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最後一分鐘》教學反思

五年級上冊《最後一分鐘》教學反思

  導語:透過教學反思,教師往往能及早的發現一些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課後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為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最後一分鐘》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參考!

  五年級上冊《最後一分鐘》教學反思一

  詩歌教學一直是我想認真揣摩的一個教學切入點。《最後一分鐘》,我進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嘗試。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中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創設情趣。一張香港迴歸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段教師聲情並茂的旁白,把學生引到了1997那個刻骨銘心的一分鐘,孩子們也明白了這一分鐘的珍貴,深入探究的慾望就更加強烈。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橋的一頭是課文另一頭是學生。讀著讀著,,據文入情,神遊其中,增進理解。可以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在教學中,利用初讀,逐節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採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澱語感。

  3、選擇課外閱讀。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當豐富。在課前預習設計上我並沒有讓學生的情感有所側重,而是就當時當地的小學條件進行收集。課堂上,學生收集的豐富的課外資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課外資料閱讀在教學中的作用相當大,精神營養豐富,感情成分飽滿,適合時代需求,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假、醜、真、善、惡、美,陶冶學生情操,增強進步意識,提高學生素質。但是教學只有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才能發現理論與實際的磨合口。課上完,細節的思索卻不斷。

  1、孩子對香港的過去和一分鐘的體驗瞭解甚少,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資料的渠道,所以在設計導語的時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課外資料,加深孩子對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課時是否會感覺課堂上教師的導語過長,教師的語言過多?

  2、對於文字的理解真的非常難,作為教師,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會破壞文字的整體意味。對於五年級的孩子,我認為對香港過去的痛苦和這最後一分鐘的激動能有迷糊的印象就達到了我想要的

  目標。因此,我重點抓第2、3小節,用板塊對比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的目標設計,是否會淺化了文字的意味?

  3、這一個單元的課文對於課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並讓學生在資料上寫上自己讀後的感受。略讀課文,注重能過的是方法的積累,用資料來衝擊情感。我想,我們還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不同的嘗試。這種沒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嘗試會不會讓學生的情感寄託有所偏差?

  五年級上冊《最後一分鐘》教學反思二

  《最後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詩語言凝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熱烈,作者那沸騰的熱血與奔騰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之中了。教學詩歌,朗讀是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樑。可以說,朗讀猶如學生領會課文主旨的指揮棒。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各種朗讀法:利用初讀,逐節理清文章脈絡;運用細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採用精讀,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啟用熟讀,把詩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語言文字融為一體,牢固地保留在頭腦中,積澱語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畢竟這一歷史事件學生還是比較陌生,大家對很多地方還不理解,有的同學就提出“‘被撕碎的歷史教科書,第1997頁上,那深入骨髓的傷痕,已將血和刀光鑄進我們的靈魂。’中的‘1997頁’是什麼意思?”,還有的同學提出“呼喊一般是大聲地叫,為什麼詩中卻說‘輕輕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學問“為什麼說‘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呢?不是自相矛盾嗎?”不得不佩服同學們質疑的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不就正好體會了了香港迴歸祖國後,全國人民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顧了香港的屈辱歷史,不就展示了全國人民對香港迴歸祖國的熱烈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願嗎?一切要解決的問題都因學生提出的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可見,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如果學生在質疑後能想辦法釋疑那就更好了。

  五年級上冊《最後一分鐘》教學反思三

  《最後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表達了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語言凝練,語句含義深刻,學生不易理解,初讀反饋,幾乎一無所知。課前預案推翻,以“讀”為核心,重新作了嘗試。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瞭,為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杆──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樑。”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迴歸的歡迎祝福。

  4、聯絡實際,補充資料,進一步深化主題,激發愛國情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