。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到講臺前指圖來說的,學生指圖說完後都是我對他們進行的評價他們說的不完整時也是我來補充的,這樣感覺臺上臺下有些脫節,如果讓臺下的同學對臺上同學的回答做個補充或評價的話,這樣互動效果就會顯現出來。由氣溫和降水差異過渡到氣候的差異這個過渡還可以。接下來先讓學生讀圖3。23找出世界氣候型別種類,這個地方的指導讀圖方法比較到位。
接下來先回顧以前知識溫度帶名稱範圍也是讓學生上臺指圖來說,讓學生指圖主要是為了突出地理學科中圖的重要性。下面的環節是讓學生分別找出位於熱帶、溫帶和寒帶的氣候型別,首先我來示範如何找,指導他們如何讀圖,下面就由他們自己找出,然後同學交流,最後再由學生上臺分別指圖說出。在學生指圖時往往指的是點而不是範圍,而我忽視了這一點沒有對學生的指圖進行糾正。在這一環節中,對分佈在每一溫度帶內的氣候型別的具體分佈位置沒有進行更詳細的講解。
接下來具體介紹了熱帶的四種氣候型別,我先給學生從分佈與特徵兩個方面講解了熱帶雨林氣候,然後觀看這種氣候型別的景觀圖片加深印象。主要是教給學生分析氣候型別的方法,便於下面學生自己分析另外三種氣候型別。在這裡,學生第一次接觸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結合在一起的圖,先要介紹如何讀這種型別的圖。接下來就是小組合作環節,讓學生對另外三種氣候型別從分佈與特徵進行分析。最後再找學生上臺指圖給大家分析,我在一旁指導糾正,這個環節臺上與臺下也有些脫節。
還有熱帶草原氣候和季風氣候特徵這兩者處理的不好,如果把兩者做個比較,把兩者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同時呈現出來讓學生觀察,效果會比較好。
接下來是對四種氣候型別進行的總結,先透過動畫觀看總體的分佈,然後再做練習對四種類型的特徵進行鞏固,最後對整節課內容回顧總結。由於時間把握的不好,最後的練習用的時間較短。
最後,透過這次授課比賽,我感覺自己收穫很大,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提供了動力。因為又給我繼續努力的動力!每次聽課後的評課給我收穫最多,有些問題自己發現不了,透過各位老師的點評總能給我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總之,我相信只要能發現缺點及時改正,在課堂上勇敢地改變自己,自己進步會更快。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6
地理是一門邊緣學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學科在整個學習課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學生對地理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學目標、調控教學過程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完成地理教學的關鍵。由於本課內容的枯燥性和理論性太強,所以本課主要採用小組學習方式,達到培養自主學習目的;教師則透過問題的設計、分組的原則、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結合問題進行課件演示等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並表達自己對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和地理原理的看法和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組內和組間交流中學會自評和評價他人。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育理念,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培養他們的合作和創新意識,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地位,從而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由於本課內容的知識難度較大,趣味性差,理論性強,需要記憶和理解分析的比較多,加上本校學生合作意識差,惰性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在較差的班中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太明顯。學習的結果是他們只知道五帶的名稱和典型的氣候型別名稱,而有關各種氣候型別的具體分佈狀況不是很清楚,而對氣候特點這部分知識的分析就更不到位,整體感覺較模糊,表述不清,出現“張冠李帶”現象。而對於較好班而言,基本上掌握了各氣候型別名稱和分佈,學會了如何分析和表述某地的氣候特點的方法。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研究如何調動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讓他們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和美感。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的課題為《世界氣候型別》,內容為初中地理的難點之一,我的教學目標為:
1、瞭解影響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主要因素。
2、能分析世界主要氣候型別的特點、成因、分佈。
3、學會判讀“氣候直方圖”。
4、從豐富多彩的氣候和景觀型別中感受美好地球家園。
5、在分析各氣候的成因中,促進學生形成觀察、比較、思考、質疑的科學研究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1、全球主要氣候型別的特點、成因、分佈。
2、直方圖的判讀。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全球主要氣候型別的成因。
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我從大氣環流入手,分析全球主要氣候型別的特點、成因、分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就基本掌握了“氣候直方圖”判讀方法。
本節課內容豐富,全球的氣候型別必須面面俱到,為了吸引學生,我不斷變化方法,有的精講,有的簡講,有的讓學生講,並且利用照片、影片資料展示常見氣候條件下的動植物景觀,使學生對全球主要氣候型別獲得最感性的認識,最終不僅達到教學目標,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地理課堂教學價值觀的滲透方面,本節的課內容涉及人與地球環境,科學的人地觀、環境觀在本節中得以充分的體現,在地理環境各要素中的相互聯絡、相互制約中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性,整節課滲透天人合一的人地關係理念。
