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
大班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教學反思 篇1
昨天我班孩子學習了5的組成,我談談在教學5的組成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我是剛接本班,聽說本班孩子對數概念掌握不是很好,我就進行了複習及瞭解孩子們的情況,發現個別孩子就連數字3、4、5等數字還不認識,更談不上那個數數。我就與家長及時聯絡,進行了溝通,希望家長那個配合我們的工作。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雪花片,幼兒在分“雪花片”時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鬆而有趣。我覺得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
教學5的組成時,我請幼兒每次拿五個雪花片,然後將小雪花片分成兩份擺放到作業單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樣。分完後檢查是否有重複或漏分的現象,最後將分得結果記錄下來,然後說說自己的結果,交流分享。透過這種有趣的實物操作,幼兒自然而然地瞭解了5的組成。接著我讓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5的組成,同時也鍛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的意識。
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大班教學反思 篇2
幼兒園大班數學《誰會滾動》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球體,二是圓柱體。據此,我安排了兩次活動分別對這兩部分內容進行了學習,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的非常活躍。現將第一部分的活動過程及活動效果做些簡要分析。在《認識球體》活動中,首先給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幣、光碟、小圓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後讓每個幼兒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讓他們知道球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的。再次讓每個幼兒用手中的球體分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滾動,用硬幣、光碟或小圓卡也分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滾動。通過幾次操作活動後,孩子們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滾動,而平面的圓則不能。這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了起來。但由於少數幼兒貪玩,不能按要求操作,我在時間的把握上有點著急,導致這些幼兒對於球體的特徵不夠明確。
從設計這次活動,到實踐這次活動,讓我對教材的設計有了更透徹的瞭解,在數學領域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今後我會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進教師的課堂,多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這一教學活動後意識到的,其中存在許多不足:
1、在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探索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自己想辦法來區別二者,但是,在教學時,我卻疏忽了。直接讓幼兒用滾、看、摸的辦法來區別。因而,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動中,能放手讓幼兒自己想辦法,這樣既發展了幼兒思維能力又能達到活動目的。
2、在指名讓幼兒說說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我過於急噪,沒有給幼兒充分的發言時間,沒有顧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動感受,給幼兒語言的組織及發展的空間太小。
3、為給幼兒創設一種輕鬆的學習環境,我準備了很多的活動材料,但各種材料沒有最大可能的發揮出作用來。比如:在讓幼兒透過摸、看、滾來區別圓與球體的區別時,有一部分幼兒只是做到了看和滾,摸的很少,尤其是我準備了小的乒乓球,用拳頭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體的特徵,我沒能及時的提醒幼兒。
4、在讓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球體物品時,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生活中,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培養幼兒動腦、動口、觀察、比較等能力。這一環節給孩子的時間不夠,我過於急噪。
