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出師表》教學反思

文言文《出師表》教學反思

  從整個教學流程來看,本課時內容是在前幾課時的基礎上進行的,前提是熟悉課文。研讀與賞析的過程是按照段落層次展開的,從區域性到整體,從思想內容到寫作特色。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有助於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閱讀分析的能力。最後將課文內容拓展延伸到課外閱讀,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書面表的能力。就《出師表》一文的研讀與賞析這一課時而言,我覺得有以下成功經驗:

  1.調動經驗,縮小距離。

  文言文、現代文一脈相承,許多語詞、語用、語義是相通相連的,學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詳的成語、名句,學生積累的知識經驗、已有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基礎。這些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經驗因素一旦得到尊重並被充分調動,文言文與學生的距離感就會大大消除。以《出師表》為例,有關三國的故事、人物是深入人心的,讓學生講講他們知道的民間故事,說說影視戲劇中的人物形象,談談對人物的看法,促使這些經驗介入教學過程,遠比照搬教參講深講透的'分析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在把握諸葛亮的思想感情、理解三個建議等方面也會簡單快捷得多。

  2.調動情感,關注體驗。

  語文學習是以認知基礎上的體驗、感悟、薰陶為主的。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卻每每發現學生與文言文文字之間缺乏對話,學生“活生生的體驗”及“自我的精神體驗”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屬於學生自己的、自由的體驗被冷漠無趣的所謂講解翻譯所代替,學生學習的詩文似乎是與己無關的,與趣味、精美無關的一堆符號。因此,調動經驗之後,還須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予以充分關注。所以讓學生以自己的感知為基礎,以吟誦品味為情感投入和個性理解為切入點,最終達到學生與文字、與作者的“心靈溝通”。在本課時中,我設定了這樣一個情境:假如你是劉禪,看了諸葛叔叔的《出師表》以後,會有怎樣的心情和感受?學生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3.提高能力,啟用課堂。

  在實踐中我發現,課前應放手讓學生透過圖書館、網路等多種途徑充分佔有相關資料,之後須有一個交流經驗的反思過程,有一個整合資料的合作過程。課中在疏通基本文意之後,應有一個領會的過程,有一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經歷“自由地言說”、自主地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本課時的課後作業是讓學生蒐集有關諸葛亮的資料,評判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並寫一篇小作文,題目為《我看諸葛亮》。學生的作品雖然很多是從小說中找的資料,但說的有理有據。

  不足之處須改進。比如,沒有穿插太多的歷史材料加以補充等等。今後,凡與歷史有關的文言文,儘量多穿插一些史料介紹,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有聲有色的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後,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相關內容並進行研究性學習,把研究性學習成果彙編成冊。

最近訪問