在提及當今全球變暖的問題時,聯絡前一天在丹麥的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引起學生關注社會,提高主人翁的意識。
整節課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圓滿地完成了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8
“世界的主要氣候型別”是七年級地理教材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氣候包含的因素主要是氣溫和降水兩大因素。因此,教材在闡述完氣溫和氣溫的分佈、降水和降水的分佈之後,順理成章地進入氣候的學習。氣溫和降水是學習氣候的前提,氣候則是對前者的高度概括和加深。自然因素主要指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而氣候因素又是自然因素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節教材的內容既是整個教材的重點,又是整個教材的難點所在,是兩大矛盾的焦點。從學生認識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的基礎。學好這一節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基礎,而且還要求學生具有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能力和運用能力。作為教師,吃透教材,正確把握教材,重視本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本節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氣候的地區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其中氣候的地區差異是重點所在,主要包括世界各地的氣候型別、分佈及其氣候特徵都是進一步學習地理的基礎,所以應重點講解。
就本節課而言,某一氣候圖的判讀和繪製是一大難點,氣候圖是由氣溫變化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合成的,綜合判讀非常重要。在完成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知能的遷移,迅速實現知能的轉化。可以溫室效應、亞馬孫熱帶雨林、沙塵暴現象為例,引導學生試著用已學過的知識,解讀以上三大氣候現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措施。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9
前一段,科組內進行相互聽課,我上了《世界的氣候》這一節,感覺不理想。課堂上還是以我表演為主,學生的主動性並沒有被調動起來,效果也很不理想,之後認真反思如下:
一、教材分析
結構分析:本章是初中地理的一大重點,又是一大難點。起著為世界地理學習的過度和基礎作用。共分四節, 本節課是前兩節知識(氣溫和降水)的歸納。有三個標題:氣候的地區差異、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作為第一課時,重點學習的是“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世界的氣候型別、世界氣候的分佈”這三個內容。
內容分析:氣候型別歷來是初中階段地理課中比較難又比較多的內容。
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個要素。由於前兩節已經學習了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佈,因此,教材講述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即以氣溫和降水的組合為切入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其一是藉此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大;其二是瞭解世界主要氣候型別及其分佈。這裡,教材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沒有介紹各氣候型別的成因,對於各氣候型別的特徵也沒有系統講述。但是結合中考要求,還是要求學生學會看氣候直方圖,透過安排學生讀氣候的直方圖,讓學生自己從讀圖中歸納出氣候型別的特徵。那麼,在此,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讀氣候直方圖描述氣候特徵的能力。
二、設計思路
首先對於“氣候”這一概念,與“天氣”相對比,得出它的兩個特點:短時、多變。然後透過教材活動1、2題的設計,使學生理解並實際運用“氣候”這一術語;會描述一個地方的氣候;能區別“氣候”和“天氣”。
其次利用教材圖3.22是對不同氣候特點的描述,知道氣候的兩大要素及描述。因氣溫和降水的地區差異都很大,由這兩者組合成的氣候的地區差異當然也大。由此引出氣候的地區差異,讀世界氣候圖,認識氣候的分佈,透過景觀圖獲取直觀感受,並給出氣候直方圖,供學生分析其特點。
最後,為了便於學生記憶,編制了氣候歌做小結。
三、出現的問題
1、與實際生活聯絡少,課堂很沉悶。世界氣候的分佈和特徵對我來說,一直是極具規律的,極富邏輯性的知識。可是當我初次教初一年級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對於這些比較稚嫩,邏輯思維比較簡單的孩子們來說,地理確實還是個難題,他們還不善於從結論中發現和總結規律。
2、氣候型別繁多(有十一種),名稱難記,容易搞混淆,或者根本說不完整氣候名稱,更不用說分佈地區。
3、內容比較抽象,概括性強,直觀材料少,感性認識不夠,學生不容易懂。
四、改進的方法
1、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激發學生興趣。例如:指示“世界氣候型別分佈圖”,標出北京、吐魯番、伊基託斯、東方站等四個地點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假設老師組織大家到這四個地方旅遊;那麼,在出發前,大家要為自己準備行李,帶些衣服、日常用品等東西。但是,該帶哪些衣服,這能想當然按照中山的氣候特點來準備嗎?由此引領學生分析各地的氣候差異,這樣學生會很積極的投入思考。讓學生體驗生活中地理知識的作用。
2、採用小遊戲。世界氣候的分佈規律是本節重點,而學生自己的讀圖歸納能力還沒有養成,怎麼辦?可以實現設計好表格,可以讓學生們透過4個人1小組相互合作,進行讀圖、分析、歸納;然後選代表填寫表格,進行比賽,最後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引導學生自己透過讀圖得出結論。