5、我發現部分幼兒參與活動不夠積極,只能跟著老師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動,缺乏創造性。另外,還有一些幼兒操作速度過於慢。
大班教學反思 篇3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為讓幼兒懂得。為使感恩活動融入幼兒園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兒的內心深處,植入幼兒心田,作為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想透過此次社會活動:《感恩的心》,引導幼兒體會父母、老師、同伴及周邊所有人對自己的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快樂生活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加深孩子對愛的理解,同時,也要教育幼兒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的反饋給別人。培養孩子擁有一顆知恩、惜恩、感恩、報恩之心。
透過此活動,我意識到預設總是美好的,想像總是無可挑剔的,但能經得起檢驗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好活動。儘管自己花了大量心思設計教案、準備教具,但實施下來卻發現與預設相比,在效果上還是有所差別。為完善此活動,現進行如下反思:
在教學中,整個活動教態很好,親切自然,流程很清晰,一環扣一環,特別是活動匯入部分教師運用富有感情的語言,生動的肢體動作引導幼兒觀看傾聽多媒體故事課件《鳥媽媽救小鳥》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震撼幼兒的心靈,能切入主題引發幼兒遷移自身的家庭環境,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整個活動中,時間過長,活動內容過多,涵蓋的面太廣,所謂面面俱到,反而會導致蜻蜓點水,沒有將每個環節的教育價值挖深挖透,使活動緊湊,達到教育目標,深入幼兒心田。因此,此教學內容可拆分為兩個活動進行,活動一以瞭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激發幼兒感恩父母之情,樂意用實際行動幫父母為主體,進行展開。活動可修改為第一環節讓幼兒傾聽多媒體故事課件《鳥媽媽救小鳥》匯入主題,使幼兒瞭解媽媽對子女的愛是那麼的偉大,那麼的無私,給幼兒以心靈上的震憾。第二環節出示媽媽照顧自己的多媒體圖片,並請相應的幼兒向全班幼兒講述照顧的辛勞。激發幼兒遷移經驗,啟發幼兒說說自己媽媽辛勞的照顧自己的過程,體會媽媽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第三環節讓幼兒觀看《牛犢救母》的故事,讓幼兒瞭解小牛為救母親可以連命都不要,感受小牛的孝順之情。在此基礎上進行第四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應該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從而能使幼兒從內心深處出發,激發幼兒的感恩之心,報恩之情。此活動就能達到教育目標,而不是流於表面,使感恩植入幼兒心房。在延伸的第二個活動中,可以讓幼兒瞭解在他們周圍除了父母在生活中會關心照顧自己,還有許多人都在幫助著自己,可引伸出身邊的老師、同伴等等,讓幼兒變小愛為大愛,感恩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做到“凡是人,皆須愛”。
每一次的實踐,都是一次提高的過程,一次對弟子規精髓更加透徹的過程,只有在一層層的抽絲剝繭中掌握弟子規教學的精華所在,使弟子規教學不斷最佳化,不斷完善。
大班教學反思 篇4
10號、11號為期兩天的的同題異構比賽結果出來了,這一次我獲得了一等獎,說實話,挺意外、挺開心的!
回想當時的上課情況,我執教的是大班科學《翻跟頭的小黃人》,小朋友們表現得很不錯,回答問題很積極、動手操作也很有序,總之,小朋友這一頭沒有問題。當時的我,像平時一樣匯入、組織,一步一步挺紮實。就在最後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小黃人翻跟頭的原理,我製作的形象生動的Flash動畫竟然打不開,就連備份也看不清楚,當時挺尷尬的,只能空講。
課後,園長詢問我是否在熟悉班級的時候試著播放,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前一天我真的試了四五遍,每一遍都沒有問題,沒想到正式開課時竟然出現了狀況。同事安慰我說就當積累經驗,以後外出上課一定要用自己的電腦(備註:這次開課用的是承辦學校的電腦)。上完課後就一整天想不開,想著肯定與一等獎無緣,沒想到收到了驚喜。
這次的開課讓我留有遺憾,同時也讓我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準備充分,考慮周全;教育更亦如此,容不得半點馬虎。
王__是我們班一個特別活潑好動的小男孩,每天都在忙忙活活,這裡跑跑那裡跑跑,幾乎坐不到小椅子上,因為亂跑,有時還會把其他小朋友撞倒,真讓人頭疼。
今天上班後,我由於昨天晚上沒有休息好,有點不舒服,就在桌子上趴了一會兒。王__看見了,就跑到跟前問:“老師,你怎麼了?”我說:“你去玩吧,老師有點頭疼。”他立刻緊張起來,一連問了好幾遍“你頭疼啊?你頭疼啊?”我因為難受,就沒有理他。
過了一會兒,他拿著幾個積木過來;“老師,我擺了個車。”我還是沒有理他,又過了一會兒他又走到我跟前說:“老師,你等著,我開著車去給你買藥,吃了你就好了!”一臉的關心,真讓我既感動又意外。
我趕緊說:“好的,謝謝你!”他更高興了,拿著他的積木車,在教室裡轉了一圈,回來對我說:“老師,我把藥給你買回來了,吃了就不難受了!”
每個孩子都是純潔的小天使,只要我們老師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能看到,和他們在一起,會讓自己的心也變得純淨。
大班教學反思 篇5
因為天氣較熱,戶外遊戲活動前我讓幼兒把外套脫了,活動結束後來到教室,小朋友們已經不再那麼熱了,我就讓幼兒把外套穿起來。這時距離幼兒放學時間還有十幾分種,所以對於穿得快的幼兒,我為他們貼上五角星,看到有五角星的獎勵,有的幼兒穿衣服的速度快了許多,而有的幼兒卻把衣服拿在手上,眼睛一直望著門口等家長來接。
這時家長陸陸續續來了,帶走了一部分幼兒,這時,偉偉的奶奶來了,她看我在給幼兒貼五角星就說:“老師,也鼓勵鼓勵我的偉偉,幫他貼個五角星。”我放眼望去,偉偉把衣服拿在手裡,就等著奶奶給他穿,可眼睛卻一直看著我手裡的五角星。我說:“你先把衣服穿上好嗎?”可是,偉偉對我提出的要求無動於衷,我再次提醒他把衣服穿好,可他就是不予理睬。
奶奶看我沒有立即給偉偉貼五角星,就幫孩子把衣服穿好。再來來問我這樣可以幫偉偉貼個五角星嗎?
我蹲下來對偉偉說:“這次是奶奶幫你穿的,應該謝謝奶奶!這個五角星應該獎給奶奶。明天如果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再把五角星給你貼上,好嗎?”
偉偉很不情願的點了點頭。
由於偉偉長期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對其過分溺愛,事事包辦代替,造成偉偉在生活上有了較強的依耐性,所以當小朋友們自己穿衣服時,他就等著奶奶給他穿。
我與偉偉奶奶交流時,希望他們放開手腳,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從小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為教師要做到促進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除了適當的關注,還需要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條件。相信只有家園共同努力,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大班教學反思 篇6
前段時間開展了翻版課展示活動,我開展了大半科學活動《吹泡泡》,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科學探索活動。活動選材是貼切幼兒生活的吹泡泡遊戲生成,吹泡泡是孩子喜歡的遊戲,平時很多地方我們都見過泡泡,洗澡、洗碗的時候會產生泡泡,孩子們平時吹泡泡的材料是買來現成的吹泡泡工具,花樣很多。
首先活動主題已經吸引了孩子,在動手吹泡泡的過程中,孩子們也更加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老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吹泡泡工具,如鑰匙、網、紐扣、樹葉、鐵絲,有的孩子已經有經驗,看見材料就能知道哪些是可以吹出泡泡的,有些孩子透過動手試一試,也能夠發現可以吹泡泡的材料,其中的樹葉和鐵絲產生的分歧比較大,很多孩子認為吹不出來,但是有的孩子經驗豐富,沒有經過老師的指導和探索,憑藉已有經驗也知道樹葉剪洞就可以吹出泡泡,而鐵絲只要彎曲出一個圈也能吹出泡泡,其他孩子再次透過實驗得出結論。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也懂得了試驗有的時候要經過多次才會取得成功,有時候一次是不能成功的,所以我們因該堅持不懈,不怕失敗,多次嘗試探索活動。
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因為開始操作的時候沒有提出一點要求,就是吹泡泡不要對著朋友的臉吹,過程中就有小朋友朝著臉吹,不小心吹到眼睛裡不舒服。還有乾毛巾的吸水性不好,孩子手上塗到了吹泡泡水擦不乾淨,也影響了一些課堂秩序。所以以後在開展這個活動的時候材料的衛生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
大班教學反思 篇7
細節描寫:
一、動物在哪裡。教師示範繪畫隱身動物,將一張用白色蠟筆打好底的畫紙展示在幼兒面前,情景引入內容,有一群小動物要和我們捉迷藏,你們想知道它們在哪嗎?出示工具,教師操作,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工具與操作順序要點。在教師操作的時候,由於一些原因,效果不是很明顯,幼兒對動物的顯現非常期待,感覺非常神奇,有強烈的動手操作的慾望。
二、找動物。幼兒人手一份用白色蠟筆打好動物形狀的白紙一張,進行刷畫活動。體驗發現動物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在操作過程中,有些幼兒已經發現了動物原本的形狀,即發現了白色蠟筆打的動物的形狀,但是在操作的時候還是津津樂道,為顏色的顯現而興奮不已。這裡很多幼兒都喜歡紅色,所以對紅色有一定的爭搶現象出現。能力強速度快的幼兒很希望能有再一次作畫的願望。
三、揭示隱身動物的秘密,展示作品,幼兒互相之間欣賞作品。
課後反思:
在刷畫過程中,幼兒都喜歡鮮豔漂亮的顏色,所以選擇紅色的幼兒比較多,出現了一定的爭搶現象。針對這個情況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周全,我應該在顏料的選擇安排上做好工作,應一個小組一種顏色的顏料,或在事先做好說明,讓幼兒自由合作選擇顏料。
在幼兒作畫的時候能力不同的幼兒出現了速度快慢以及由於活動本身帶給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有再次操作的願望,這時根據時間情況,可讓個別幼兒再次進行操作,並對他提出高一層的要求。在最後揭示隱身動物的秘密同時豐富了幼兒作畫的經驗,滿足一些還有表現慾望的幼兒在家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進行作畫。
重點問題探討:為什麼刷畫效果沒出來?