3、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穿插一些趣聞,例如展示熱帶草原陸生動物遷徙的奇觀,給他們講述了卡拉哈里沙漠裡的叢林土著人的故事。給他們講了很多他們不知道的奇聞異事。讓課堂豐富起來,學生也會興趣高漲。
4、氣候直方圖,從中山的氣候特點入手,教會學生如何區分“炎熱”、“溫暖”和“寒冷”等描述氣溫的詞語。以及什麼情況是“多雨”,什麼情況是“溼潤”。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用準確的詞語表示氣候特徵。
5、充分利用“氣候歌”,幫助學生加強記憶。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10
《世界的氣候》一節難點較多,氣候型別名稱比較多,而有關各種氣候型別的具體分佈狀況不是很清楚,對氣候特點這部分知識的分析就更不到位,常常出現“張冠李帶”的現象。
經過分析與比較,我覺得先讓學生在世界氣候圖上認識各個氣候型別的分佈,首先讓學生找出主要的熱帶、溫帶和寒帶氣候型別,再找出亞歐大陸東西部和大陸內部的主要氣候型別,對這節課的內容行程直觀的認識,最後再開始運用各自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氣候特點,這樣由易到難,逐層遞進,再加上直觀形象的課件展示,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各氣候型別名稱和分佈,學會了如何分析和表述某地的氣候特點的方法。
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把課給設計好,儘量把難的問題處理簡單,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自己的教學,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學習地理的快樂!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內容是第二章最難的一節,本節課就是前兩節《世界的氣溫》和《世界的降水 》的綜合運用。所以說這一節課對於初中學生的理解水平來說,理解起來很難,特別是看世界氣候型別圖或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來明確某一氣候型別的世界分佈及氣候特點。
所以這一節內容講解時要注重看圖訓練講解,注重學生對世界氣候圖的理解記憶。
這一節在講解過程中不要泛泛的講全球各地的氣候,只要學生看圖能知道主要氣候型別在哪有分佈 ,有什麼樣的分佈規律就可以了。主要以亞歐大陸為例來進行講解,因為考試時對於咱們中國的學生考查有關亞歐大陸的內容更多些 。我們教學的目的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外,還有就是讓學生了解我們周圍的生存環境,在以後的生活中有一定的應用。
透過這已經接課內容的學習使我有重新認識到學生看圖學地理的重要性和效率。說白了學地理就是在學地圖,只有地圖會看會讀了才能學好地理。不會看地圖永遠不可能把地理學好的。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還要將強對學生讀圖看圖能力的培養,講課看圖,做題也要多訓練讀圖題。
還有就是注重培養學生前後連貫學習的習慣。因為這一節就是前兩節的總結應用,所以在講授這一節內容是要學生適時的回憶前面的學習內容,這既學習了新知識,又複習了舊知識,並且把前面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後面的學習中,教學效果更好。
世界氣候型別教學反思 篇12
我給學生講解《世界的氣候》這課,主要從各個溫度帶的氣候資料圖來引導學生分析各地的氣候特徵,很多都需要老師補充講解。由於本節內容較多,分為2個課時。在上課前,為了能更好地上好這一課,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和設計,從思路的編排,學生活動的策劃,例題的選擇,板書的設計等方面仔細推敲。主要的思路:首先由五個溫度帶的產生引入世界各地氣候不一樣,再從氣候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氣溫和降水,進入到本節課的第一課時:熱帶的氣候型別。從熱帶的四種景觀圖引導學生思考:都位於熱帶,溫度都是終年高溫,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自然景觀呢?----引出原因:降水的差異。然後從四個不同氣候地區的氣候資料圖中逐一分析各自的特點。這部分時間的安排的長一些,最後讓學生自己找出熱帶這四種氣候型別在地球上的具體分佈位置。
上完課後,我自己的第一感覺便是課堂氣氛有些沉悶。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場所,教與學重在學。可以說是深受傳統教學方式影響的緣故,我在課堂上總是不敢放手把時間給學生,總怕學生把課堂弄砸,從而使得課堂是我在唱獨角戲。說到底是自己的教學方式要轉變,教學能力有待提高,還好有經驗的教師告訴我,即使學生在分析總結地理規律、地理原理時出錯了也沒有關係,正好可以把其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從錯誤中悟出道理,這樣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我覺得這話很有道理,要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本來這節課難度就大,比較抽象,再加上自我的因素,主要內容雖然是講完了,但心裡卻一直沒底,不夠踏實。深感要想取得自身的進步與發展,自己教學能力仍須提高。
其次,學生的綜合性分析問題的能力欠缺。如講到熱帶四種氣候資料圖的溫度和降水中,學生綜合分析氣候特點時能力明顯欠缺。特別是分析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的異同點時,降水一個較多而後者較少這一概念在學生思維中有些分不清。感覺“以氣溫定帶”好理解,可是“以降水定型”就有些困難。所以覺得應該從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多激發和引導學生多去思考和探索幾個“為什麼”。要從學生以識記向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養,從而讓學生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上轉變。
綜合以上這些方面我想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要引起自己足夠的重視。現在,我的心仍懸著,因為不知道我的學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現在看來,擺在我面前的問題遠不止這些,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