這是一次教研組集體備課的活動,在活動結束後,一個疑問始終圍繞著我:為什麼蠟筆在水彩顏料塗刷後沒有顯現出來呢?按理說蠟筆是油性的,水粉顏料遇到油性的蠟筆畫會避開的,而我班幼兒作的畫都是蠟筆和水粉顏料溶在一起了,完全變成了一幅水印畫。難道是我們班幼兒操作的不對?但是我自己的範畫到後來也是一樣沒顯現出來,而且我是小心翼翼操作,事先蠟筆也打底過幾次。究竟什麼原因呢?於是我參觀其他班幼兒的作品,都是好好地,效果非常明顯。回憶整個過程,活動的準備,都好像沒有出錯的地方,後來問老師,老師說可能是顏料調的太稀了,也有老師說可以蠟筆打底的時候力度不夠。真的是這樣嗎?帶著疑問我在中午自己畫了幾張畫進行實驗,蠟筆打深,然後不同薄厚的顏料。
可是所有的畫都試過了,還是出不來效果。難道我操作也出現了問題,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這應該是一個很簡單的操作活動,其他班的小朋友都可以刷出來怎麼進不行呢?最後我請S老師一起和我操作,我們換紙,然後刷,一樣的步驟,可是效果出來了,然後再畫我那張紙上,也有效果了。最後發現原來是顏料出錯了,我用的顏料中含有丙烯成分,所以與蠟筆可以溶在一起,效果就出不來了。經過這次活動,我發現真是什麼都要事先做過實驗,對幼兒的操作材料也要事先操作過,哪怕最是最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往往忽略的就是認為沒有必要的事物,結果他確實關鍵因素。還有教師對待事情真的要仔細,否則將會事倍功半!
大班教學反思 篇8
俊俊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俊俊長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照顧其生活起居的同時,對俊俊學習知識的教育從沒間斷過,所以俊俊從小就認識許多字,也會說一些古詩文。
可能由於奶奶對其比較嚴格的緣故,俊俊一直就很膽小,奶奶總覺得他是一個性格較內向的孩子,每到課堂上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心裡都明白,但他幾乎從來不主動舉手發言,即使老師點他的名字,他怯怯地站在那兒就是不肯開口。可是當他與小朋友一起遊戲時,又能開心地又說又笑,由此看來俊俊其實並不太內向。有時在一些輕鬆自由的活動中我也有意地經常提問他,以為多提問多鼓勵他就會回答的,但結果還是不起什麼作用。
遇到這樣帶有某種自我抑制的幼兒,我想首先要搞好師幼關係,只有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使幼兒心目中產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做幼兒的知心朋友,幼兒就會喜歡老師,並願意與老師溝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會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對他格外地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體貼,漸漸地讓孩子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那份愛、那份關懷,自然的孩子也就願意和老師交流了。
其次,正面引導幼兒,讓幼兒獲得自信心,克服膽怯心理。例如在操作中可以這樣對他說:“沒什麼,試一試,錯了也沒關係。”如果做得不錯可以說:“你真棒,回答得真好!”孩子會有“老師支援我”、“我能行”的喜悅與自豪感,最終會主動的表達。
再是家園合作共同培養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壓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給孩子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幼兒享受成功的快樂,既使有一點點進步,也要給予鼓勵。
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俊俊已經喜歡與老師進行交流,在活動中也能回答問題了,講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他的進步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大班教學反思 篇9
署假時,同事小金對我訴苦,說他兒子性格怪僻,這讓他很苦惱。原來,小金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城裡工作,孩子一直放在老家,去年才接回身邊。小金原想與兒子共享天倫之樂,可是兒子整天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遊戲,任憑小金怎樣努力,孩子表現的都是冷冰冰的,對於他示好的許諾也表現得無所謂,他眼圈紅紅地問我:“你說,我是不是暖不回來他的心了?”
我安慰他:“先別急著下結論。按你說的情況,孩子恐怕不是不適應新生活,而是心理有點小問題。如果人經歷過欺騙或遺忘,失望情緒疊加,會激發心理的自我防護機制,就會表現出多疑和冷漠。這可能與孩子的成長環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監護人的教育方式、方法有關。”
小金不太接受我的分析:“我知道你懂點兒童心理學,但你說得也太玄了,看護兒子的是他親奶奶,疼還疼不過來呢,怎麼會欺騙?”我告訴小金,有時候大人對孩子的欺騙不是惡意的,甚至可能是善意的。然後我給他舉了個例子:有個四五歲的孩子一直期望能跟母親一起去趕集,可母親因為擔心路途遙遠孩子走路太辛苦,哄孩子說只要他早上起得來,就帶他去。本以為孩子肯定會睡過頭,沒想到孩子一大早就起床了,惦記著去趕集,母親卻食言了,最終沒帶孩子去。
然後我問小金:“你說這樣的孩子對大人能有信任感嗎?”聽我這麼一說,金亮立即想起一件事:“我兒子4歲時,有次給我打電話哭訴,說奶奶騙他。一問才知道,我媽媽帶他去商場玩,他看中了一個玩具火車,非要買。因為家裡已經有很多類似的玩具,怕孩子鬧,我媽媽就哄他,說回家取錢再來買,兒子就乖乖地跟奶奶回家了。結果奶奶卻食言了,沒給他買。兒子哭鬧了好一陣子,我當時沒有多想,只是勸他聽奶奶的話。我媽媽也曾說過,小孩就得哄著,先哄過去再說,不然孩子會在外面哭鬧,丟人。根據我媽媽這種理念,想來這樣的事情一定常有。”說到這兒,小金若有所思,“怪不得兒子有次跟我說,大人都騙人。”
我說,這種情況千萬不能大意,要趕快糾正,童年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不僅影響孩子的性格,也會影響孩子以後對社會和人生的看法。我建議小金立即行動,有意識地重新樹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只要答應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而對孩子的多疑、冷漠,則要淡化處理,因為那只是孩子為了保護自己而採取的心理防護,當信任建立後,防護自然會解除。
前不久,我見到了小金的兒子,孩子已經和同齡孩子一樣活潑頑皮,對小金也十分親密。小金說,看到孩子恢復童真,他特別欣慰。他說這幾個月有意識地讓孩子樹立對他的信任,答應孩子的事他就堅決做到。開始孩子不冷不熱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狀態逐漸改變,願意和他親近,也開始相信他了。當然,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者他做不到的事,他會堅決說“不”。開始他還有些擔心,怕刺激孩子,沒想到效果非常好。做不到的事他耐心和兒子解釋,兒子一般都會理解。“現在孩子性格變好啦!”小金高興地說。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仍然信奉孩子要“哄”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孩子年紀小,有了不合理要求時,為了避免孩子哭鬧,哄一下沒關係,過後孩子就會忘掉哭鬧的根源。這種做法非常不妥,因為孩子雖然能忘掉事件本身,但被欺騙的感覺卻會留在心裡,進而影響到他的性格和對人對事的看法。正確的做法是,能答應的和應該答應的要求,儘可能答應並堅決做到,反之,要直接拒絕,哪怕孩子哭鬧也不能假裝答應來哄騙孩子。“哄”孩子看似無傷大雅,實則是對孩子赤裸裸的欺騙,會導致孩子多疑、冷漠。要想孩子陽光、健康地成長,家長萬萬不可“哄”孩子。而這一點,早在2000多年前曾子就已經做到了,他以“曾子殺豬”的故事為我們樹立了對孩子信守承諾的典範。
大班教學反思 篇10
進入大班之後5—6歲的孩子都有了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尤其在表達音樂的程度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還能夠進行一定的自我創作與創新。
彤彤是班上年紀偏大的一名幼兒,在早操和各種集體操環節中表現出色,能夠很快的記住動作,卡住節拍,因此在藝術上的多項活動中都得到老師的讚賞和表揚,也一度都站在主導的位置向全班小朋友做以展示。
但是,在律動遊戲中,我發現彤彤遇到了難題,可能是她更注重記憶動作和節奏,而忽略了去感受律動的遊戲性和其中的趣味,因此,針對這一特殊現象,我決定在音樂律動前,先讓幼兒根據所設情境自由玩耍,在感受到遊戲的樂趣之後,自然加入音樂,教師對音樂節奏和樂段不做特殊設定,由幼兒在聽到音樂之後,自然跟著音樂節拍調整自己遊戲的節奏,以此讓幼兒更好的感受到來自於音樂的樂趣。
同時,在與幼兒個別談話時,我也會對彤彤特別強調,在音樂遊戲的時候,音樂雖然是規則,但更多的是背景,需要欣賞音樂,聽音樂,感受音樂,而不是用音樂的節奏束縛自己的動作、行為和想法。
活動結束後,我還會特意留一段音樂,讓幼兒在前期音樂律動的基礎上自己玩兒一玩,想一想,你會怎麼玩兒,還能怎麼玩兒,可以和小夥伴怎麼玩,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思維感受音樂,在音樂中游戲,在遊戲中感受音樂。
大班教學反思 篇11
一節繪畫課,屬於美術學習領域中的造型表現領域。本課以學生熟悉的蜻蜓為繪畫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髮現蜻蜓的美,用不同的方法表現蜻蜓的美。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這堂課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課前準備很重要。由於這堂課課前從備課、課件準備、教具及資料等都準備得很充分。所以上起課來得心應手,心裡有底,很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識都告訴學生。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件的展示,引人入勝,好多學生髮出驚呼。“噢,太美了!”我也被這種情緒感染,上課興致很高。可能是因為準備的較充分,教學步驟安排較合理化,情緒很投入,能跟學生一起去參與。把蜻蜓儘量美化得可親可愛,激發出了學生的愛心。整個課堂氣氛很愉快。
大班教學反思 篇12
主題是結合季節展開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由於本週高溫天氣較多,所以孩子們顯得比較興奮、煩燥,但參加活動的熱情也如溫度一般直線上升,幼兒掌握情況較好。
亮點:
一、在活動中:
太陽傘、扇子、拖鞋開展過程中,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物品,進行展示、設計。孩子們的主動性被充分的發揮了出來,他們有許多表達的機會,而且也有表現的機會,因此孩子們的自信心很足。
原因:
1、孩子有較豐富的'直接感受,因此他們就會表達。
2、收集的物品是常用的生活用品,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和接觸到的。
3、孩子也有這方面的能力來設計和製作,他們就有了感受。
4、教材採取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能較好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二、幼兒喜歡製作活動,在認識西瓜的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意識高,討論、設想積極。
在品嚐了西瓜以後,我們還充分利用了西瓜皮。老師把西瓜皮先去皮,再切成小塊,放入鹽、味精、麻油等調味品進行攪拌,出來的味道是意外的好,不少幼兒是第一次吃到這個,十分開心。
原因:
1、這種活動幼兒平時參加機會少,偶爾動手製作感覺很好。
2、教師給於了孩子各種嘗試的空間,真正讓他們做活動的主人,並真正發揮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理念。
這次活動開展的時機真好是夏季,與生活貼近,教學內容又能讓幼兒真實的感覺和體驗得到。
大班教學反思 篇13
摺紙是一種“寓教於樂”的智力遊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摺紙過程中,孩子們手腦並用,觀察、想象、概括和創造能力都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週四下午我組織了一次摺紙活動《可愛的兔子》。兔子,是幼兒所熟悉和喜歡的小動物。當我出示紙做的兔子時,孩子們都感到非常的好奇,不知道老師怎麼用紙做出來的,一下子激發了孩子想學的慾望。因此,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孩子們個個都能積極參與。在學折小兔時,我先出示範例,激發幼兒興趣,使他們知道要做什麼,再讓幼兒進行探索,發現問題集體解決,然後請幼兒個別示範。讓幼兒瞭解是先折出雙三角形,再折出燈籠的一面,然後兩斜邊向中心線折、向下的兩角向上翻折成兔子的兩隻耳朵,最後變成兔子。活動摺紙中著重放在向上翻折成耳朵這過程,每折一步指明紙折的標準部位、中心,以利幼兒自己檢查形象是否準確。只有這樣一層一層深入,他們才不會失去摺紙的興趣,才會克服困難,堅持到底完成作品。透過這個活動,讓我認識到在以後的活動中要關注班中孩子的個體差異,在教學活動中努力讓孩子們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進步!
大班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為匯入,首先用謎語匯入,讓學生了解蜻蜓的形狀和特徵,然後在演唱過程中讓學生模仿小蜻蜓的動作來表演小蜻蜓,讓學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點。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讓學生走進音樂,讓音樂走入學生生活。
首先,注重以審美為核心,給學生營造視覺美、聽覺美、肢體美,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學習音樂,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發,創設一種寬鬆和諧平等愉悅的教學氛圍。用富有童趣的親切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學生的合作伙伴參與其中。
第三,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透過音樂實踐活動,產生對音樂的強烈興趣與愛好。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的能力。
對於本課的難點學生掌握較好,開始有個別同學會把“不吃菜”這句中的“不”唱兩拍,把“吃”唱一拍,但到後來基本上都能唱對了,學生對於今天的歌曲不僅學得快,而且在表演唱的時候學生也很投入,只是因時間不夠沒能讓更多的孩子上臺展示。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並根據學生的特點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透過我們的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審美的愉悅,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動。讓音樂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好的一部分。
大班教學反思 篇15
小朋友你們瞧,誰來我們班裡了啊?可是這隻小白兔好瘦好瘦奧,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小朋友自由發言)你們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白兔胖起來,愛吃東西嗎?有一天小白兔又不肯吃東西了,這可急壞了它的爸爸媽媽了,他們會有有什麼辦法嗎?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
星期一我給孩子們上了語言課《露水蘑菇》。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能主動積極參與活動,但個別孩子開始對露水蘑菇理解不夠,覺得兔子吃蘑菇很香是因為有露水,未能想到是因為勞動後有了飢餓才吃的。我覺得讓孩子認識到小兔勞動了之後,肚子會餓,就想吃東西,略微有一定難度的,因為中間轉了一個彎。很多孩子很難明白露水蘑菇和蘑菇是同一樣蔬菜,他們覺得小兔最後吃露水蘑菇是因為蘑菇上粘上了露水,露水有點甜甜的,不會想到小兔是因為勞動之後有了飢餓感才去吃的。我在以前也看了一位老師對這個語言活動的反思,她也認為故事中轉了個彎,讓孩子理解小兔最後喜歡吃露水蘑菇是很難的。所以為了降低活動難度,便於孩子理解,我在請孩子們聽第二遍之前,刻意強調了一下讓孩子們帶著兩個問題(1、小兔幫兔爸爸做了什麼事情?2、做好後,他感到怎麼樣?)去思考小兔後來為什麼要吃露水蘑菇了。但是從整個的效果來看,個別孩子還是把粘上了露水作為一個主因來看待。
透過這個語言活動,讓我在教學方面事先還要做足很多功夫,做到靈活應對孩子對問題的回應,今後還需要多多努力。在活動中,感到自身的語言不夠精銳,對個別孩子的回答未做到靈活應對。
《露水蘑菇》是一次社會活動,我們就是想透過這個活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的小兔從不愛吃蔬菜到樣樣蔬菜都愛吃的轉變過程,並知道不挑食的孩子身體好。活動中,幼兒是理解了小兔從不愛吃蔬菜到愛吃蔬菜的過程,幼兒認為小兔是喜歡吃才要吃蔬菜的,這跟我預定的目標有點偏差。事後我仔細梳理了一下活動過程,覺得我在實施活動時的條理不怎麼清楚,故事後我的提問也不十分詳細,因此導致了幼兒思維的偏向。以後碰到類似的活動,我們一定要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精心地設計每一個活動步驟,對可能出現的情況要考慮得周詳些,避免類似情形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